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晃脑披头散发提心吊胆眼疾手快面红耳赤手忙脚乱我发现括号中填都是有关什么的字

如题所述

头、脑、眼、手、头、发、心、胆、面、耳、手、脚都是身体的某个部位。

一、摇头晃脑 [ yáo tóu huàng nǎo ]

释义: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怎奈他不来理论这话,倒瞪着两只眼睛,摇头晃脑,指手画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二、眼疾手快 [ yǎn jí shǒu kuài ]

释义:疾: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也说眼疾手快。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白话译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如果被机灵敏捷的人捉住送去衙门见官,看你能怎么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狼狈

三、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五回:袭人等每日提心吊胆。宝玉也好几天不上学,只是怔怔地,不言不语,没心没绪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笔顺



四、面红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释义: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得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五、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释义: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出处: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老大娘手忙脚乱地把小梅推在炕上,拉过一条破被子给她盖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你没把括号画出来,但猜得出有括号的字,有的是这些成语的第一字和第三字,有的是第二字和第四字,它们都是有关人身体的字。
这样的成语还有:手舞足蹈,腰酸背痛,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心惊肉跳,指手画脚,昂首挺胸,张口结舌,触目惊心,挤眉弄眼。
第2个回答  2020-09-19
这个可能大多数来说都是可以的,我觉得这个可能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的。下面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来源于百度百科!!!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脂肪也可以储存热量)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
发现历史
人类一直在为自身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研究探索。直到19世纪末前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发现代谢率与人体表面积成正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证实能量守恒定律也适用于人体,编制出食物热值表以及能量转换系数。
生化反应
通常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平均可产生代谢能力分别为4kcal、9kcal、4kcal。同时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5-7天内的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
一般作用
维持人体体温的正常和向外界散发热能。
正常需要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中国居民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指出,成年男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400-2700kcal;女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100-2300kcal.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老年人各自的生理特点不同,能量需要也不尽相同。
缺乏症
人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机体会运用自身储备的能量甚至消耗自身的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机体会出现基础代谢降低、体力活动减少和体重下降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使机体产生对于能量摄入的适应状态,此时,能量代谢由负平衡达到新的低水平上的平衡。其结果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停滞,成人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
过量表现
能量摄入过剩,则会在体内贮存起来。人体内能量的贮存形式是脂肪,脂肪在体内的异常堆积,会导致肥胖和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并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等流行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第3个回答  2019-10-06

你是不是想说括号里的字都是有关身体的某个部位的字吧。

第4个回答  2020-10-05
有关描写身体五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