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如题所述

一.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创设和谐氛围,提高教师服务意识
所谓服务意识,就是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讲得太多,能让学生来完成的,教师千万不能代替。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获取。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目标,自制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真正想要的、想学的,教师毫不保留地还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越大、越明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就越快。“善思者,多智慧”。教师经常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多思考,勤发问,从小养成善思勤学的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教师的引导很关键。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培养。把学法指导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在设计练习题和批改作业时也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和巩固有关学习方法。教学时要因生施教,尽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将难点分散,划分出层次,降低难度。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得到充分发挥时,教学过程就会远远比预定的或计划好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联系生活,重视创新
语文是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伤心或开心的事情,遇到困难和误会应该怎样解决,这都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应该从中体会到的,不仅如此同时还要重视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语文在生活中带来的乐趣和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互相交流生活中对学习语文的体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参加集体活动等,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每位学生的语文水平都有所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需要,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开来,但是部分小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奉行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标准,由于小学时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如果从小学秉承这种教育理念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从而减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几天有新闻报道出,在记者的采访中有一位小学生说道自己只有在不写作业休息的时候最高兴,有力的证明了部分学校在教育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2.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时候仍然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缺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的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忽视了语文的真正魅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语文课堂的语文气氛不够浓厚,一些优美的文章和句子,需要教师领导着学生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然而只是通过学生的死记硬背导致了课堂语文氛围不够浓厚。在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采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的家庭作业过于沉重,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对语文的排斥心理。
3.师生之间的交流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以后不愿意向老师吐露寻求帮助,源于平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老师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师生之间得不到有效的沟通极大的造成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