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曾经升起“伤痕”文学思潮,请简单回答这个思潮的是如何发生的,有那些代表作家、作品与影响

简单回答以下
5句以上不超过10句

(朋友这么多的问题只用10句我没做到.)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潮。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起点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打着毛泽东旗号对当代中国人民的一场公开迫害。这种对灵魂的摧残尤其容易造成惨痛的心灵创伤。但这只有在挣脱了精神枷锁、真正思想解放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这“伤痕”有多重、多深。这是伤痕文学喷发的历史根源。

1977年11月,刘心武发表了短篇小说《班主任》,这其实就是伤痕文学的发端。卢新华的《伤痕》曾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争鸣,而“伤痕文学”一词也由之得名。
诗歌中有《回答》、《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重量》、《小草在歌唱》、《在浪尖上》等;
散文中较早出现的有《哥德巴赫猜想》、《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星》、《怀念肖珊》、《干校六记》、《仙女花开》、《正气歌》;
而戏剧中则有《哦,大森林……》、《左邻右舍》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2
比较简单地回答你。
第一句:“伤痕”文学思潮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产生的一种文学态度,他们以回忆文革所带来的影响为协作主线,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悲剧高潮。
第二句:影响较大的有《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宋汉)、《灵魂的搏斗》(吴强)、《献身》(陆文夫)、《姻缘》(孔捷生)等知青创作,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大墙文学,以及冯骥才早期在“伤痕文学”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铺花的歧路》、《啊!》、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伤痕文学”等。
第三句:“伤痕”文学的内容以表现祖国在动乱之中的巨大灾难,表现道德良心在悲剧时代里的沦丧,表现青春、生命在非常时期内所遭到的凌辱与毁灭,表现爱的痛苦与失落,表现人的非人遭遇等为主题。
第四句:我自己感觉,伤痕文学的学术性和艺术性不是很强,但是影响很大,这类文学的根源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政界人物,对后来人对历史的了解产生了诸多义愤,就这点上,我感觉伤痕文学不是积极、正确的文学取材模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