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出自哪本书?

出自哪一页? 有注释的说详细点?
给还有高手 来回答啊

这是郭沫若在《人民教育》杂志的题词。

1962年9月,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郭沫若关于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进行题词,共五句,132个字。

内容是: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

扩展资料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

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这是1962年,郭沫若在《人民教育》杂志上的题词。
1961年11月,甘肃省武山县的康务农老师根据当时中小学生普遍不会握毛笔及学校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便写信向郭沫若先生反映,并提出我国书法艺术若要后继有人,请郭老出来号召中小学生写毛笔字。郭老当即写了回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第二年,《人民教育》编辑部知道了这件事,认为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便请郭老将回信的内容摘要写了关于“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的题词,又请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为青少年写了一篇《怎样练习用毛笔写字》,一起在《人民教育》上刊发,以示提倡。
郭老关于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的题词,原载《人民教育》1962年9月,题词共五句,132字。期望“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