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oss直聘上老板们能看到你在浏览他的页面吗?

如题所述

在boss直聘上,老板们最多能够看到有人在访问,不能知道是谁。

服务优势:BOSS直聘的创新点在于,招人快:不受时空限制,多人对比,效率更高,人才多:人才分布广,涉及行业多,中高端人才全,匹配准。

行业职位匹配,活跃度匹配,个性标签匹配,人才牛:公开透明,双向选择,了解彼此更透明,体验爽:全微信式体验 随时随地开聊,在线约面试很平,很平等:身份透明信息透明,平等“直聊”等。

市场活动:

BOSS直聘”于2016年4月发起「蝶变传媒招聘节」,根据对传媒营销人转型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内容化、传媒机构数据化等趋势的洞察,能够让牛人与Boss直聊。线上共有4,000多家媒体机构、公司通过”BOSS直聘”招募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人才。

而为你读诗App、黄小厨、蓝莓会、罗辑思维等上百家新媒体和互联网公司,也通过传媒招聘节接触到了大量的内容人才。线下活动“新媒体牛人竞拍大会”上8位媒体和公关营销老炮儿上演“奇葩说”,为到场的50家竞拍企业解决新媒体运营和品牌建设中的实际痛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Boss直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8
“找工作,跟老板谈。”
没被这句话洗过脑的人,估计没有几个。
BOSS直聘因这句话起家,也因为这句话,多次卷入极端恶劣事件的漩涡之中。
从三年前的“李文星溺死”悲剧,到近几天的“BOSS直嫖”丑闻,BOSS直聘都信誓旦旦改善审核机制,可类似事件仍然一再发生。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4个字——“跟老板谈”。
单就“谈”这一个字而言,BOSS直聘确实方便了很多。应聘者可以和公司直接对话,比打电话、发邮件沟通成本低很多。没多久,智联招聘、拉勾等同行也借鉴了这种形式,这无异于是招聘领域的一场革命。
明明来聊的几乎都是HR,“跟老板谈”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图虫创意
关键是“跟老板”这三个字,大公司的老板显然不可能招什么人都事必躬亲,除非招管理层。
“跟老板”显然针对的是小公司,这就使得BOSS直聘的运营者们,为了达成“跟老板谈”的产品定位,在企业审核标准上松懈了许多。
使用BOSS直聘招聘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小公司,有的还是皮包公司,这无形中潜藏了许多风险。
不论是三年前“李文星事件”中的传销组织“蝶贝蕾”,还是“BOSS直嫖”丑闻中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是利用了这种松懈的审核制度。
另外,应聘者会从“跟老板谈”的用户体验中产生优越心理,从而放松警惕,让犯罪分子一再得手。
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谎言重复多次就能成为真理?
从李文星到招嫖
BOSS直聘没变
BOSS直聘对待“情色陷阱”的态度,要不是最近新京报曝出,不知道还要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久。
早在今年5月,就有微博网友称在寻找秘书助理一职时,遭到情色招聘。对方开价月薪8000元,称要这位网友做他的“女朋友+秘书”。原来BOSS直聘还能“相亲”了?就是相亲也不能一上来就动手动脚吧?
无独有偶,今年6月,有知乎网友称某头部企业高级员工公然招聘“生活助理”,开价月薪16000元,要求提供性服务。后来这家头部企业廉政部门介入调查,辞退了这名员工。
接连两起类似事件,BOSS直聘根本没有重视,否则就不会等到11月才被媒体踢爆,送上热搜了才慌忙应对。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在卧底调查中,发现了一家叫作“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机构。这个机构在BOSS直聘的招聘页面上挂了一个名为“中国劳斯莱斯俱乐部招聘特别助理”的职务,职位简介并没有什么异常:
“负责处理公共关系,组织饭局与高端企业家聚会,社交管理与活动研发,安排与陪同出席会议活动,以及日常助理类相关工作,要求形象气质俱佳优先。”
但是,当应聘者和这家机构沟通时,气氛却突然“色情”。对方居然直言:“助理这种岗位月薪10万到30万,要求是能接受每个月不超过三次的暧昧关系,不需要颜值,只需要人品好即可。也可以发掘身边的漂亮女孩,介绍她们做外围,抽取佣金。”
随后,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
据澎湃新闻、三言财经等媒体调查,“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最大股东叫毛耀森,毛耀森原名毛欧阳坤,此人还有很多别的名字,比如欧阳坤。而他,正是8年前“世奢会”丑闻的主角。
“世奢会”号称是“全球最大奢侈品研究与管理的权威组织”,却在榜单中把许多大众化妆品牌列入,专业资质当时受到了央视、南方周末等媒体的广泛质疑。
无论是“世奢会”还是“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惯常使用碰瓷知名企业的手法为自己贴金。
比如旗下的“北京劳斯莱斯家族俱乐部”,逼得劳斯莱斯出面澄清称“压根不存在”;再比如“摩根大通电影传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美国那家“摩根大通”的分公司;还有的更过分,“北京国检世界建材质量认证中心”,让人以为是政府机构,好在这个所谓的“认证中心”被中止注册,强制改名。
毛耀森这一番操作,是为了靠一连串的包装给自己贴金,从而把真正的富人忽悠进来,榨干他的钱包。招嫖,显然是想多一把忽悠人的撒手锏,而BOSS直聘竟成为这种犯罪勾当的温床。
而这样肮脏的勾当,本来在三年前就可以避免。
2017年,来自山东德州农村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误入传销组织,最终殒命。事发后,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痛心疾首”,宣称要强化BOSS直聘的审核机制。
三年后的今天,注册者依旧可以随意填写相关信息去招聘或者应聘,审核机制流于形式,客服全程机器应答,整改沦为公关话术。BOSS直聘最近的回应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对滥用平台功能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滥用平台功能,意思是他的功能没问题,只是被滥用了,甩得一手好锅。
用户规模排在全国第二,平台审核居然做得如此敷衍,让人怎么能不担心?
