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贺皇后。乾德二年出阁。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御。开宝六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诏与齐王廷美自今朝会宜班宰相之上。三年二月,娶太子太傅王溥女,封韩国夫人。是冬郊祀,加检校太尉。
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后改吴王,又改越王。德昭喜愠不形于色。真宗即位,赠太傅。乾兴初,加赠太师。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庆历四年,诏封十王之后,以惟忠子从蔼袭封颍国公,而惟吉子守巽以冀王后最长,与从蔼同封。守巽官至和州防御使,赠武成军节度使、楚国公。从蔼至齐州防御使,赠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韩国公。守巽、从蔼卒,以惟忠子从信袭封荣国公,官至雄州防御使,赠保宁军节度使、楚国公。从信卒,以惟忠之孙、从恪子世规袭封崇国公,官至右龙武大将军、沂州防御使以卒。守巽子世清,累官茂州防御使。以本宫之长,得封申国公。熙宁中,坐上书请袭曾祖越懿王封不当,夺一官。既而议者是其说,乃迁越州观察使,袭封越国公,进会稽郡王,至保信军留后。爱诸弟,作棣萼会于邸中。会元丰升祔四后,受命告庙,方属疾,自力就事,未几薨。赠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虢王,谥恭安。子令廓嗣,元符三年,改今封。
先是,熙宁中,诏封楚康惠王之孙从式为安定郡王,奉太祖祀。及从式薨,乃以懿王曾孙世准袭封安定郡王。世准,从蔼子也。为人内恕外严,无绮罗金玉之好,凡天子郊庙,必从祀。由金州观察使拜保静军节度使。薨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成王。世开袭封。
幸苦了~~~

原文出自《宋史·列传第三·赵王燕德昭》,这段原文在大意为: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其母亲是贺皇后。亁德二年(964)出閤就封为王。太祖认为德昭年幼,想让他渐渐进封王,授官德昭为贵州防御使。开宝六所(973),任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太祖在世之日,一直没有给他封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任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任侍中,才开始封为武功郡王。太宗诏令让他与齐王廷美从现在起朝会时班在宰相之上。三年(978)二月德昭娶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儿为妻子,朝廷封为韩国夫人。这年冬天郊祀时,又加封为检校太尉。

 

四年(979),跟随皇帝征伐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不知道皇帝在哪里,有人谋议立德昭为皇帝,皇上听见此事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皇帝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不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德昭跟太宗论说此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皇上听见此事非常惊悔,跑去抱着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追赠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给谥号,后又改封为吴王,又改封为越王。德昭为人喜怒不形于色。真宗即位后,又追赠德昭为太傅。亁兴初,加赠德昭为太师。德昭有儿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庆功四年,诏封十王的后代,由惟忠子从蔼袭封颖国公,而惟吉子守巽因是冀王后代中年纪最大的,与从蔼一同受封。守巽官至和州防御使,追赠武成军节度使、楚国公。从蔼官到齐州防御使,追赠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韩国公。守巽、从蔼去世后,由惟忠子从信袭封荣国公,官至雄州防御使,追赠保宁军节度使、楚国公。从信去世,由惟忠之孙、从恪子世规袭封崇国公,官至右龙武大将军、沂州防御使去世。守巽子世清,官至茂州防御使。因是本宫年龄最大的,得封申国公。熙宁年间,因上书请求继承曾祖越懿王封号不合适而获罪,免去一官。不久议者肯定他的说法,于是升越州观察使,袭封越国公,进封公稽郡王,官至保信军留后。友爱各弟,在府中组织兄弟会。适逢元丰年间增加四后附祭,世清受命告庙,正患病,自己尽力办事,不久去世。追赠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虢王,谥号恭安。子令继嗣,元符三年,改为现在的封号。

 

