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8-07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山无尽头,人无完人。总有些人天资聪颖,在学习上如鱼得水,加上后天的勤奋刻苦,他们的创造力总能迸发出眼前一亮的成果。在学习考试方面,展现出无数的“人造天才”,通过高强度的学习刷题,以及自己夜以继日地坚持,大多数人都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然而仅是目标的达成,还只是进入成功的门口。要如何保持自己的成果,并继续创新创造,才是成功需要探讨的问题。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里面的女主角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贫困的家庭泥沼,最终踏入哈佛大学的故事深入人心。而她需要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高中学业并成功进入大学,对她而言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成功,她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获取奖学金以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维持生活。

和她一样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的人,不计其数,但在大学里依然保持着一颗学习上进的心的人却很少,高考完后大多数人都会深感轻松,慢慢懈怠。那位曾经参加4次高考,1次被北大录取,2次进入清华学堂的四川学霸,每一次成绩都让人十分羡慕,但他一次次参加高考的原因究竟为何?现在这位学霸又过得怎么样呢?

四川南充的张非和大多数人一样,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出头之日。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取得619分的成绩,在普通人看来,已经可以上一个相对而言很好的学校,心满意足。但张非对自己这次发挥却不满意,他的目标是考上北大,由于试题难度加大的原因,他的分数并不能让他完成愿望。

当然还有很多大学可以供他选择,复旦大学就曾给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大学四年可以在复旦度过,但是他却没有去。毅然选择复读的张非,又在自己的高中度过一年,这一次他信心十足,每一个日夜都很努力。但造化弄人,第二次参加高考,他也遇到十分难的试卷。好在小伙运气还不错,北大的收生率没有达到,降低分数线后,张非成功上榜。仅用两年的时间,他终于收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北大录取通知书。

一些学校会有学生在考完之后出现撕书的现象,都是学生们在释放自己压抑已久的心情,虽然不可取,但对学生而言确实会达到一定的心理安慰效果。张非缓解压力,就不是撕书那样简单,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人生巅峰,一改往日的学习热情和刻苦的精神,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一个学期,张非就挂了七门课程,要知道,在北大的学生如果一学期挂科超过五门就会被劝退,他也不出意外的被学校劝退。

劝退之后再参加高考的性质和他之前自愿参加复读高考的性质是有千差万别的,该去哪个学校复读,成为他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因为他的经历,公立学校将他拒之门外,只好在家附近的民办中学屈就。因为天资聪颖,有着常人没有的头脑,重新拾起书本的他,还是在一年后以703分的高分考上大学,这一次他还夺得南充市当年理科状元的头衔。证明他并非没有实力,只是在新环境里惰性散漫而已。这一次他没有填报北大,而是将目标转移到与之相匹敌的清华大学,而这所大学也没有任何理由不收这个学生。

“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古人常云,必定有其深刻内涵。却没有如古语所云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他居然还犯同一种错误。顺利进入清华大学,他又开始放纵自我,再次沉迷于网络游戏。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张非身上,他也被清华大学劝退,因为终日不思进取,学分没有修满。

此时曾经和他一同参加第一次高考的同学都已经开始工作,进入社会,而他再一次被打回原点。但他依然选择再次高考,为证明自己的决心,认清错误的他将自己改名为张空谷。前三次复读,张非都以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顺利完成高考。这第四次,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荒废学业太久,第一次月考他考出200多分的成绩,实在惨不忍睹。但接下来他还是凭借自己多年积攒的学习经验,每次考试都能提高一百分,一年时间里,他将自己的分数提高足足400多分,最后高考成绩考到677分。这一次他又回到清华大学继续学习,虽然没有努力上进,最后还是成功毕业,没有进行“第五次、第六次”高考。

张非可以一次又一次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足以证明他有十足的能力,是一位天才。但天才不一定就是人才,因为自控力的不足,才会让他经历四次高考,若是自己懂得自律,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大学是一个自我提升、发现自己价值的地方,若是一味安逸享乐、放纵自我,只会让自己的人生出现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清华毕业的张非也走上考研的道路。他总是能爆发性的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次考研也不例外,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他目标是中山大学。本以为复试通过后,自己就成功的张非万万没有想到,导师们都不愿意收他,因为他的四次复读经历,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考试机器,是一个持续性懒惰的人。他努力奔向的中山大学,但是再也不可能有机会重来。

这样现实的考研经历,让张非十分受挫,他终于明白自己一时的放纵带来的后果,不只是重新高考那么简单,对考研也失去信心,不再参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张非,彻底成为一条“闲鱼”。

人生总有觉悟之时

他再次陷入生存的危机,网络对他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他上瘾成为一个“废人”。操碎心的父母强忍住内心“烂泥扶不上墙”的悲痛,希望通过搬家,来让张非醒悟。最后网瘾终于被他戒掉,2015年左右,幡然醒悟的他考进事业单位,终于过上安定的生活。

这位4次高考,1次北大2次清华的四川学霸,原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一生虽然平凡但好在所有时间都得到充分利用,最后不至于悔恨。在他所达到的高度,资源优势一眼就能看出,稍加努力便可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成果。但是他却选择一时安逸的自我放纵,终究亲手葬送前程。

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我们从小就被这样的话鼓励着,深信不疑,有人还会以这句话的后半段“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对那些自律,努力的人进行否定。但张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论证这后半句与前半句之间的哲理关系,天才固然重要,不努力的天才最后都只是《伤仲永》中的仲永。

每个人生来不凡,智商的高低,只会决定人的起点,但终点总是未定的,决定我们最终达到的高度的,是自己的努力。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是像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也终得《红楼梦》还是庸碌无为白纸一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有一句至理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努力的人才不会后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