BOSS直聘的坑
五花八门不重样
或大或小,BOSS直聘总有许多坑等着你来踩。
今年5月,毕业不久的西安大学生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结果被一个科技公司忽悠办理了近2万元的培训贷款。这钱还没赚,就先坑上一把。
骗钱的套路还有一种,就是先把你人忽悠过来,然后不发工资。
2018年,我有个大学同学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一个职位,招聘的是新媒体运营,开价月薪1万,职位需求写得一本正经。毕竟大家是学工商管理的,都是专业出身。
当时我就纳闷了,1万?你当真会发吗?一年前的事情忘了吗?
记得是2017年初,我推荐了一个师妹过去,师妹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但干了三个月之后,我这同学居然一分钱没发给我师妹,而是给她讲了一堆励志哲学,气得师妹当场辞职。
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敢在BOSS直聘号称月薪1万?所以,当时我就对BOSS直聘印象很差,职位招聘简直是张口就来,可信度严重存疑。
时间一晃到了今年,这种虚张声势的招聘还是不少。有微博网友爆料,有家公司在BOSS直聘上号称有“20-99名员工”,但这名网友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只有6个人,加上老板本人。
另外,BOSS直聘还存在虚报职位的问题,尤其在保险类招聘里非常常见。有一名豆瓣网友爆料称,有一次她去应聘保险公司的行政文员,到了公司后,对方告诉她文员不缺人,问她要不要做业务员。
还有的招聘者“白嫖”应聘者,要求应聘者给自己的公司设计一个LOGO,然后才答应面试。居然免费滥用应聘者,简直是无赖行为。
更有甚者,直接地图炮或者粗口怼应聘者,这到底是来找工作还是受气的?
平心而论,这些问题,只要BOSS直聘加强巡查监督,都能发现。但BOSS直聘却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拦截——设置敏感词。
许多用户在微博吐槽,自己的账号莫名其妙被封,完全不给理由,申诉根本找不到入口。有一名微博网友私信和我透露,自己被封号的原因只是因为在小窗里谈到了“酒吧”这两个字,谈的是前台的职位,自己的确做过酒吧前台,却被系统识别为“色情敏感词”。
至于该改善的人工审核环节,BOSS直聘依然敷衍。
据前BOSS直聘内部人员透露,当时平台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付费工具完成对B端用户排名的加权和高亮。
它对该等用户的审核则分为三道:第一道来自企业的自主的登记;第二道审核由地区销售人员负责,但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方式“大部分仅限于网络”;第三道审核由于地区商务总监和城市经理负责,但其审核标准主要集中于企业目前发展程度能否为平台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上。
最后一道审核关,把的居然是广告收入,而不是信息安全。对自己负责,终究是高于对用户负责。
找工作已经够难了
让我们省点心好吗?
