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战地记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题所述

出生于1990年

23岁只身前往叙利亚

32个月独自坚持

在世界上最残酷的战场

饱尝死亡的威胁和生的渴望

他是一名没有枪的士兵

他是战地记者宦翔

“危险有时候只是一瞬

来不及害怕”

从1987年至今,已有超过700名的战地记者在报道战争和武装冲突的过程中丧生,仅2014年就有16名战地记者在叙利亚、伊拉克、巴以冲突和乌克兰危机中殉职。更有媒体感慨:战地记者的死亡率远远超过了交战士兵的死亡率!

学习阿拉伯语出身的宦翔仿佛是注定要成为战地记者的,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仅仅一年便接下外派的任务,决绝地奔赴了战场。

从此,死亡与他如影相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宦翔/摄影

这里有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大马士革的街头仍是熙熙攘攘,小贩们沿街吆喝,甚至还有不少人围在街头的流动书摊看书、买书。

却忽然遭遇迫击炮爆炸在身边,不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场景,爆炸过后没有慢镜头,也没有震撼的火光。地面只留下一个大坑,尘土飞扬,硫磺味刺鼻。

爱笑的宦翔,像所有的90后少年一样朝气蓬勃,战争和生活都没能改变他。

2014年3月,宦翔第一次亲临战场,与炮弹近距离接触。据他回忆说:“那一次双方打得非常激烈。突然,一颗迫击炮就在我们面前爆炸,我本能地趴到了地上。迫击炮爆炸处离我不到100米,而不远处的树上,迅速冒起浓浓黑烟。”

在对当地居民和难民的采访中,他需要提前了解一些非危险地区的路线,才能前往采访;而很多战地现场报道,则需要出现在危险第一线。2016年9月,宦翔在阿勒颇的那次采访,不顾身后的爆炸声持续不断,依然在摄像机前播报新闻内容,完成了一次重大新闻的报道。

2015年4月,3名叙政府军女兵在首都大马士革郊区达拉亚镇巡逻。随着冲突持续,叙利亚战场各方的伤亡人数也在增加,越来越多女性加入战斗。

“危险有时候只是一瞬,来不及害怕,可后来回想起来的后怕才是真正的害怕。”宦翔一脸严肃地说道。

独自一人,亲临战场面对难民,每天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中,是3年来的日常。宦翔在叙利亚前线先后报道了叙利亚总统大选、俄罗斯从叙利亚撤军、叙政府军打击极端组织、阿勒颇战役等新闻事件,见证并记录了一段历史。

叙利亚人民正经受苦难

也在努力生存

在叙利亚,危险和死亡随时有可能降临,人们最“习以为常”的就是危险,就是迫击炮袭击的每一刻。即便是不到半人高的小孩,也早已经习惯了在袭击造成的废墟中穿梭。

宦翔/摄影

在后来的一篇报道中,宦翔记录了这种危险给人带来的恐惧,夹杂着希冀和绝望。

这里充满了战争、死亡、政治、民族、冲突??在生死一线间,叙利亚人民迸发出的亲情、爱情、恐惧等所有生命的底色,更闪耀着人性光辉。

这些平凡人的命运在大时代的震荡中微不足道,而他们的悲欢离合,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

宦翔/摄影

这是一对从外地逃难到大马士革的父子。尽管是难民,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尊自爱,在与人交往中不失礼节与风度。

父亲叫赫达尔,儿子叫哈姆丹。一家七口人原本在叙东部的拉卡省务农,但是战争爆发后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首都大马士革投奔亲戚。8岁的叙利亚男孩哈姆丹梦想成为作家,但两年前他还没学会造句就被迫辍学,跟着家人在叙利亚辗转躲避战乱。

如今,哈姆丹随父亲在大马士革街头靠卖果汁维持生计,他只关心赚的钱能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给儿子买衣服时,也尽量选择便宜的。“一旦价格超出他的预期,孩子就放弃了。”父亲说,“我还是会尽量让孩子们穿得体面一些。饿着肚子,别人不一定能看出来;但穿得寒酸,孩子从小就会丧失尊严。”

来自新华社

2015年5月,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攻势升级,不仅占领了一些村镇,还造成不少难民背井离乡。这张照片是一名来自伊拉克安巴尔省的小难民在首都巴格达和安巴尔省的边界地带休息。

小姑娘穿戴整齐,坐在搭起来的简易帐篷里,大大圆圆的眼睛看着镜头发散出光芒,嘴角轻轻地上扬,对世界没有一丝防备,这可能是这场战争中最美好最残忍的一幕了。她的年纪还很小,原本应该能够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而如今却在战争里流离失所,生死未卜。

宦翔/摄影

2014年7月28日,在大马士革一家饭店里,乐队正在为顾客演奏。即便爆炸声就在耳边响起,音乐也必不可少。

这个国家数千万民众的生活被迫改变,有的失去亲人,有的流离失所。然而,生活在继续,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对这场危机有着各自最鲜活的认知。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国与家是永恒的支撑

战地记者无疑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可是年轻的宦翔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以身许国,青春无悔。

谈起在叙利亚常驻是怎样的体验,这位年轻的90后笑着回答:“百感交集”,他说“作为党报记者,我为见证历史服务读者而自豪;作为旁观者,我为亲历战乱目睹悲剧而哀伤。三年多的生活,我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坚定支持着一个23岁的年轻人独自驻站,让我对‘和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虽说是“孤军奋战”,但他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背后,是家与国的支撑让他从未感到畏惧和孤单。

宦翔在采访中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宦翔会在朋友圈里将拍摄的战场视频和图片屏蔽父母,每次外出前也都是悄悄走,直到回来后报平安;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在驻叙期间,奶奶、外公、外婆都生过病,父母也不让宦翔知道。

“我看着他站在废墟上、看到他站在坦克旁边、站在全副武装的士兵当中,在做战地现场采访,我泪流满面。”对于儿子的职业经历,宦翔的家人做了很大的后盾支持,“原来他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比他告诉我的,艰苦得多,危险得多。”

就这样,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宦翔完成了驻外任务。

“其实回头想想,任何一位记者,接到这样的任务时,都会完美完成,我不过是做好了工作中的一件事而已。”总结自己的战地记者经历时宦翔谦逊地表示。

做一名战地记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就是这样,以生命去记录最真的历史和新闻,也记录最真的人性与良知。在无限美好的青春里,也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新闻真相奔赴任何战场。

这大概就是“以身许国青春无悔”的心情吧。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党报记者,我将随时准备为我的祖国和我的组织奔赴任何战场,践行党报年轻一代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这个年轻的90后目光里有一种对家国信念的坚定,在北京寒冷的冬天迸发出动人的火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