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插班生》的观后感

王小宝

: 杂谈 今天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观看了一部反映农民工子女求学经历的电影,片名叫《插班生》。影片没有豪华的演员阵容,没有刻意渲染的激情,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自然质朴,娓娓道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看完影片后,让人感到内心受到一种重重地撞击。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感动,沉甸甸的责任,一起涌上心头。久违的感动伴着久违的泪水,让我最终笔头一抖,写下了《流泪的微笑》这个题目。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方翔的小男孩,母亲因病去世,与在城里打工的父亲相依为命。方翔追随父亲来到城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学校招收插班生的考试,结果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成立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插班生,获得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上学机会。方翔极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在学校刻苦努力地学习。回到家后,给和自己一样,同为农民工子女的小伙伴(在插班生考试中落选)补习功课,当起了小老师。并在大人的帮助下,建起了他们自己的“学校”,取名为“葡萄院小学”。最后几个求知若渴的孩子,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学校,区教委和学校排除了种种困难录取了他们。影片以皆大欢喜的童话方式结束,学校内,国旗下,几个孩子灿烂、幸福的笑脸被定格。与以往不同,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在说话,没有一个学生因故中途离开。很明显地感觉到,全体学生都已深深地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之中。为农民工子女贫困的家境而叹息,为他们渴望上学、渴求知识的心态而感动,更为他们刻苦努力地学习而欣慰。“我想上学!”影片中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呐喊,深深地刺痛了我。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却一直是城市的附庸。农民工给城市建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但自己却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在光鲜亮丽、霓虹闪耀的城市中,他们是客居者,是无依无靠的一个群落。他们的子女也不能享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待遇,上学难、上学贵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即使解决了上学的问题,也会被称为“插班生”。这个特有的称谓,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这无异于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自卑的种子,让本该快乐而单纯的童年提早感受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影片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容,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不能让孩子承担。在孩子学习和健康成长面前,任何合理的解释都不能作为借口。“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父母,我们和城里的孩子比明天。”这是影片的最后,几个孩子在“葡萄院小学”告别演出时,诗歌朗诵中的一句话,让人听了很振奋。心痛之余,又有欣慰。是啊!做为影片中的几个孩子,今天的状况他们无法选择,更无力去改变,但是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把握明天。如果为今天而哭泣,也会错过明天。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我们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不愿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靠苦力而生存,不愿再延续农民工的贫困生活。真的很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到不比父母比明天,更希望孩子们“不用比父母”。影片中,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荣幸与责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学生那一双双崇拜、求知的眼睛,的确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有时也会感到惴惴不安,“我满足孩子们的求知心了吗?”、“我对孩子们尽力吗?”、“我有没有辜负孩子们对我的信任?”,一连串的问题拷问着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良心与良知。不管社会给与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也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罢,还有像什么“春蚕”、“蜡烛”等等,但是对得起孩子、问心无愧应该是教师从业的底线。最后,我想模仿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一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来结尾: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原班生,还是插班生,都能平等的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位教师—不论他是名师,还是普师,都能战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之上,幸福地从教,会心地微笑。我有一个梦想,不论教育怎么改革,公平合理,人尽其才,是最终的方向。我有一个梦想,让希望工程托起明天的希望,让明天的希望肩负起祖国的希望。我有一个梦想,永远也不想听到教育的哭泣,即使流泪,那也是流泪的微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渴望学习的孩子们
——观《插生班》有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插生班》。
《插生班》讲了四个从乡间搬到城市的小邻居一起去参加插生班考试,可由于顺城小学录取插班生的名额有限,租住在四合院的农民工子女中,只有方翔考上了。王小宝等其他孩子又回到了无期的等待中。为了不让小伙伴们因落下功课而留级,方翔决定把每天在学校学的课程教给小伙伴们。一所由方翔当任老师的“葡萄院小学”诞生了。孩子们在这所特殊的“小学”里学习、玩耍、成长。有一次,方翔的同学洋洋弄坏了学校的投影仪,可方翔却替他承认了错误,但方翔的爸爸因为赔不起而不让方翔继续上学,在方翔没去上课的这几天,洋洋承认了错误。魏老师去找他时发现了这所“小学”。在老师、校长、区教委领导的关怀下,这些农民工的子女都幸福地走进了学校的课堂。
他们在没有学习机会的情况下,非常渴望学习。一得到学习机会就非常珍惜,可我们有机会学习却有时不去珍惜。我们要向他们一样,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