就业难,今年就业尤其难。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应届生找工作的节奏,尤其是春招不再是“金三银四”。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今年高校毕业应届生将达到875万,有超过7成的应届毕业生尚未签约,企业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当保安。/截图自燃财经
尤其是以二本高校为代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拼不过重点本科生,技术上比不了专科生,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更为困难,成了就业“夹心饼”。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共同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
一句话,找工作真的是太难了。都这样了,BOSS直聘还要隐藏这么多“地雷”,让本就不顺的求职之旅,活生生变成扫雷游戏。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认为,无论对于应聘方还是招聘方,尤其是招聘方,平台更要通过大数据风控等手段进行穿透式审核,包括经营范围、经营主体、工作内容、实际控制人等,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否则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太低,不法分子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实施了。
穿透式审核,比如和天眼查、企查查这样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起码要在公司资质这一环节加强审核。
不是请了国际明星助阵,就是改善自身。真正的改善在于服务质量。
另外,还得建立一定的惩戒机制,让违法者知难而退。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认为,公司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是需要缴纳费用的,比如违约金和押金。一定程度上来讲,招聘平台是在给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做背书,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信息的审核、核实、监管等。
杀人的是人,不是刀。这话说得没错,但BOSS直聘不是刀,而是人。
BOSS直聘错就错在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台,一个中介,而忽视了自己“人”的一面。
本质上说,自己找工作是不是跟老板本人谈,求职者并不关心。
求职者关心的是,跟“人”谈,跟充满人性关怀的人谈。起码充满尊重,不会去骂你,白嫖你,甚至是动起其它的歹念来。
人性总是有两面性,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就会朝着恶的一面发展。
所以,我们要监督BOSS直聘,不能太健忘,一直惯着它。
BOSS直聘也要监督好入驻的企业,不能为了赚钱,就忽略了“人”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1] Boss直聘五年之痒,上市值得看好吗|格隆汇
[2] 调查: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和搞诈骗的世奢会背后是同一人|三言财经
[3] 再现情色陷阱后 BOSS直聘还能野蛮生长吗|市场报
[4] BOSS直聘涉“情色招聘” 专家:账号封禁惩处力度不够 平台有义务对企业穿透式审核|央广网
[5] 7位应届生讲述就业难:面试20多家公司,甚至当了保安|燃财经
[6] “二本生”就业难,怎么办?|半月谈
第2个回答  2022-03-19
“找工作,跟老板谈。”
没被这句话洗过脑的人,估计没有几个。
BOSS直聘因这句话起家,也因为这句话,多次卷入极端恶劣事件的漩涡之中。
从三年前的“李文星溺死”悲剧,到近几天的“BOSS直嫖”丑闻,BOSS直聘都信誓旦旦改善审核机制,可类似事件仍然一再发生。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4个字——“跟老板谈”。
单就“谈”这一个字而言,BOSS直聘确实方便了很多。应聘者可以和公司直接对话,比打电话、发邮件沟通成本低很多。没多久,智联招聘、拉勾等同行也借鉴了这种形式,这无异于是招聘领域的一场革命。
明明来聊的几乎都是HR,“跟老板谈”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图虫创意
关键是“跟老板”这三个字,大公司的老板显然不可能招什么人都事必躬亲,除非招管理层。
“跟老板”显然针对的是小公司,这就使得BOSS直聘的运营者们,为了达成“跟老板谈”的产品定位,在企业审核标准上松懈了许多。
使用BOSS直聘招聘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小公司,有的还是皮包公司,这无形中潜藏了许多风险。
不论是三年前“李文星事件”中的传销组织“蝶贝蕾”,还是“BOSS直嫖”丑闻中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是利用了这种松懈的审核制度。
另外,应聘者会从“跟老板谈”的用户体验中产生优越心理,从而放松警惕,让犯罪分子一再得手。
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谎言重复多次就能成为真理?
从李文星到招嫖
BOSS直聘没变
BOSS直聘对待“情色陷阱”的态度,要不是最近新京报曝出,不知道还要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久。
早在今年5月,就有微博网友称在寻找秘书助理一职时,遭到情色招聘。对方开价月薪8000元,称要这位网友做他的“女朋友+秘书”。原来BOSS直聘还能“相亲”了?就是相亲也不能一上来就动手动脚吧?
无独有偶,今年6月,有知乎网友称某头部企业高级员工公然招聘“生活助理”,开价月薪16000元,要求提供性服务。后来这家头部企业廉政部门介入调查,辞退了这名员工。
接连两起类似事件,BOSS直聘根本没有重视,否则就不会等到11月才被媒体踢爆,送上热搜了才慌忙应对。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在卧底调查中,发现了一家叫作“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机构。这个机构在BOSS直聘的招聘页面上挂了一个名为“中国劳斯莱斯俱乐部招聘特别助理”的职务,职位简介并没有什么异常:
“负责处理公共关系,组织饭局与高端企业家聚会,社交管理与活动研发,安排与陪同出席会议活动,以及日常助理类相关工作,要求形象气质俱佳优先。”
但是,当应聘者和这家机构沟通时,气氛却突然“色情”。对方居然直言:“助理这种岗位月薪10万到30万,要求是能接受每个月不超过三次的暧昧关系,不需要颜值,只需要人品好即可。也可以发掘身边的漂亮女孩,介绍她们做外围,抽取佣金。”
随后,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
据澎湃新闻、三言财经等媒体调查,“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最大股东叫毛耀森,毛耀森原名毛欧阳坤,此人还有很多别的名字,比如欧阳坤。而他,正是8年前“世奢会”丑闻的主角。
“世奢会”号称是“全球最大奢侈品研究与管理的权威组织”,却在榜单中把许多大众化妆品牌列入,专业资质当时受到了央视、南方周末等媒体的广泛质疑。
无论是“世奢会”还是“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惯常使用碰瓷知名企业的手法为自己贴金。
比如旗下的“北京劳斯莱斯家族俱乐部”,逼得劳斯莱斯出面澄清称“压根不存在”;再比如“摩根大通电影传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美国那家“摩根大通”的分公司;还有的更过分,“北京国检世界建材质量认证中心”,让人以为是政府机构,好在这个所谓的“认证中心”被中止注册,强制改名。
毛耀森这一番操作,是为了靠一连串的包装给自己贴金,从而把真正的富人忽悠进来,榨干他的钱包。招嫖,显然是想多一把忽悠人的撒手锏,而BOSS直聘竟成为这种犯罪勾当的温床。
而这样肮脏的勾当,本来在三年前就可以避免。
2017年,来自山东德州农村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误入传销组织,最终殒命。事发后,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痛心疾首”,宣称要强化BOSS直聘的审核机制。
三年后的今天,注册者依旧可以随意填写相关信息去招聘或者应聘,审核机制流于形式,客服全程机器应答,整改沦为公关话术。BOSS直聘最近的回应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对滥用平台功能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滥用平台功能,意思是他的功能没问题,只是被滥用了,甩得一手好锅。
用户规模排在全国第二,平台审核居然做得如此敷衍,让人怎么能不担心?
