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

如题所述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有特点,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至于谁更容易学习掌握,同学们是莫衷一是。有同学认为自然地理逻辑性太强,知识深奥灰涩,难以理解;但也有同学认为人文地理内容宽泛,难以把握,答题时容易出现偏漏不易得高分。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来看,似乎存在有这么一种倾向,同学们在初涉地理知识时,总认为自然地理难学,但随着学习地理的深入,到后来又很可能会转变看法,反而认为人文地理难以适从。确实,这是大多数同学的共识。虽然自然地理起步较高,但一旦入门,内在的规律会越来越明朗,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繁杂琐碎需要记忆的很少。而人文地理知识越到后来反倒模糊了,其内容宽泛难以琢磨把握,似是而非的东西越来越多,要把一个人文问题说透彻,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本人分析了一下,虽然有各自的知识内容特点造成的原因,但学生中也存在有对学习人文地理的方法不是很得要领有关。其实学习人文地理是有其相应的要略的。下面述之。
一、夯实自然地理,做好自然与人文的衔接
同学们在学人文地理的时候往往喜欢孤立地去理解接受人文事象,而忽略了与自然的实质联系。这种把人文和自然割裂的行为是造成对人文事象把握不准的重要原因。要知道自然和人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自然以及人类发展过程来看,总是先有自然后才有我们人类,人类活动是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而自行发展的,尤其是人类的早期,这种影响和制约更是强烈。虽然现如今来看,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了,但只要你仔细看看想想,不难发现我们人类活动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自然,完全摆脱自然是不可能的。以前有环境决定论一说,虽然其过于强调了自然对人类的制约和影响,而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但只要撇开这一点,其大多数的观点和理论还是正确的。如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形成,你仔细深究一番,必然会发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华北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南地区的吊脚楼,藏南地区的碉楼等等无不说明了自然环境对当地建筑形态的影响。事实上人文事象是根植于自然环境,每一种人文事象的形成以及其相应的特点,必然或多或少地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有的十分强烈,有的相对小些罢了。因此,扎实的自然地理知识是理解和分析人文事象的基础。下面看一个小例题。
图2为美国阿拉斯加州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
1.阿拉斯加州面积约171万k㎡,但人口仅60多万。影响其人口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淡水资源不足
B.热量资源不足
C.能源资源不足
D.土地资源不足
2.影响图示区域输油管道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分布状况 B.海域运输状况
C.地形分布状况 D.植被分布状况
首先,两个小题问的都是有关人文现象,但在寻找其形成的原因时,都需要我们从自然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正说明了上述观点:自然因素是造成人文事象的重要原因。这也告诉我们在分析人文事象成因和特点时,首先要着眼于自然原因,而如果你只放眼于人文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的话,那很可能导致错误。如第二小问中人类铺设的输油管道路线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就不应该是人文因素。
其次,整观该题不难发现,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是作答该题的关键。如果对美国阿拉斯加州地区的自然环境总特征(寒冷)不是很明了,抑或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人文事象的重大影响这一点,那么作答时很可能出现偏颇。如第二小题,很容易选择A项或C项。(上述两小题的正确答案分别都为B。)
总之,依据本人多年的学习教学,认为扎实的自然地理知识是答好人文地理问题的基础。平时也要有人文联系自然的意识,拿到人文问题,首先从自然角度找答案。同时要竭力做好自然与人文的衔接,架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而且此“桥梁”应非独木桥之类,而是要象架在黄浦江上的扬浦、卢浦、南浦大桥那样,彻底架通浦东、浦西(自然和人文)两岸,做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二、更加注重人文地理的思维模式构建
地理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独特的地理思维模式,有别于一般的思维模式。人文地理更有其独到的思维模式,其正是学好人文地理所必备的前提条件。综观人文地理思维之模式,本人觉得以下两条尤显重要。
1、 谙熟区位分析法,其是人文地理的核心
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所以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 这里首先有必须对每一项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做到了如指掌。如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人类活动事项的各自区位因素,书本都作了专门介绍的,需要逐一罗列,做到识记理解,构成思维框架储存在脑子里,为以后作答问题而准备。现举一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三全”和“思念”为代表的郑州速冻食品企业迅速崛起,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析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10分)

