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别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寓言”:与譬喻论证,其特征是“藉外论之”。“藉外论之”是指“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按照人之常情,某人被别人称赞比被其父称赞更易令人信服,因为父亲称赞儿子容易致人生疑。

其特征是用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就其规则而言,即是“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在使用寓言时,当然是赞同与自己相同的观点,反对和否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其是非必须由自己来主张和评定。

2.“重言”:与引用论证,其特征是“借有见解、有才德之长者或先人的言论来论说”。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就其规则而言,即便年长却无才、无德、无做人之道者,其言论亦不能作为论说之论据。

其作用而言,即如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的《天下》篇所言“以重言为真”。

白话译文:此名人名言的论证形式与印度逻辑的“声量”、“圣言量”相似;但在形式逻辑里,则犯了“以人为据”或“诉诸权威”的错误,因而此“真”不是形式逻辑之“真”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庄子》里的“重言”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虚构一个人的言语作为论证之理由;

(2)用真人虚构一个事件为论证之理由;

(3)用真人真事为论证之理由;等等。由此可见,它与先秦诸子的引用论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3.“卮言”:与事实论证,其特征是“事实陈述”。万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和作用,“卮言”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即为未经刻意思考,从而不带任何成见之言,即无心之言。

其规则是:在论证说理中,必须真实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须与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说,“卮言”不能是主观言论,不能有价值判断,只要是合于事物本身即可。

由此看来,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的“卮言”论式要求不带有价值偏好等个人成见,是一种事实陈述。

在庄子看来,自然规律不需要言说;如果真要言说,也只能合于自然的规律,即这种言说只是描述自然规律。就其作用而言,即要强调的是“事实胜于雄辩”的论证作用。


扩展资料:

一个语篇的主要论说方式有三种,三者所占比例为:整个语篇都是“卮言”;语篇的十分之九为“寓言”;语篇的十分之七为“重言”。

用逻辑学类与类的关系看,在一个语篇里,“卮言”、“寓言”、“重言”三者的外延关系为:如果“寓言”真包含于“卮言”,“重言”真包含于“卮言”,“寓言”与“重言”为交叉关系。

那么,一个语篇的论说方式必为“卮言”,“寓言”、“重言”外延之和必小于一个语篇的论说方式。

从中我们可以推导出:所有论说方式必为“卮言”,其中在“卮言”论式里,所包含的“寓言”、“重言”是主要论式,另外还应有其他论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3

一、庄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别是:

“寓言”与譬喻论证。其特征是“藉外论之”。

“重言”与引用论证。其特征是“借有见解、有才德之长者或先人的言论来论说”。

“卮言”与事实论证。其特征是“事实陈述”。

二、“寓言”、“重言”、“卮言”论式

庄子关于“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提出,是在《庄子》杂篇《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符合自然变化无常的规律)。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是指:一篇文章十分之九用寓言文体,寓言中有重言,占十分之七。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是指:“卮言”即为未经刻意思考,从而不带任何成见之言,即无心之言。其规则是:在论证说理中,必须真实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须与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说,“卮言”不能是主观言论,不能有价值判断,只要是合于事物本身即可。

《庄子》的“卮言”论式要求不带有价值偏好等个人成见,是一种事实陈述。在庄子看来,自然规律不需要言说;如果真要言说,也只能合于自然的规律,即这种言说只是描述自然规律。

三、《庄子》“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的应用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式理论,在《庄子》诸篇中可以得到证明。如《逍遥游》篇的“寓言”与“重言”以及“卮言”论式。此篇描述了北冥之鱼、蝉、斑鸠、汤与棘对话、一官、宋荣子、列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肩吾问于连叔”、惠施与庄子对话等。在庄子看来,这些均为合于自然规律的言说,依此言说来论证“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当然,还应当看到,庄子的“卮言”论式是置于其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之中的。

在《人间世》篇中“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的应用也得到了证实。

四、中国传统思想最基本的论说方式

总之,“卮言”论式是一种叙述的方法,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最基本的论说方式,儒家、墨家莫不如此。例如,《论语·先进》中记载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故事,通过叙述的方式论证了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墨子·非命上》)就是:立言的宗旨和价值归宿,应该是看所立之言是否有利于“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即可看出中国传统思想论证的特征:中国传统思想的论证是描述性的(与西方思想的分析性论证不同),离不开具体内容的论证(不是抽象的形式论证),离不开不同学派主张的论证(不是零主体的论证)。

参考资料

郭庆藩.《庄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21
这里所说的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也包括通常借事物,寓言的故事,重言是借用某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来说理,卮言是指随机应变的直接辩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