BOSS直聘的坑
五花八门不重样
或大或小,BOSS直聘总有许多坑等着你来踩。
今年5月,毕业不久的西安大学生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结果被一个科技公司忽悠办理了近2万元的培训贷款。这钱还没赚,就先坑上一把。
骗钱的套路还有一种,就是先把你人忽悠过来,然后不发工资。
2018年,我有个大学同学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一个职位,招聘的是新媒体运营,开价月薪1万,职位需求写得一本正经。毕竟大家是学工商管理的,都是专业出身。
当时我就纳闷了,1万?你当真会发吗?一年前的事情忘了吗?
记得是2017年初,我推荐了一个师妹过去,师妹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但干了三个月之后,我这同学居然一分钱没发给我师妹,而是给她讲了一堆励志哲学,气得师妹当场辞职。
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敢在BOSS直聘号称月薪1万?所以,当时我就对BOSS直聘印象很差,职位招聘简直是张口就来,可信度严重存疑。
时间一晃到了今年,这种虚张声势的招聘还是不少。有微博网友爆料,有家公司在BOSS直聘上号称有“20-99名员工”,但这名网友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只有6个人,加上老板本人。
另外,BOSS直聘还存在虚报职位的问题,尤其在保险类招聘里非常常见。有一名豆瓣网友爆料称,有一次她去应聘保险公司的行政文员,到了公司后,对方告诉她文员不缺人,问她要不要做业务员。
还有的招聘者“白嫖”应聘者,要求应聘者给自己的公司设计一个LOGO,然后才答应面试。居然免费滥用应聘者,简直是无赖行为。
更有甚者,直接地图炮或者粗口怼应聘者,这到底是来找工作还是受气的?
平心而论,这些问题,只要BOSS直聘加强巡查监督,都能发现。但BOSS直聘却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拦截——设置敏感词。
许多用户在微博吐槽,自己的账号莫名其妙被封,完全不给理由,申诉根本找不到入口。有一名微博网友私信和我透露,自己被封号的原因只是因为在小窗里谈到了“酒吧”这两个字,谈的是前台的职位,自己的确做过酒吧前台,却被系统识别为“色情敏感词”。
至于该改善的人工审核环节,BOSS直聘依然敷衍。
据前BOSS直聘内部人员透露,当时平台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付费工具完成对B端用户排名的加权和高亮。
它对该等用户的审核则分为三道:第一道来自企业的自主的登记;第二道审核由地区销售人员负责,但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方式“大部分仅限于网络”;第三道审核由于地区商务总监和城市经理负责,但其审核标准主要集中于企业目前发展程度能否为平台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上。
最后一道审核关,把的居然是广告收入,而不是信息安全。对自己负责,终究是高于对用户负责。
找工作已经够难了
让我们省点心好吗?
就业难,今年就业尤其难。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应届生找工作的节奏,尤其是春招不再是“金三银四”。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今年高校毕业应届生将达到875万,有超过7成的应届毕业生尚未签约,企业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当保安。/截图自燃财经
尤其是以二本高校为代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拼不过重点本科生,技术上比不了专科生,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更为困难,成了就业“夹心饼”。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共同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
一句话,找工作真的是太难了。都这样了,BOSS直聘还要隐藏这么多“地雷”,让本就不顺的求职之旅,活生生变成扫雷游戏。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认为,无论对于应聘方还是招聘方,尤其是招聘方,平台更要通过大数据风控等手段进行穿透式审核,包括经营范围、经营主体、工作内容、实际控制人等,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否则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太低,不法分子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实施了。
穿透式审核,比如和天眼查、企查查这样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起码要在公司资质这一环节加强审核。
不是请了国际明星助阵,就是改善自身。真正的改善在于服务质量。
另外,还得建立一定的惩戒机制,让违法者知难而退。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认为,公司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是需要缴纳费用的,比如违约金和押金。一定程度上来讲,招聘平台是在给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做背书,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信息的审核、核实、监管等。
杀人的是人,不是刀。这话说得没错,但BOSS直聘不是刀,而是人。
BOSS直聘错就错在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台,一个中介,而忽视了自己“人”的一面。
本质上说,自己找工作是不是跟老板本人谈,求职者并不关心。
求职者关心的是,跟“人”谈,跟充满人性关怀的人谈。起码充满尊重,不会去骂你,白嫖你,甚至是动起其它的歹念来。
