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儒家?

如题所述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图一统宇宙,把“然”、“学”和“人”、“社会”的问题建立在一个体系之下,而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呈现日渐增长的状态,因而过去宗教的设论不断地变成谬误;在当时无法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各种宗教则做了各种编造。

儒家思想关注的并非“自然”、“科学”,而是人和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这些永恒的课题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价值体系。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的历史: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於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

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

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是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的开明时代。

儒学的形成: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於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珍惜彼此的邂逅,就是对相遇最好的报答,公众号:“让往事随风而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9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1,孔子初创儒家学派时,提倡“礼”、“仁”

“礼”是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仁”是孔子提倡的最高的道德标准

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又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标准.

儒家学说是不断发展的,历经数千年,被融入了不同的含义.但“仁”还是儒家核心思想

2,法家:以法治国,时移而治,中央集权.

3,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命.除了尚贤非命,都湮没了,因其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第2个回答  2017-10-13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仁”,就是情本体。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要简单地给“仁”下一个定义就是克己复礼地爱人,这不同于墨家讲的兼爱,兼爱是无差别地爱一切人,仁爱是有差别地爱、恰如其分地爱,对父母的爱是孝,对君主的爱是忠,孝和忠都是仁,其本体是情,外化是礼。

孟子之所以被认为承继了儒学的正统,是因为其学说在“情本体”上与孔子是一致的(荀子的儒学不是情本体,而是理本体,讲到客观规律去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孟子》会发现孟轲在阐述其“义”的思想前,总是先要阐述“恻隐之心”,是谓“人皆有恻隐之心”,既是有了情本体,人都是讲情的,无情无义是鲜有的,恻隐之心即是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君主应守仁义,行王道。

第3个回答  2017-10-13

问题是如果听者一开始就否定“情”,那么孔孟由情本体申发的一整套礼制王道就坍塌了。比如《论语》中宰我问孔子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是不是太长了,浪费时间?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就吃好的穿好的,你安心吗?宰我说安心,气得孔子大骂宰我不仁!孔孟每每给听者下“情”的套,别人不上套,他们就只能大呼不仁了。

东汉末年,孔子后人孔融就是提出父母无恩论,被曹操抓住把柄杀掉的,父母无恩实则是动摇情本体,是儒家大忌。所以说,以情为地基建立的儒学体系还不很牢靠,所以后来儒学取法道家和其他各家,谋求更宏大的叙事,西汉董仲舒创造天人感应说,到南宋朱熹发展和完善了理学,其实就是要打通人情与天理,打牢儒学的地基。理学被认为是“儒表道里”,就是指其把道家的“道”引入儒家,换了一个字,是谓“理”。主张“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之定理”,将原本从情出发阐述的人伦礼法与天理绑定,使之不仅有主观的情所决定,更由客观的理所决定

第4个回答  2017-10-13

《韩非子》曰:『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
一个孔子,各自表述就得了,上哪找共许的理念去?你怎么看就怎么说好了。
现代传世的儒学主要是子思一系,《论语》就是这一派别的,其他儒学传承后来先后中断了,但是在一些典籍中还有保存,散见于《礼记》、《孔子家语》等书籍,以及近现代出土的历代书简中。如在《论语》中,称『子不语怪力乱神。』而在《礼记》中,孔子则详细讲述了鬼神之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现代出土的楚简中,还发现了可能是子羔一系的儒家传承,其中孔子给弟子讲述了上古圣王的降生神话。现代文化就是现代文化,基于现代科学认识。儒学就是儒学基于古代认识水平。改造之后的儒学必然要放弃其就有的理论基础。然后用现代科学重组文化体系。这样事实上就是现代文化了,只是冠以儒家的虚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