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对待下属的问题

有些前辈告诉我要对下属宽容 但是宽容下属后他们有时就不会将自己的错放在心上,下次还会就范;如果一味的批评教育 下属又往往觉得自己很苛刻 而且没有人情味,这样会影响团队的向心力 如何找到宽容与批评的支点?希望懂得的前辈给于指点 回答的好我会加分感谢的~

宽容是用人之道,顾全大局之为,是领导必须具备的。
但宽容只余,
放人情债,可以免后患。

错了,酿成了灾祸,批评自然是要的,但不能过严,得三七分,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错误的不容再犯性。然后再语重心长,宽容他,慰问他。这翻下来他会觉得您很好,是个有人情的好领导,这么大的担子帮他担了,跟着您,值!于是他会报你这笔人情。不但不易再犯,还会拼命还情于你。

下面是一些找到的资料,希望有用。

一。如何批评。

我的空间 主页|空间装扮博客|写新文章相册|上传照片好友|找新朋友档案|留言板占兮 0 | 我的消息(15/15) | 我的空间 | 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心理咨询、口才速成、演讲训练阜阳奥林心理咨询研究所开设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口才速成训练班、演讲训练班,人人成功家长俱乐部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领导口才——如何有效批评下属2009-02-03 14:38
有赞扬就应该有批评。在领导的工作中,批评也是一种必要的强化手段,它与表扬是相辅相成的。不过,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批评的同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批评所产生的负作用,减少人们对批评的抵触情绪,从而保证批评效果能尽可能的理想。

(1)批评应讲究的基本原则。

任何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都应该首先对自己与别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想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想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应以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对方的过失,考虑一下自己在同等条件下是否也会出现过失,不要以一贯正确的口吻去批评别人。尤其是自己也确有或大或小的失误时,自我批评更应该诚恳。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只有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错误,而用相反的方法来对待别人的错误,才能对于自己和别人的错误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

相关的研究结果与实践经验也表明,大多数人在听到批评时,总不像听到赞扬那样舒服。这是因为,人在本能上对批评都有一种抵触心理,人们喜欢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尤其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时,对批评会更为敏感,也更喜欢为自己辩解,以便使自己和他人都相信他是没有错误的。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也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表现。

而解决这种认知不协调的方法,就是批评者替对方进行辩解或创造条件使对方觉得无法辩解。欧美一些企业家主张使用“三明治策略”,即赞扬——批评——赞扬。也就是说,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语。由于这种方式是两头赞扬、中间批评,很像三明治,故由此得名。其实,这种方式也比较符合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当批评者在诚恳而客观的赞扬之后再进行批评时,人们会因为赞扬首因效应的作用,而觉得批评不那么刺耳。

(2)常用的批评技巧。

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以下是几条颇有艺术性的批评方式,领导者应加以灵活运用。

一是暗示式。如领导发现某位员工迟到了,就指着对方的手表问道:“帮我看一下现在几点了?”这就是典型的暗示式批评。

二是模糊式。如在员工大会,领导者为了整顿劳动纪律,便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有的上班吹牛谈天……”这里就用了不少模糊语言。如“个别”、“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一些人的面子,又指出了问题所在。

三是说服式。也就是说,领导者在批评别人时,应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如要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员工的要求与老员工也要有所不同,对年轻员工的工作失误也不应光以自己的经验、能力去衡量。

四是请教式。如领导者对一位下属说道:“如果按你这种做法,那这个计划是不是都得重新制作?”这个时候,被批评者大多会自动修正自己的错误。

五是安慰式。这里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次,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后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批评既严厉,却又给了莫泊桑相应的余地。

当然,如果要仔细进行总结,常用的批评技巧还不止以上这些。如:启发式,即要使对方从根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批评者从深处挖掘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帮助他认识、改正错误;幽默式,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警告式,即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就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只点明问题,做到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的作用;等等。

(3)批评中的四忌。

一是切忌恶语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领导者批评下属同样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态度上的严厉不等于言语上的恶毒,切记只有无能的领导才去揭人疮疤。因为这种做法除了让人勾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于事无补;而且除了使被批评者寒心外,旁观的人也一定不会舒服。同时,恰当的批评语言,还透示出了一个领导的心胸和修养。所以,批评下属时绝不可恶语相向,不分轻重。

二是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行事。上面已经谈到,上级批评下级,要使下级达到心悦诚服,没有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之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所以,上级批评下级,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行事。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心胸豁达,最忌讳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听信流言,无中生有,必须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三是切忌喋喋不休,没完没了。有效的批评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使下属心悦诚服,而絮絮叨叨的指责却会增加下属的逆反心理,而且即使他能接受,也会因为你缺乏重点的语言而抓不住错误的症结。所以,如果下属能自我反省,承认错误,就不应太过苛求。

四是切忌针对个人,伤及自尊。这条非常重要。正确的批评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这也是一条被无数事例所验证的法则。虽然错误与犯错误的人也是密不可分,但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却更容易为下属所接受。

