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如题所述

哲学原理是: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白话译文: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

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此文出自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人间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但是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子》的作者;

淮南王的门人宾客中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淮南子》的撰著,于是又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高诱《淮南鸿烈解序》)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于是《淮南子》的作者就成为淮南王刘安和八公了。梁启超说:“《淮南子》匠心经营,极有伦脊,非漫然獭祭而已。”

作者简介: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安徽淮南)。西汉时期文学家、古琴演奏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封淮南王。

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淮南子》(亦称《鸿烈》),《淮南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0

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押韵词】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丢盔撂甲、抛盔弃甲、附庸风雅、墨守成法、虚舟飘瓦、讲经说法、不及之法、裒多增寡、腹中鳞甲。

扩展资料

塞翁失马的故事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

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
  从广义上讲:如果两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时另一件一定存在,那么这两件事物就有矛盾。
第3个回答  2015-04-0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的哲理.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朝着对立的方面转化.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

回答不易,如有帮助记得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2-13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遭遇“两件祸事”,往往福气将来.do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