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新媒体",宋代小报是如何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题所述

提起新闻业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其实由来已久。早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了《开元杂报》,而且存在了进奏院这个统一整理撰写官方报纸的朝廷官署。

但是真正的民间小报诞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当然,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小报会诞生在北宋这个动荡的时期?而宋之前的隋唐王朝、秦汉帝国却没有出现?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宋代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宋代小报诞生记

在宋代,只要是一个关注新闻的人,每日都会去街上买一份报纸,上面内容纷繁复杂,不仅有时政消息还有新奇的社会新闻,这就是大宋"日出一纸"的小报。

那么大宋王朝民间小报是如何产生的?当然就必须谈谈它们的"母体"——邸报。

邸报和民间小报可不太一样,因为它的前身是来自于唐代进奏院撰写的官方报纸,当时也是大宋王朝认可发放的官方报纸。它几乎在大宋王朝开国不久就被确立了官方的地位。


邸报在大宋王朝的地位是多方面造成的。众所周知,大宋王朝是一个高度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因此,朝廷的核心就是集权、达到对国家各个层面的高度控制。那么,朝廷就需要一种官方刊物控制民间的人心动向,提高自己的掌控力。

所以,邸报就是一种大宋朝廷控制民间的手段。

既然如此,邸报上面就只会刊登大宋朝廷允许颁布的政令和消息,而不利于大宋朝廷统治的是被禁止刊登在上面的。比如,各地的洪涝等自然灾害不会刊登,因为儒家"天命观"的影响,往往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上天不满皇帝的统治,导致人心惶惶;再比如,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朝廷机密等等也是不会被刊登在上面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大宋王朝政局本就不是特别稳定,重文轻武,对内军备松弛,对外金军虎视眈眈;所以,大宋内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不管是为了争权夺利还是为了自身安全,对于消息都趋之若鹜。

而邸报这种官方刊物显然不能满足大宋人民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就成了刺激宋代小报诞生的重要因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描写大宋杭州的一处繁华之景。

现在说起大宋朝,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弱宋",但是大宋朝的民间经济实力却是不可忽视的强盛。彼时的大宋朝的经济实力几乎引领世界的水平,甚至是我们中国历史的最高峰,城市化水准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二。大宋朝空前鼎盛的经济状态,也为宋代小报的产生提供了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

再者,雕版印刷技术经过了唐朝的发展,到了宋朝更是飞速改进至成熟。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宋朝廷十分重视教育,而涉及到教育必定需要大量的教材。所以,朝廷方面都是鼓励大宋民众私自印刷教科书。而且,刻书售卖是可以获利的,这大大的刺激了民众的积极性,工匠的水平也渐渐成熟,因而,雕版印刷成本不高,民众因此获利也就更高。

也就是这样,书籍成本低,民众积极性高,没有政治压力,朝廷支持,国民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高。陈寅恪先生就曾说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所以,大宋的文化创作环境非常轻松自由,各阶级知识分子各说其词,民众也时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造就了独属于宋代人民的市井文化,为小报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广泛的受众群体。


而宋代小报的内容方面也是和朝廷的进奏院相互联系,他们也就是小报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徽宗之后,社会也开始存在"专以探报此事为生"的民众,然后以"小报"的名义,传播市井,而因此"坐获不赀之利"。

就这样,宋代民营的"小报"在各种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中就此诞生。

宋代小报之优势

大宋小报诞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时期。但是,当时做这一行的其实没有固定和官方的称谓。而"小报"二字其实是大宋朝读者所取的代称,本质上是为了区分官方报纸刊物邸报等。

虽然宋代小报不是正统的报纸,但是有官方报纸难以媲美的优势。


首先,小报的消息非常灵通,传播速度之快,时效性远超官方刊物。举个例子,每次遇到朝廷有新出的官员任命消息,早朝还未散尽,具体情况就已经被小报给传播出去了。所谓"每遇批旨差除,朝殿未退已传播"说的就是如此。

其次,小报内容非常广泛不受朝廷的控制,而且很多都是官报等不允许传播或者还未来得及传播之事。小报除了报道官员的升迁、任免、差除以及官员奏议等等时政性消息,还会报道其他贴近民众的时局消息。比如,金人入侵大宋朝,大宋北方人民和部分官兵奋起反抗,小报对此叙述详细。然而,朝廷内部因为主降派占上风,则认为此事是"骇惑听闻",不准在官方刊物中出现。