二。如何宽容:

楚王断带

相传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美酒佳肴,歌舞妙曼,烛光摇曳。酒至兴处,楚王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刮过,吹灭了所有的蜡烛,厅堂里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接着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饮几杯”。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位勇士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他过关斩将,直捣郑国的首都。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楚王表现出了一代霸主的大度。在当时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风气下,当事人还是国王的宠姬,楚王非但不治罪,还想办法替他遮羞,这种胸襟,光耀千古。
想想古人的作为,再想想我们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同样,领导者在面对下属的微小过失时,则应有所容忍和掩盖,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他人的体面和全局的利益。宽容也是一则重要的用人之道。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能想得开,看得远,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从大局考虑,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人才要学会宽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5
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以下是几条颇有艺术性的批评方式,领导者应加以灵活运用。

一是暗示式。如领导发现某位员工迟到了,就指着对方的手表问道:“帮我看一下现在几点了?”这就是典型的暗示式批评。

二是模糊式。如在员工大会,领导者为了整顿劳动纪律,便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有的上班吹牛谈天……”这里就用了不少模糊语言。如“个别”、“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一些人的面子,又指出了问题所在。

三是说服式。也就是说,领导者在批评别人时,应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如要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员工的要求与老员工也要有所不同,对年轻员工的工作失误也不应光以自己的经验、能力去衡量。

四是请教式。如领导者对一位下属说道:“如果按你这种做法,那这个计划是不是都得重新制作?”这个时候,被批评者大多会自动修正自己的错误。

五是安慰式。这里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次,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后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批评既严厉,却又给了莫泊桑相应的余地。

当然,如果要仔细进行总结,常用的批评技巧还不止以上这些。如:启发式,即要使对方从根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批评者从深处挖掘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帮助他认识、改正错误;幽默式,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警告式,即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就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只点明问题,做到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的作用;等等。

(3)批评中的四忌。

一是切忌恶语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领导者批评下属同样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态度上的严厉不等于言语上的恶毒,切记只有无能的领导才去揭人疮疤。因为这种做法除了让人勾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于事无补;而且除了使被批评者寒心外,旁观的人也一定不会舒服。同时,恰当的批评语言,还透示出了一个领导的心胸和修养。所以,批评下属时绝不可恶语相向,不分轻重。

二是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行事。上面已经谈到,上级批评下级,要使下级达到心悦诚服,没有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之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所以,上级批评下级,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行事。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心胸豁达,最忌讳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听信流言,无中生有,必须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三是切忌喋喋不休,没完没了。有效的批评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使下属心悦诚服,而絮絮叨叨的指责却会增加下属的逆反心理,而且即使他能接受,也会因为你缺乏重点的语言而抓不住错误的症结。所以,如果下属能自我反省,承认错误,就不应太过苛求。

四是切忌针对个人,伤及自尊。这条非常重要。正确的批评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这也是一条被无数事例所验证的法则。虽然错误与犯错误的人也是密不可分,但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却更容易为下属所接受。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作为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奖罚分明。该在一起玩的时候就像姊妹兄弟开开心心的玩,工作上的事情一是一、二是二不能马虎。有特出的问题,应该私下解决的就私下解决。牵涉到整个利益的话就应该严整,希望他明白事情的重要。有些事情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如果你上面的领导插手的话,有些事情问题你能够担当的就担点,下面的人会相信你感激你跟你干的,我认为这样比较好的。不过你最好是自己想当好领导,不是贪的就可以了。下面的伙伴肯定会支持你的工作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7-27
我觉得,“爱兵如子”就是一种领导管理下属的最高境界。
做父母的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时,孩子会有怎么做都达不到父母满意的感觉,家长的话,孩子就不会认真的听了;
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错误一味的纵容时,孩子是分不清是非对错的。
所以,父母对孩子既要有要求,又不能太高。那么,怎么才能合适呢?这要求父母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领导要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
首先,要民主,而不要搞“一言堂”。
其次,要放权,而不是面面俱到。
还有很多方法,上面两条是具有战略性的是管理的大方向层面。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批评”的方法问题。
我们看到,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只为了“解决自己非常愤怒的问题”,而没有解决“让孩子认识错误的问题”。
所以,人们说:“批评要对事不对人”,“要就事论事”,“在批评完后,最好表扬肯定一下对方的优点”。
第4个回答  2009-07-26
公司有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是需要开会宣读并和代表讨论通过的,于此规章制度才相对合理。

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之下,就需要有力地执行。你需要对他们的错误批评教育吗?不需要,那是规章制度的事,你需要什么呢?在下属被惩罚后给予安慰鼓励。

p.s.
1.什么是犯错。有些事情通过不同的做法都能完成,如果你将他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做法都认为是错的的话,那你就真是太苛刻了。

2.规章制度的制定是需要下功夫的,不是粗略的,而是精细的,不是大概的,而是详尽的,规章制度的利用得好,会给你解决很多问题。看看美国的法制便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