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过程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冲刺。短跑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田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获胜者的项目。
短跑,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短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素质,因此,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且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扩展资料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有助于提高速度。
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在质量良好,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可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短跑过程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以及最后的冲刺阶段。
短跑是田径径赛项目的其中一类,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等几项。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短跑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速度极限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
扩展资料:
影响短跑的因素
1、缺少柔韧性训练
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柔韧性训练,良好的柔韧性也是一个合格的短跑运动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如果缺少柔韧性训练,学生极有可能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拉伤韧带,轻者影响训练,重者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2、缺乏力量训练
短跑是一个需要极强爆发力的运动项目,学生处在发育时期,身体存在极大的运动潜力,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可以提升他们的肌肉紧实度,减少短跑过程中的肌肉损伤,不仅有利于提升短跑成绩,更能锻炼体魄,成就更加完美的自己。
另一方面,通过高强度的力量训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在力量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短跑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调节学生训练,提升学生的短跑成绩。
3、缺乏阶段性训练计划
目前的中学生短跑训练中,教师训练过于散漫,学生学习训练浮于表面,往往只是进行十几分钟的跑步训练之后就自由活动。教师缺乏对学生短跑训练的阶段性计划,学生缺少管束,短跑训练没有达到本该有的效果,学生的短跑技能也没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