人性总是有两面性,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就会朝着恶的一面发展。
所以,我们要监督BOSS直聘,不能太健忘,一直惯着它。
BOSS直聘也要监督好入驻的企业,不能为了赚钱,就忽略了“人”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1] Boss直聘五年之痒,上市值得看好吗|格隆汇
[2] 调查: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和搞诈骗的世奢会背后是同一人|三言财经
[3] 再现情色陷阱后 BOSS直聘还能野蛮生长吗|市场报
[4] BOSS直聘涉“情色招聘” 专家:账号封禁惩处力度不够 平台有义务对企业穿透式审核|央广网
[5] 7位应届生讲述就业难:面试20多家公司,甚至当了保安|燃财经
[6] “二本生”就业难,怎么办?|半月谈
第3个回答  2022-03-19
“找工作,跟老板谈。”
没被这句话洗过脑的人,估计没有几个。
BOSS直聘因这句话起家,也因为这句话,多次卷入极端恶劣事件的漩涡之中。
从三年前的“李文星溺死”悲剧,到近几天的“BOSS直嫖”丑闻,BOSS直聘都信誓旦旦改善审核机制,可类似事件仍然一再发生。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4个字——“跟老板谈”。
单就“谈”这一个字而言,BOSS直聘确实方便了很多。应聘者可以和公司直接对话,比打电话、发邮件沟通成本低很多。没多久,智联招聘、拉勾等同行也借鉴了这种形式,这无异于是招聘领域的一场革命。
明明来聊的几乎都是HR,“跟老板谈”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图虫创意
关键是“跟老板”这三个字,大公司的老板显然不可能招什么人都事必躬亲,除非招管理层。
“跟老板”显然针对的是小公司,这就使得BOSS直聘的运营者们,为了达成“跟老板谈”的产品定位,在企业审核标准上松懈了许多。
使用BOSS直聘招聘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小公司,有的还是皮包公司,这无形中潜藏了许多风险。
不论是三年前“李文星事件”中的传销组织“蝶贝蕾”,还是“BOSS直嫖”丑闻中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是利用了这种松懈的审核制度。
另外,应聘者会从“跟老板谈”的用户体验中产生优越心理,从而放松警惕,让犯罪分子一再得手。
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谎言重复多次就能成为真理?
从李文星到招嫖
BOSS直聘没变
BOSS直聘对待“情色陷阱”的态度,要不是最近新京报曝出,不知道还要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久。
早在今年5月,就有微博网友称在寻找秘书助理一职时,遭到情色招聘。对方开价月薪8000元,称要这位网友做他的“女朋友+秘书”。原来BOSS直聘还能“相亲”了?就是相亲也不能一上来就动手动脚吧?
无独有偶,今年6月,有知乎网友称某头部企业高级员工公然招聘“生活助理”,开价月薪16000元,要求提供性服务。后来这家头部企业廉政部门介入调查,辞退了这名员工。
接连两起类似事件,BOSS直聘根本没有重视,否则就不会等到11月才被媒体踢爆,送上热搜了才慌忙应对。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在卧底调查中,发现了一家叫作“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机构。这个机构在BOSS直聘的招聘页面上挂了一个名为“中国劳斯莱斯俱乐部招聘特别助理”的职务,职位简介并没有什么异常:
“负责处理公共关系,组织饭局与高端企业家聚会,社交管理与活动研发,安排与陪同出席会议活动,以及日常助理类相关工作,要求形象气质俱佳优先。”
但是,当应聘者和这家机构沟通时,气氛却突然“色情”。对方居然直言:“助理这种岗位月薪10万到30万,要求是能接受每个月不超过三次的暧昧关系,不需要颜值,只需要人品好即可。也可以发掘身边的漂亮女孩,介绍她们做外围,抽取佣金。”
随后,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
据澎湃新闻、三言财经等媒体调查,“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最大股东叫毛耀森,毛耀森原名毛欧阳坤,此人还有很多别的名字,比如欧阳坤。而他,正是8年前“世奢会”丑闻的主角。
“世奢会”号称是“全球最大奢侈品研究与管理的权威组织”,却在榜单中把许多大众化妆品牌列入,专业资质当时受到了央视、南方周末等媒体的广泛质疑。
无论是“世奢会”还是“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惯常使用碰瓷知名企业的手法为自己贴金。
比如旗下的“北京劳斯莱斯家族俱乐部”,逼得劳斯莱斯出面澄清称“压根不存在”;再比如“摩根大通电影传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美国那家“摩根大通”的分公司;还有的更过分,“北京国检世界建材质量认证中心”,让人以为是政府机构,好在这个所谓的“认证中心”被中止注册,强制改名。
毛耀森这一番操作,是为了靠一连串的包装给自己贴金,从而把真正的富人忽悠进来,榨干他的钱包。招嫖,显然是想多一把忽悠人的撒手锏,而BOSS直聘竟成为这种犯罪勾当的温床。
而这样肮脏的勾当,本来在三年前就可以避免。
2017年,来自山东德州农村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误入传销组织,最终殒命。事发后,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痛心疾首”,宣称要强化BOSS直聘的审核机制。
三年后的今天,注册者依旧可以随意填写相关信息去招聘或者应聘,审核机制流于形式,客服全程机器应答,整改沦为公关话术。BOSS直聘最近的回应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对滥用平台功能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滥用平台功能,意思是他的功能没问题,只是被滥用了,甩得一手好锅。
用户规模排在全国第二,平台审核居然做得如此敷衍,让人怎么能不担心?