针对上述问题,作答时宜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明确问题,构建思维框架。“分析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实为分析影响食品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如下:

第二步,结合材料,细化结论。通过调动该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细化答案。如下:

第三步,组织和优化答案
参考答案:农副产品(原料)十分丰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量大;保鲜、冷冻等技术的发展。
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区位分析法,遵照以上三步答题步骤,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偏漏现象。上述问题也正是人文地理问题中最常见和典型的区位分析问题,所以掌握上述要义也是应对问题的好方法,务必熟练应用。
2、评价、意义类问题的思维构建
这也是人文地理中较常见的一类题,其侧重要求学生就某项人类活动给予分析评价。学生反映对该类问题总感觉难以适从,对有些要点是否能构成答案也不置可否。其实,这类问题也是有相应的思维框架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宜多归纳总结。如该类问题就宜紧紧扣住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大方面去寻找答案。有了思路再结合具体事例作进一步的展开和组织答案即可。如题:(3)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该小组向丙村建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请你阐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10分)[注:丙村为浙江南部的低山丘陵区]
以下是其相应的参考答案, 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可以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镇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等(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从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反推其答题思路,不难发现前半部分正是从经济这个角度作答的,后半部分正是从社会意义作答的。不过,其似乎没有提到环境意义方面。这里我们不妨从环境效益角度给它作补充: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改善环境,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这是完全可以的,答案变得更为完善。所以可以总结得出,在评价人类活动意义类的问题时宜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角度加以落实解决。
其实,学习地理过程中不断地构筑相应的地理思维模式,是极其重要的,有了相应的地理思维模式,思考分析问题就会变得思路清晰全面,具体作答更是易如反掌,真可谓“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三、关注生活和社会,尤其关注热点,勤于构思
地理学科尤其是人文地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学是一门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学科。因此,在平时关注生产生活尤为重要,每每遇到一些地理问题都要试着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作答,而这些社会问题很可能就成为考题。如2010年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成了当时的一个社会热议问题。对于这样的社会问题,就有必要给予关注,并试着去解释它,或者借助新闻媒体或其他一些渠道来寻求答案。其实,这样的社会问题,电视报纸等媒体往往都会集中报道讨论,媒体也都会组织一些专门的访谈节目,邀请专家释疑。象本人多次看到这样的电视画面,记者深入劳力市场,采访民工和企业主,而且问题往往围绕“民工荒出现的原因以及今后如何应对?”,民工和企业主的回答往往能击中问题根本,成了问题的极佳答案。要如能听听专家的分析,那更是入木三分。所以你只要看了类似的节目,答案自然明了,应对考题更是绰绰有余。如:
36、材料二:2010年春节一过,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3)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面对“民工荒”现象,你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或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当地就业机会增多;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中西部地区农业增收明显,部分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减弱等(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应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其工作、生活、居住条件等(每点2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问题与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即地理,只要你做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好多地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学习人文地理应该还有好多其它好的方法,希望自行总结归纳。但上述三条本人总觉得宜加强并付之行为,其是学好人文地理的根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7
地理有很多答题模板,熟记答题模板。学会定位,记清各国经纬度,经度30度30度的记,如东经30度穿过哪些地方,东经60度穿过哪些地方。纬度记住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以及66度34分记过的地理事物。记住一些特殊地形。最后祝你考试顺利。(^-^)
第2个回答  2013-07-11
高中地理必须要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一定要通,然后很多基础内容必须要记忆!课后总结和考后总结很重要!
第3个回答  2013-07-06
背地图是必须的!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而且基本都有规矩,要知道题目说出的是哪里,课本是必须熟的,尤其是书本上具体说过的地方,有利于答大题
第4个回答  2013-07-17
首先知道三W what why how 拿到一道题目知道是什么考试么 然后就是出题意图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出题呢 是重点知识 吗 最后就是如何解决它 要充分调动知识储备 并且做完后要小结 总结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 这样才会有提高 要进一步了解加我qq 921909204 或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