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期人类的生活特点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早期人类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特点∶

1、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

2、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和政府权力。

3、在典型的原始社会里,没有专职的领袖。年龄与性别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如有争执就按照传统准则进行调停,人们普遍遵守这些准则。

4、生存方式有些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部落组织是某些原始社会的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

5、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缘家族。

奴隶社会的生活特点∶

1、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保存大量劳动力,就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奴隶视为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3、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大量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和作坊中,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巨大的工程。

4、大土地所有者演变为封建主,奴隶和自由民转化为农奴。以剥削农奴为主的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取代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的生产方式。

5、大量的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进行简单的分工协作,使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高。这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封建社会的生活特点∶

1、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

3、在经济上,私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4、在政治文化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5、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度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远古至今 万年发展简史

(一)原始社会

1、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没有中断其文化历史的民族。

2、我国原始社会起自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3、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很多地方发现了属于猿人阶段的原始人类的化石和文化遗物。根据体质发展,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经历了直立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发展阶段。

(二)奴隶社会

1、我国奴隶社会始自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春秋时期结束,共经过1500~ 1600年。

2、商周时期,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三)封建社会

1、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是漫长的,从战国时期起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之久。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在中国攫取更多的权益,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又先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人侵北京等侵略战争。

并利用战胜国的地位与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从清政府手中掠夺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土地和其他权益,使中国一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始社会

百度百科-奴隶社会

百度百科-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2

中国古代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人民的生活都有各自的特色,主要体现为:

1、原始社会时期的人民生活:

(1)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结束。总体来说原始社会人民社会比较艰苦,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果实。

(2)原始社会早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为主。人民生产力低下。主要靠打猎和采集野果为生,人民生活得非常艰苦;

(3)原始社会后期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农耕开始出现。因此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开始出现定居生活。除打猎、采集野果外,还有农耕。农耕中最为著名的是水稻和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奴隶社会时期的人民生活:

(1)普遍的观点是: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相对于原始社会来说比较繁荣;

(2)奴隶社会奴隶主生活无忧无虑,奴隶却过着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生命没有保障,奴隶可以被随意买卖。奴隶大进行的规模集体劳动;

(3)我国奴隶社会的突出特点是高度文明的青铜器,夏商西周被合称为“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3、封建社会时期人民的生活:

(1)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我国从此进入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其人民生活特点最为鲜明;

(2)封建社会大致可以分为地主和农民两群人。地主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为生,农民靠租用地主的土地生产,交往地租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来源。因此地主生活无忧无虑,农民生活较为困苦;

(3)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封建社会有部分人从事商业、手工业,但是很多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商人、手工业者在地位上不如农民。

(5)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因此封建社会人民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规定。

扩展资料

人类早期生活的特点

英国《自然》杂志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露西很可能是从树上摔下而死亡,并推测露西所属的古人类“阿法南方古猿”或许有在树上生活的习惯。

1974年,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一处谷地发现了同属于一个古人类女性的大量骨骼化石,化石占完整骨骼的40%,并用一首甲壳虫乐队的歌将其命名为露西。进一步分析发现,化石属于生活在约320万年前的人科动物阿法南方古猿。

露西的身高约在1.1米,体重约为29千克,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但骨盆和腿骨的功能几乎和现代人类相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对露西的化石标本,包括它的头盖骨、手、骨盆和脚等,进行了细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生成了一个详细的数据库。

参考资料

凤凰财经——“人类祖母”死因揭示古人类生活习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0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具体分析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是非常不容易的.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的智慧结晶,璀璨的中华文明亦是枝繁叶茂,因此我打算先从中国文明的不同时期去分析其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1.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2. 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著《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
  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率、《齐民要术》等.在思想领域,东晋葛洪改造道教,陶弘景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由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和宗教的麻痹作用,佛教十分盛行.佛教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反佛的思想,例如范缜的《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成就同样令后人叹为观止.
  4. 繁荣的隋唐文化
  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科技方面,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等成就,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唐朝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中国的古典诗歌进入了黄金时代.雕塑、绘画、书法和音乐等光耀千古.唐朝文化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先进性等特征.
  5.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重心南移完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理学的兴盛、宋词和元曲的辉煌成就,再次证明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6. 承古萌新的明清文化
  明清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承古萌新的特点.在科技领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在思想领域,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涌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进步的思想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明清小说蓬勃发展,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出现.

  谈完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转眼回到现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让人们体会的了文明带来的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但有些人就会怀疑在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古代灿烂的文明历史对我们还是否依旧存有帮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社会发展的多么完善,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明都会对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 中国自身发展对古代文明的需要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中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文化成就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几百年来,中国逐步落后,对外文化交流呈现严重的逆差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状况日益改观,但文化交流严重逆差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而与此同时,外国文化向中国的输入却一直在不断强化,使得形势更为严峻.毫无疑问,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强大.
  二. 中国对外发展对古代文明的需要 当前,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蕴力相比,相差甚远.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长城,就是大熊猫和功夫,至于中国文化的精要和中国这些年来所取得的进步,则鲜有所知.实际上,中国的文化产品不乏上品,但出口国外的还太少.我们在图书贸易上存在严重逆差,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方面的贸易存在严重逆差,在语言教育“出口”上同样存在严重逆差.因此将中国古代文明推广至世界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地位,也将会使得中华文明影响世界,从而用中国自己的东西去改变世界.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是世界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珍异宝.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文明,一定能使得中国在历史的潮流中勃发奋进,勇往直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