BOSS直聘的坑
五花八门不重样
或大或小,BOSS直聘总有许多坑等着你来踩。
今年5月,毕业不久的西安大学生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结果被一个科技公司忽悠办理了近2万元的培训贷款。这钱还没赚,就先坑上一把。
骗钱的套路还有一种,就是先把你人忽悠过来,然后不发工资。
2018年,我有个大学同学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一个职位,招聘的是新媒体运营,开价月薪1万,职位需求写得一本正经。毕竟大家是学工商管理的,都是专业出身。
当时我就纳闷了,1万?你当真会发吗?一年前的事情忘了吗?
记得是2017年初,我推荐了一个师妹过去,师妹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但干了三个月之后,我这同学居然一分钱没发给我师妹,而是给她讲了一堆励志哲学,气得师妹当场辞职。
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敢在BOSS直聘号称月薪1万?所以,当时我就对BOSS直聘印象很差,职位招聘简直是张口就来,可信度严重存疑。
时间一晃到了今年,这种虚张声势的招聘还是不少。有微博网友爆料,有家公司在BOSS直聘上号称有“20-99名员工”,但这名网友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只有6个人,加上老板本人。
另外,BOSS直聘还存在虚报职位的问题,尤其在保险类招聘里非常常见。有一名豆瓣网友爆料称,有一次她去应聘保险公司的行政文员,到了公司后,对方告诉她文员不缺人,问她要不要做业务员。
还有的招聘者“白嫖”应聘者,要求应聘者给自己的公司设计一个LOGO,然后才答应面试。居然免费滥用应聘者,简直是无赖行为。
更有甚者,直接地图炮或者粗口怼应聘者,这到底是来找工作还是受气的?
平心而论,这些问题,只要BOSS直聘加强巡查监督,都能发现。但BOSS直聘却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拦截——设置敏感词。
许多用户在微博吐槽,自己的账号莫名其妙被封,完全不给理由,申诉根本找不到入口。有一名微博网友私信和我透露,自己被封号的原因只是因为在小窗里谈到了“酒吧”这两个字,谈的是前台的职位,自己的确做过酒吧前台,却被系统识别为“色情敏感词”。
至于该改善的人工审核环节,BOSS直聘依然敷衍。
据前BOSS直聘内部人员透露,当时平台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付费工具完成对B端用户排名的加权和高亮。
它对该等用户的审核则分为三道:第一道来自企业的自主的登记;第二道审核由地区销售人员负责,但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方式“大部分仅限于网络”;第三道审核由于地区商务总监和城市经理负责,但其审核标准主要集中于企业目前发展程度能否为平台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上。
最后一道审核关,把的居然是广告收入,而不是信息安全。对自己负责,终究是高于对用户负责。
找工作已经够难了
让我们省点心好吗?
就业难,今年就业尤其难。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应届生找工作的节奏,尤其是春招不再是“金三银四”。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今年高校毕业应届生将达到875万,有超过7成的应届毕业生尚未签约,企业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当保安。/截图自燃财经
尤其是以二本高校为代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拼不过重点本科生,技术上比不了专科生,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更为困难,成了就业“夹心饼”。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共同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
一句话,找工作真的是太难了。都这样了,BOSS直聘还要隐藏这么多“地雷”,让本就不顺的求职之旅,活生生变成扫雷游戏。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认为,无论对于应聘方还是招聘方,尤其是招聘方,平台更要通过大数据风控等手段进行穿透式审核,包括经营范围、经营主体、工作内容、实际控制人等,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否则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太低,不法分子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实施了。
穿透式审核,比如和天眼查、企查查这样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起码要在公司资质这一环节加强审核。
不是请了国际明星助阵,就是改善自身。真正的改善在于服务质量。
另外,还得建立一定的惩戒机制,让违法者知难而退。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认为,公司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是需要缴纳费用的,比如违约金和押金。一定程度上来讲,招聘平台是在给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做背书,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信息的审核、核实、监管等。
杀人的是人,不是刀。这话说得没错,但BOSS直聘不是刀,而是人。
BOSS直聘错就错在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台,一个中介,而忽视了自己“人”的一面。
本质上说,自己找工作是不是跟老板本人谈,求职者并不关心。