最后,小报的来源非常之广,绝不仅仅如官方刊物那般只局限于宫禁之中。由于小报的信息制作者来源于中央各个官署内部,有专门的"探官"为之打听内部消息,探官们内部还有分工。内探、省探、衙探分别打探朝廷各个地方的消息,有的是打探宫廷内部的,有的则是打探中央机关以及各个官署等等。

而且,加上小报本身就身处于市井江湖,很容易掌握收集民间的小道消息。所以,小报内容可能来之于朝廷进奏院、各个官署内部流传或者泄露的消息,也可能来自于民间访谈等等。所谓"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就是大宋小报来源的一个概况。


正是如此,小报更具新闻性、来源广、内容丰富,大宋百姓又都喜欢新奇的事物,使得小报比朝廷官方刊物更加受欢迎。

大宋民间常常听见"已有小报矣","小报到矣"等等的声音,大宋百姓渐渐的"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宋代民间小报逐渐成为各阶级知识分子的首选。

宋代小报之弊端

小报虽然颇受大宋人民的喜欢,但是其中一个很大问题一直受人诟病——真实性低,内容缺乏考证。

小报之所以被称为宋代"新媒体",自然也具备现代新媒体的特征,那就是"内容为王"。举个例子,在宋徽宗大观四年,小报竟然伪造了皇帝的诏令。伪造内容是训斥宰相蔡京投敌卖国的,皇帝为了辟谣,还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诏令。

所以,大宋朝廷也曾多次公开斥责小报"撰造命令,妄传事端"。


当然,造成小报的内容虚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们得知道小报是商品经济衍生出来的产物,很多小报经营者是没有多少政治抱负的,赚钱获利就是根本目的。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网络上那些博人眼球的娱乐新闻,能让更多人关注因此获利,他们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小报有时候的虚假消息就是小报经营者故意为之,目的就是激发民众的兴趣,他们从中获利。

其次,小报来源过于复杂,而小报并没有专门的人员核查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前面我们提到小报的消息有的来自于朝廷内部消息的泄露,有的来自于民间流传的说法。

虽然,消息来源很广,小报甚至为了打探更多的消息,专门组建一支打探消息的队伍,也与朝廷进奏院相互合作,在当时,进奏院的官员们撰写报纸就相当于他们的"兼职";但是却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核实消息的真实性。

宋代小报之意义

宋代小报的缺陷很明显,但是它的积极意义同样不可忽略。

大宋王朝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民间报纸,而宋代的小报则打破了官府垄断新闻报纸行业的局面。它的出现让各阶级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国家另外一面,而不再是朝廷的一面之词,对于国家局势的了解也更加立体化。

再者,小报内容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是民意的传达。前面我们提到了小报甚至有伪造皇帝旨意的做法,其实这也就是人民表达对国家大事看法的一种方式。他们伪造皇帝斥责蔡京的诏书,实际也表现了大宋民间对于宰相蔡京其实颇有微词。


无独有偶。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小报再一次伪造了旨意。报上刊登说,大宋朝廷将会重用主战派张浚对付金军,这消息一传播开来,甚至让金军又惊疑又恐惧。而皇帝不得不又一次下诏书澄清。

两次伪造诏书,都表达了大宋民间知识分子对于当时局面的看法,而且每一次都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可见影响之大。

此种表达民意的方式是当时从未出现过的,之前的皇帝都是通过大臣的奏报才能了解民间的实际情况,而如今小报的产生则是让民众的思想直接与皇帝接触,可谓是古往从未有之!


结语

宋代小报出现被很多学者们认为是"悲剧的产物",诞生之初就受到多方的打压,长期处于地下、非法的状态,甚至在内容的真实性上也被多方所诟病。

但是,它却打破了官府对于新闻报纸业的垄断统治,让民间对于时政的看法走上大宋的舞台,新闻报纸业不再是朝廷的一言堂。

而且,小报也在大宋复杂背景下成为一种商品,成功走入大宋市场。并因为其特殊的存在方式让大宋民众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时局。

大宋小报的诞生不仅促进了中国民间新闻报纸行业的发展,也开创了通过报纸向上层阶级传达民意的先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2
因为在当时皇帝特别需要一种工具来宣传自身的一些政绩,所以才会以这样的方式作为媒介来传播他的思想和各种各样的消息。
第2个回答  2020-10-27
木版印刷技术发展于唐代,到宋代迅速发展成熟。朝廷鼓励宋人私自印制教科书。而且,版画书的销售可以盈利,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积极性,工匠水平也逐渐成熟。因此,雕版印刷的成本不高,所以老百姓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3个回答  2020-10-28
首先是宋代时期民风比较开放,很多人都有了茶余饭后讨论别人生活的习惯。其次是宋朝时期对商人的管控没有那么严格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