在此之前,熙宁年间,诏封楚康惠王之孙从式为安定郡王,敬奉太祖祭祀。从式去世后,由懿王曾孙准袭封安定郡王。世准,是从蔼之子。为人内宽外严,没有绮罗金玉之好,凡是天子郊祀宗庙,一定随从祭祀。由金州观察使授保静军节度使。终年六十八岁,亿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成王。世开袭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8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其母亲是贺皇后。乾德二年出门合。按惯常做法,皇子一出门合就封为王。太祖认为德昭年幼,想让他渐渐进封王,授官德昭为贵州防御使。开宝六年,任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太祖在世之日,一直没有给他封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任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任侍中,才开始封为武功郡王。太宗诏令让他与齐王廷美从现在起朝会时班位在宰相之上。三年二月,德昭娶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儿为妻子,朝廷封为韩国夫人。这年冬天郊祀时,又加封为检校太尉。
四年,跟随皇帝征伐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不知道皇帝在哪里,有人谋议立德昭为皇帝,皇上听见此事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皇帝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不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德昭跟太宗论说此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皇上听见此事非常惊悔,跑去抱着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追赠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给谥号,后又改封为吴王,又改封为越王。德昭为人喜怒不形于色。真宗即位后,又追赠德昭为太傅。乾兴初,加赠德昭为太师。德昭有儿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庆历四年,诏封十王的后人,诏令惟忠的儿子从蔼继承颍国公爵位,而惟吉儿子守巽因为是冀王后代中最为年长的,与从蔼一起受封。守巽官至和州防御使,追封武成军节度使、楚国公。从蔼至齐州防御使,追封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韩国公。守巽、从蔼死后,诏令惟忠儿子从信继承荣国公爵位,官至雄州防御使,追封保宁军节度使、楚国公。从信死后,诏令惟忠的孙子、从恪的儿子世规继承崇国公爵位,官至右龙武大将军、沂州防御使才去世。守巽儿子世清,积功升任茂州防御使。因是本宫的长子,得以受封申国公。熙宁中,因为上书请请求继承曾祖越懿王封号不恰当,剥夺一个官职。不久议论的人认为他的请求是正确的,于是官生越州观察使,继承越国公封号,进而封做会稽郡王,至保信军留后。疼爱各个弟弟,在府邸中兴起兄弟聚会。恰逢元丰年间皇帝要把四位皇后升入祖庙,受命祭告祖庙,正生病,自己尽力做好这件事,不久去世。追封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虢王,谥号恭安。儿子令廓继承封号,元符三年,改为现在的封爵。
在这之前,熙宁中,诏封楚康惠王的孙子从式为任安定郡王,陪同太祖祭祀。等到从式去世,就诏令懿王曾孙世准继承安定郡王封号。世准是从蔼的儿子。为人存心宽厚外在认真严肃,没有绮罗金玉的爱好,凡是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一定随同祭祀。经由金州观察使官拜保静军节度使。去世时六十八岁,追封开府仪同三司,封爵成王。世开继承爵位。
第2个回答  2013-06-28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其母亲是贺皇后。乾德二年出门合。按惯常做法,皇子一出门合就封为王。太祖认为德昭年幼,想让他渐渐进封王,授官德昭为贵州防御使。开宝六年,任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太祖在世之日,一直没有给他封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任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任侍中,才开始封为武功郡王。太宗诏令让他与齐王廷美从现在起朝会时班位在宰相之上。三年二月,德昭娶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儿为妻子,朝廷封为韩国夫人。这年冬天郊祀时,又加封为检校太尉。
四年,跟随皇帝征伐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不知道皇帝在哪里,有人谋议立德昭为皇帝,皇上听见此事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皇帝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不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德昭跟太宗论说此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皇上听见此事非常惊悔,跑去抱着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追赠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给谥号,后又改封为吴王,又改封为越王。德昭为人喜怒不形于色。真宗即位后,又追赠德昭为太傅。乾兴初,加赠德昭为太师。德昭有儿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第3个回答  2020-05-02
第4个回答  2013-06-29
燕懿王,名德昭,字日新,他的母亲是贺皇后。

乾德二年,他出就藩国。(【出阁】指皇子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

照以往的惯例,皇子出就藩国的时候就会被封为王。

但太祖认为德昭年幼,所以想让他一步一步升爵,所以授予了德昭贵州防御使的官职。

开宝六年,任命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整个太祖秉政期间,最终也没有封给他王爵。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任命德昭为京兆尹,换去治理永兴,同时兼任侍中整个职位,才开始封他为武功郡王。

太宗下诏,自此,他与齐王廷美在朝会时的排序在宰相之前(表示地位高)。

三年二月,德昭娶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儿为妻子,朝廷封为韩国夫人。

这年冬天郊祀时,又加封德昭为检校太尉。

四年,德昭跟随皇帝征伐幽州。

军队曾经有次夜里发生骚乱,将领们找不到皇帝在哪里,因此有人提议立德昭为皇帝,(后来)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很不高兴。

回到京师后,皇帝以北伐不利为理由,很长时间都不给太原之战的功臣们论功行赏。

德昭跟太宗说起此事,皇帝很生气地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德昭离开后就自刎而死。

皇帝听说后,又吃惊又后悔,他跑去抱着德昭的尸体,大哭说:“死心眼的孩子呀,何必这样呢?”

追赠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给谥号,之后又改封为吴王,接着又改封为越王。

德昭为人喜怒不形于色。

真宗即位后,又追赠德昭为太傅。

乾兴初,加赠德昭为太师。

德昭有儿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庆历四年,皇帝下诏封了十个人为王爵之后,让惟忠的儿子从蔼承袭他颍国公的爵位,而惟吉的儿子守巽因为是冀王后代中最为年长的,所以获得了和从蔼同等级的封爵。

守巽一直升官到和州防御使,在死后被加封为武成军节度使、楚国公。

从蔼一直升官到齐州防御使,在死后被加封为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韩国公。

在守巽和从蔼死后,让惟忠的儿子从信承袭荣国公的爵位,官职当到了雄州防御使,在他死后被加封为保宁军节度使、楚国公。

在从信死后,让惟忠的孙子、从恪的儿子世规承袭崇国公的爵位,官职当到了右龙武大将军、沂州防御使,直到他死去。

守巽的儿子世清,一直升官到茂州防御使。

因为是这一支王族中最为年长的,得到了申国公的封爵。

熙宁中期,因为犯有“上书申请承袭曾祖父越懿王的封爵不当”的罪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之后评议的大臣们支持他的请求,又调整他的官职为越州观察使,承袭了越国公的封爵,后来晋升为会稽王,一直当到了保信军留后。

他很爱护他的弟弟们,在自己的宅邸中开设了棣萼会。

恰逢元丰年间皇帝要把四位皇后升入祖庙,世清受命去告祭太庙,刚好遇到他患病,但他还是亲自去完成这件事,没多久他就死了。

被追赠为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虢王,谥号为恭安。

他的儿子令廓为继承人,元符三年,改为现在的封爵。

此前,熙宁年间,皇帝下诏封楚康惠王的孙子从式为安定郡王,作为太祖的主祭人。

从式去世后,由懿王的曾孙世准承袭安定郡王的封爵。

世准,是从蔼的儿子。

他为人内宽外严,不贪图金玉绮罗这样的财物,凡是天子郊祀宗庙,一定随从祭祀。

由金州观察使的职位上晋升为保静军节度使。

享年六十八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成王。

开封作为世袭领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