求职者关心的是,跟“人”谈,跟充满人性关怀的人谈。起码充满尊重,不会去骂你,白嫖你,甚至是动起其它的歹念来。
人性总是有两面性,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就会朝着恶的一面发展。
所以,我们要监督BOSS直聘,不能太健忘,一直惯着它。
BOSS直聘也要监督好入驻的企业,不能为了赚钱,就忽略了“人”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1] Boss直聘五年之痒,上市值得看好吗|格隆汇
[2] 调查: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和搞诈骗的世奢会背后是同一人|三言财经
[3] 再现情色陷阱后 BOSS直聘还能野蛮生长吗|市场报
[4] BOSS直聘涉“情色招聘” 专家:账号封禁惩处力度不够 平台有义务对企业穿透式审核|央广网
[5] 7位应届生讲述就业难:面试20多家公司,甚至当了保安|燃财经
[6] “二本生”就业难,怎么办?|半月谈
第4个回答  2022-03-19
“找工作,跟老板谈。”
没被这句话洗过脑的人,估计没有几个。
BOSS直聘因这句话起家,也因为这句话,多次卷入极端恶劣事件的漩涡之中。
从三年前的“李文星溺死”悲剧,到近几天的“BOSS直嫖”丑闻,BOSS直聘都信誓旦旦改善审核机制,可类似事件仍然一再发生。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4个字——“跟老板谈”。
单就“谈”这一个字而言,BOSS直聘确实方便了很多。应聘者可以和公司直接对话,比打电话、发邮件沟通成本低很多。没多久,智联招聘、拉勾等同行也借鉴了这种形式,这无异于是招聘领域的一场革命。
明明来聊的几乎都是HR,“跟老板谈”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图虫创意
关键是“跟老板”这三个字,大公司的老板显然不可能招什么人都事必躬亲,除非招管理层。
“跟老板”显然针对的是小公司,这就使得BOSS直聘的运营者们,为了达成“跟老板谈”的产品定位,在企业审核标准上松懈了许多。
使用BOSS直聘招聘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小公司,有的还是皮包公司,这无形中潜藏了许多风险。
不论是三年前“李文星事件”中的传销组织“蝶贝蕾”,还是“BOSS直嫖”丑闻中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是利用了这种松懈的审核制度。
另外,应聘者会从“跟老板谈”的用户体验中产生优越心理,从而放松警惕,让犯罪分子一再得手。
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谎言重复多次就能成为真理?
从李文星到招嫖
BOSS直聘没变
BOSS直聘对待“情色陷阱”的态度,要不是最近新京报曝出,不知道还要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久。
早在今年5月,就有微博网友称在寻找秘书助理一职时,遭到情色招聘。对方开价月薪8000元,称要这位网友做他的“女朋友+秘书”。原来BOSS直聘还能“相亲”了?就是相亲也不能一上来就动手动脚吧?
无独有偶,今年6月,有知乎网友称某头部企业高级员工公然招聘“生活助理”,开价月薪16000元,要求提供性服务。后来这家头部企业廉政部门介入调查,辞退了这名员工。
接连两起类似事件,BOSS直聘根本没有重视,否则就不会等到11月才被媒体踢爆,送上热搜了才慌忙应对。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在卧底调查中,发现了一家叫作“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机构。这个机构在BOSS直聘的招聘页面上挂了一个名为“中国劳斯莱斯俱乐部招聘特别助理”的职务,职位简介并没有什么异常:
“负责处理公共关系,组织饭局与高端企业家聚会,社交管理与活动研发,安排与陪同出席会议活动,以及日常助理类相关工作,要求形象气质俱佳优先。”
但是,当应聘者和这家机构沟通时,气氛却突然“色情”。对方居然直言:“助理这种岗位月薪10万到30万,要求是能接受每个月不超过三次的暧昧关系,不需要颜值,只需要人品好即可。也可以发掘身边的漂亮女孩,介绍她们做外围,抽取佣金。”
随后,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
据澎湃新闻、三言财经等媒体调查,“世界财富精英会”的最大股东叫毛耀森,毛耀森原名毛欧阳坤,此人还有很多别的名字,比如欧阳坤。而他,正是8年前“世奢会”丑闻的主角。
“世奢会”号称是“全球最大奢侈品研究与管理的权威组织”,却在榜单中把许多大众化妆品牌列入,专业资质当时受到了央视、南方周末等媒体的广泛质疑。
无论是“世奢会”还是“世界财富精英会”,都惯常使用碰瓷知名企业的手法为自己贴金。
比如旗下的“北京劳斯莱斯家族俱乐部”,逼得劳斯莱斯出面澄清称“压根不存在”;再比如“摩根大通电影传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美国那家“摩根大通”的分公司;还有的更过分,“北京国检世界建材质量认证中心”,让人以为是政府机构,好在这个所谓的“认证中心”被中止注册,强制改名。
毛耀森这一番操作,是为了靠一连串的包装给自己贴金,从而把真正的富人忽悠进来,榨干他的钱包。招嫖,显然是想多一把忽悠人的撒手锏,而BOSS直聘竟成为这种犯罪勾当的温床。
而这样肮脏的勾当,本来在三年前就可以避免。
2017年,来自山东德州农村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误入传销组织,最终殒命。事发后,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痛心疾首”,宣称要强化BOSS直聘的审核机制。
三年后的今天,注册者依旧可以随意填写相关信息去招聘或者应聘,审核机制流于形式,客服全程机器应答,整改沦为公关话术。BOSS直聘最近的回应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对滥用平台功能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滥用平台功能,意思是他的功能没问题,只是被滥用了,甩得一手好锅。
用户规模排在全国第二,平台审核居然做得如此敷衍,让人怎么能不担心?
