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员采购时,要如何做到货比三家?

如题所述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采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我国,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通常占总成本的60%左右,而在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领域,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5%以上。即便在服务行业,采购成本也占到了35%。采购成本的降低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每降低5%的成本,企业的利润就能增加25%以上。因此,采购管理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采购管理方面,许多企业在理念和实践中都存在误区。
1. 误区一:降低成本主要靠压价
许多企业管理层对采购部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采购成本的直观量化指标,例如要求每年降低5%的采购成本。这种巨大的压力往往导致采购部门只关注采购价格成本,而忽视了其他如交易成本、退货成本、物流成本等其他潜在成本。实际上,采购总成本的降低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采购价格成本、交易成本、处理退货成本、物流成本、供货中断成本以及客户不满意成本等。
2. 误区二:采购就是货比三家
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做到“货比三家”,就能管理好采购。通常,企业要求采购人员提供至少三家供应商的报价,然后管理者选择价格合适的供应商。然而,这种简单的询价采购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这三家供应商是如何选出的?中间的代理商是否应该被考虑?为何不同类别的采购会选出完全不同的三家报价?这些问题使得这种采购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增加决策风险,并免除采购人员应有的决策责任。
3. 误区三:选供应商就招标
有些企业非常喜欢使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认为这样能够保证采购的客观性、公平性和透明性。然而,并非所有采购都适合招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购品种的市场情况以及供货风险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常用的采购方式包括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等。
4. 误区四:采购就是采购部门的事
采购总体成本的降低和供应链的优化并非仅靠采购部门的努力就能实现,这需要整个公司的参与。例如,要解决供应中断成本问题,需要产品研发、生产部门、计划甚至销售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新供应商的发展或突破单一供应商供货瓶颈,往往也需要采购、研发和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
5. 误区五:采购信息靠档案
许多企业和采购人员过于重视档案的保存,而忽视信息的整理。档案并不等同于信息,只有经过整理、结构化的信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些企业和采购人员虽然意识到采购信息管理存在问题,但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决定将采购文件和记录统统存档,以待将来使用。然而,当真正需要分析时,往往发现档案中的信息混乱,难以参考和指导采购活动。因此,关键在于构建前瞻性、结构性的数据结构,确保每次采购活动结束后都能及时存储和分析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