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一分则太多,少之一分则太少”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指的是孔子的中庸思想。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 zhōng yōng ]: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见四书;德才平常;中材。

同义词有:

    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 ]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自《礼记·中庸》朱熹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造句:我不偏不倚,说句公平话,她固然有过错,但是你有错在先。

    一碗水端平[ 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自刘绍棠《刘家锅伙》六:“妹子,你是过来人,可得一碗水端平。”

    凡事有度[ fán shì yǒu dù ]凡:所有的;度:限度,能容受的量。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不偏不倚才达到完美。

    无党无偏[ wú dǎng wú piān ]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同“无偏无党”。

    持平之论[ chí píng zhī lùn ]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出自宋·陈亮《谢郑侍郎启》:“此盖伏遇刑部侍郎以独见之明;持甚平之论。”

    造句:这篇论文既指出了作品的优点,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缺点,是篇持平之论的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