BOSS直聘的坑
五花八门不重样
或大或小,BOSS直聘总有许多坑等着你来踩。
今年5月,毕业不久的西安大学生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结果被一个科技公司忽悠办理了近2万元的培训贷款。这钱还没赚,就先坑上一把。
骗钱的套路还有一种,就是先把你人忽悠过来,然后不发工资。
2018年,我有个大学同学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一个职位,招聘的是新媒体运营,开价月薪1万,职位需求写得一本正经。毕竟大家是学工商管理的,都是专业出身。
当时我就纳闷了,1万?你当真会发吗?一年前的事情忘了吗?
记得是2017年初,我推荐了一个师妹过去,师妹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但干了三个月之后,我这同学居然一分钱没发给我师妹,而是给她讲了一堆励志哲学,气得师妹当场辞职。
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敢在BOSS直聘号称月薪1万?所以,当时我就对BOSS直聘印象很差,职位招聘简直是张口就来,可信度严重存疑。
时间一晃到了今年,这种虚张声势的招聘还是不少。有微博网友爆料,有家公司在BOSS直聘上号称有“20-99名员工”,但这名网友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只有6个人,加上老板本人。
另外,BOSS直聘还存在虚报职位的问题,尤其在保险类招聘里非常常见。有一名豆瓣网友爆料称,有一次她去应聘保险公司的行政文员,到了公司后,对方告诉她文员不缺人,问她要不要做业务员。
还有的招聘者“白嫖”应聘者,要求应聘者给自己的公司设计一个LOGO,然后才答应面试。居然免费滥用应聘者,简直是无赖行为。
更有甚者,直接地图炮或者粗口怼应聘者,这到底是来找工作还是受气的?
平心而论,这些问题,只要BOSS直聘加强巡查监督,都能发现。但BOSS直聘却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拦截——设置敏感词。
许多用户在微博吐槽,自己的账号莫名其妙被封,完全不给理由,申诉根本找不到入口。有一名微博网友私信和我透露,自己被封号的原因只是因为在小窗里谈到了“酒吧”这两个字,谈的是前台的职位,自己的确做过酒吧前台,却被系统识别为“色情敏感词”。
至于该改善的人工审核环节,BOSS直聘依然敷衍。
据前BOSS直聘内部人员透露,当时平台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付费工具完成对B端用户排名的加权和高亮。
它对该等用户的审核则分为三道:第一道来自企业的自主的登记;第二道审核由地区销售人员负责,但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方式“大部分仅限于网络”;第三道审核由于地区商务总监和城市经理负责,但其审核标准主要集中于企业目前发展程度能否为平台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上。
最后一道审核关,把的居然是广告收入,而不是信息安全。对自己负责,终究是高于对用户负责。
找工作已经够难了
让我们省点心好吗?
就业难,今年就业尤其难。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应届生找工作的节奏,尤其是春招不再是“金三银四”。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今年高校毕业应届生将达到875万,有超过7成的应届毕业生尚未签约,企业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当保安。/截图自燃财经
尤其是以二本高校为代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拼不过重点本科生,技术上比不了专科生,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更为困难,成了就业“夹心饼”。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共同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
一句话,找工作真的是太难了。都这样了,BOSS直聘还要隐藏这么多“地雷”,让本就不顺的求职之旅,活生生变成扫雷游戏。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认为,无论对于应聘方还是招聘方,尤其是招聘方,平台更要通过大数据风控等手段进行穿透式审核,包括经营范围、经营主体、工作内容、实际控制人等,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否则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太低,不法分子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实施了。
穿透式审核,比如和天眼查、企查查这样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起码要在公司资质这一环节加强审核。
不是请了国际明星助阵,就是改善自身。真正的改善在于服务质量。
另外,还得建立一定的惩戒机制,让违法者知难而退。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认为,公司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是需要缴纳费用的,比如违约金和押金。一定程度上来讲,招聘平台是在给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做背书,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信息的审核、核实、监管等。
杀人的是人,不是刀。这话说得没错,但BOSS直聘不是刀,而是人。
BOSS直聘错就错在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台,一个中介,而忽视了自己“人”的一面。
本质上说,自己找工作是不是跟老板本人谈,求职者并不关心。
求职者关心的是,跟“人”谈,跟充满人性关怀的人谈。起码充满尊重,不会去骂你,白嫖你,甚至是动起其它的歹念来。
人性总是有两面性,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就会朝着恶的一面发展。
所以,我们要监督BOSS直聘,不能太健忘,一直惯着它。
BOSS直聘也要监督好入驻的企业,不能为了赚钱,就忽略了“人”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1] Boss直聘五年之痒,上市值得看好吗|格隆汇
[2] 调查:拉皮条的世界财富精英会和搞诈骗的世奢会背后是同一人|三言财经
[3] 再现情色陷阱后 BOSS直聘还能野蛮生长吗|市场报
[4] BOSS直聘涉“情色招聘” 专家:账号封禁惩处力度不够 平台有义务对企业穿透式审核|央广网
[5] 7位应届生讲述就业难:面试20多家公司,甚至当了保安|燃财经
[6] “二本生”就业难,怎么办?|半月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