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字的拼音怎么写?

如题所述

二的拼音是èr。
二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后引申为一加一的和、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不专不忠诚等。相关词语:三心二意、二话不说、第合二为别无二致、独一无二等。
二、2的解释:1.2是一个自然数,同时也是1和3之间的正整数。
2有很多数学性质,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个数就是偶数,反之则是奇数。2是最小的质数(也叫素数),
只有1、2两个因数,是一个有理数。2.2同时也是一种网络语言,意思是“白痴,犯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liǎng

两,又作両,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详细释义:

〈量〉

(1) (会意。从一,两平分。两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哄甚,两台檄公(袁可立)解之。——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翼而为两庑两厢,凡三十余楹。——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4/6438879?fr=aladdin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7-11
称 [chēng]
量轻重:~量(liáng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称 [chèn]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chèng]
同“秤”。
第3个回答  2018-07-05
称的正确拼音如下:


称 [chēng]自~。~呼。~帝。~臣。~兄道弟。名~。简~。~号。~谓。职~。
称 [chèn]~心。~职。相~。匀~。对~。
称 [chèng]同“秤”。
第4个回答  2022-07-18
双的拼音:shuang


双(拼音:shuā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其古字形像一手抓住两只鸟。
双的本义指两只鸟,引申泛指成双成对的,又引申为二或二的倍数的、偶数的。
双字的笔顺:
_(横撇)丶(点)_(横撇)_(捺)
左旁“又”的第二笔捺改点。
左“又”略小,右“又”略大。左“又”的_(横撇)与长点相交于横中线。右“又”的_(横撇)起笔于竖中线,撇尖伸向左“又”下;捺脚低于左“又”并超出上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