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如题所述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摘要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所以说,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天赋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选择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才能造就人才。
关键词 个别差异 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 实质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不使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劣势。即承认学生间存在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 因材施教是一扇开启特长开启成功告别平庸的大门。形状奇怪的树根如果想要按照普通的方法做成木材,不过是废料一根,而如果经根雕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稍加雕琢,便会成为举世无双的工艺精品。一废变一精,便是因材施教的成果。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所以说,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天赋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选择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才能造就人才。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

2
“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状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等等。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
二、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三、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
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学生用图式来讲解概念,避免把喜欢安静的学生安排在教室门口坐等。由于任何认知风格都不会适用于所有的知识学习,如果学习者在学习中坚守某一种认知风格,势必会在一些不适于自己风格的学科学习中失败。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学习风格是一种习惯,后天经验和训练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学不会像匹配性教学那样容易展开,必须细致渐进,并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及时进行调节。
四、教师不仅仅自己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也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会更大,因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一、智力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智力的个别差异既可以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也可以表现在智力结构的不同上。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是智力差异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常用智商表示。根据智商的高低,可将智力发展水平分为超常、

3
正常、低常三个等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鉴于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基于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上的个性化教学,多是体现在对智力低常儿童和智力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上。
智力结构差异由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和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形成。智力结构差异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Dr.Gardner的研究揭示了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Gardner把智力分为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认为:尽管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谱,但每个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语文和数学智能,忽视学生的多种智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其智能优势难以充分展示。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差异"不等于“优劣",传授相同的知识,不必采用相同的方式;如果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呈现信息,为学生取得成功提供多种选择,就会大大减少他们的挫折和学业的失败。这种努力,尽管是教师面临采用新的工作方式的挑战,但是在教学策略不断增多,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扩展时,教育将出现新的变化。
二、认知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1、 一般认知能力差异。一般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对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教学。对于一般认知能力低的学生,教学中应该采取明白的直接的结构化教学方法,提倡有指导的学习。对一般认知能力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预先提供恰当的训练,以培养他们掌握科学高效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
2、 现有认知水平差异。学生是否具备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初始才能(即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方面,也存在认知水平上的个体差异,这方面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认知水平低的学生,教师要提供足够多的支架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而对于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以更高的水平完成任务。
3、 学习风格的差异。认知风格有多方面的表现,个体间有较大的差异。迄今为止,认知风格方面研究较多的有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思考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系列型、聚合型和发散型。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依存型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他们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比较擅长,他们在内在动机的作用下学习。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易受负强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所使用的教学策略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要相匹配。
反思型和冲动型。反思型学习者解决问题时是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冲动型的学习者则是根据几个线索就做出很大的知觉性的跳跃。
整体型和系列型。整体型的学习者倾向于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系列型的学习者则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
聚合型和发散型。聚合型认知方式的个体趋向于只注意某些方面,思维表现出聚合的特征,很快局限在特定的领域中;发散型认知方式的个体的思维发散到各个方面,注意面较广,产生多种的而不是唯一的答案。
基于这些差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现有认知水平、认知风格,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好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机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版本”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学生的差异随时调整课堂的授课方法、材料的组织、问题的呈现方式、进展的速度,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性格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内倾和外倾。内倾者的行为主要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件,思维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响,他们在课堂上反映缓慢,课后常主动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易受客观事物支配,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内容感兴趣,能迅速积极配合教师,但不爱认真学习,作业马虎。
独立型和顺从型。前者善于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自主性强,不易受次要因素干扰,喜欢参与竞争性学习;后者独立性差,常等待教师布置任务,依赖同学帮助。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的人有较强的自制力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独立、果断;情绪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行为易受情绪左右,学习状态不稳定;意志型的人,目标明确,行为主动,表现出很强的坚定性,在学习上表现出持久性的特点。
动机水平及归因类型。对于高动机水平的学习者如果提供充分的学习者控制,那么将会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低动机学习者如果保证适当水平的教师控制,将会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些学习者将学业失败归咎于努力不足这种主观因素,这样会导致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有些学习者倾向于将学业失败归咎于不够聪明、或题目太难、或没有复习等客观因素,这将无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水平。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现实自我的认识。这一认识会对主体的行为表现具
有某种暗示作用。对于自我特性的丰富性认识,能够使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意向追求。这样的结论意味着:要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去理解学生,注意各类学生可能具有的主观意义敏感倾向,尽可能诱发积极的互动。在实践中,教师对个体的评价和期待、学习伙伴对个体的态度,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作用很大。
焦虑水平。焦虑是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对于不同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取不同压力水平的教学。对于低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有较大压力的教学;而对于高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较低水平的教学。
四、性别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由性别引起的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是一个很值得探讨却仍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男女生之间在言词能力、语言技能、逻辑过程和知觉思维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且性别差异影响着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某些差异与其说是性别的差异,倒不如把他们归属于社会的期望和传统的角色使命造成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传统的社会期望和角色使命强化学生对性别的自我认识,以免使他们的发展受到暗示的自我意识的限制。 对个性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用他们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获取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保障每位学生享受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教师要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尝试情景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灵活的控制倾向。一旦进入教学活动,教师便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反映,发现学生学习有困难时,要善于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发现学生有能力和意识从事自主学习时,教师就应该将控制权交回到学生的手中。
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学习环境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多样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在学习资源和工具的支持下,要注重学生的活动,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作为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中介,以活动促进发展,倡导主动学习,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四、提供足够的支架。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与其现有认知水平相对应的支架是所有教学环境都应具备的特征。
五、丰富的人际交流,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人际交流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交流,才可能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以及错误在哪里。创造
意识和支持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人格特征的培养需要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要超越“教师中心”的桎梏,营建民主、互助、合作、愉快和共鸣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鉴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很难协调各方面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弥补许多无法实现的缺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