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什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如题!大神速速来帮帮~~~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问题。给你答案:

基本意思:用道理说服对方,用真情打动对方,用行为去引导对方,长久坚持下去,有恒心、毅力坚强.。为什么?因为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其中道德认识的基础和依据。认识是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其次情感是起动力作用,激励是催化剂,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他能推动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赞同或反对。追求或舍弃。而意志是按照原则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要实现一定的道理行为,就必须做出一定努力,就要坚持信念。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里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和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为。一个人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形成高尚的品德。所以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和依据。必须对道德的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对己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认识事物的正误以后,并对该事件作一定的道德标准他人或自己的言行时所产生上的情感,是做好一件事的动力。其次道德意志是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最后就是行动。每做一件事所形成的结果就是行为的表现。四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所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
综上所述,思想教育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1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问题。给你答案:基本意思:用道理说服对方,用真情打动对方,用行为去引导对方,长久坚持下去,有恒心、毅力坚强.。为什么?因为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其中道德认识的基础和依据。认识是先导,没有正确的认释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其次情感是起动力作用,激励是催化剂,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他能推动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赞同或反对。追求或舍弃。而意志是按照原则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要实现一定的道理行为,就必须做出一定努力,就要坚持信念。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里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和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为。一个人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宫才会形成高尚的品德。所以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和依据。必须对道德的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对己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认识事物的正误以后,并对该事件作一定的道德标准他人或自己的言行时所**生上的情感,是做好一件事的动力。其次道德意志是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最后就是行动。每做一件事所形成的结果就是行为的表现。四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所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综上所述,思想教育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针。
第2个回答  2013-07-04
你也有青少年期,难道你不喜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吗?我想: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希望老师就是妈妈,当我们遇到我们知道自己做错事时,我们也希望老师把我们当作自己孩子哦,给自己指引道路,给自己一次机会,当我们想放弃时,我们也希望老师是我们亲人,跟我们打气,给我们加油,言下之意,当我们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肯定会付出我们的爱心真心给他们关心。
第3个回答  2018-11-09
因为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人的工作。
而人的习惯养成,性格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所以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一恒!!!
因其对象和属性决定的!!!
第4个回答  2018-12-19
“晓之以理”就是:懂得世间的道理,比如:人情世故、做人的道理等等。
“动之以情”可能是要用感情去培养孩子的感情世界吧。
“导之以行”可能是规范孩子的行为。
“持之以恒”就是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你孩子会很棒。
上面纯属个人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