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渐行渐远呢?

如题所述

我觉得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

比如在小学时会有很要好的朋友 ,不在一起读初中了,就渐行渐远 ,初高中也有很要好的朋友 ,不在一块儿上大学了,又渐行渐远 ,大学时就算是同宿舍的也是没有原因的渐渐疏远。
仔细想想,没有原因中也会带有部分的原因 ,环境不同 ,经历不同 ,相隔远,见面机会少, 工作和家庭都忙,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大家不联系了 ,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


就算是经常联系的朋友 ,而且还在同一城市 ,见面的机会也非常少 。我就有一个在同城市的好友 ,我们各有工作,各有家庭 ,上有老下有小,大家都非常忙 ,在同一城市一年也就见一到两次面 。都是各忙各的 ,微信也很少发 。
人生有一两朋友足矣 ,既然渐行渐远不联系,那也就罢了吧 !

首先,这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人生难得一知己”也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时间就像滚滚不息的流水,它总会要带走一些什么;时间又像一把无情的滤网,它总要过滤掉一些什么。而空间又像一堵墙,它总要阻隔些什么。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时间的淘洗和空间隔膜。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而不变是万难的,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空在变,社会在变,他人在变,自己亦在改变。人苦苦寻求或希望美好的事务永存而不变更,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但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
人是有“群体性”的。因为生活的需要,人总要不断地离开一个“旧圈子”,去加入一个“新圈子”。为名利也好,因生活所迫也罢,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没有了交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渐渐地变得松散或疏远,因而也就有了远近亲疏。即使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或亲近的人也逃不过这个定律,更何况异姓朋友之间呢!


世人都明白“远亲不如近邻”。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与人相处,远近亲疏的原则在于“实用”,在于“走动”。没有交集,亦不经常走动,时间日久,多亲的人、多好的关系也都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也许有这样的情形,天天见面的朋友也会逐渐变得疏远或陌生。这也不令人惊讶。人与人相处,日久能生情,让人彼此间亲近;反之日久亦能生变,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没有了新鲜感,进而彼此疏远开来。加之时间越旧越能更多了解一个人,看清他的缺点,或是因名利的冲突,鸡毛蒜皮等小矛盾的触发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裂痕。

总而言之,人与人关系的不断改变与重组是常态,也是常情,大可不必去过于纠结。生命短暂,人应该逐渐看清事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知天顺命。
但人又是很重情感的动物,总希望美好的事务不去变更,美好的情感依然永存。这也是人世间的希望所在,人活着的一个意义。有所欲求,必要有所行动。一方面人与人要突破时空,打破心理屏障,经常“走动走动”;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也不能彼此“苛求”,多些宽容,要善于彼此沟通,善于化解微小的冲突或矛盾,这样才能维系彼此间的情感,使之变得牢固持久。人要懂得舍得,多关心他人,少些以自我为中心。多好的关系,多亲近的人都要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


说到实质,一个人只是一个个体而已,说得再多,个体为本。孤独与寂寞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生当学会知人论世,识时务 、求大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所爱、有所乐,情有所系、魂有所依;能有三两个志趣相投,互帮互助的朋友足矣。如若苛求更多,只能是活不明白,自我苦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