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是怎样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精辟地、创造性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只有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清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才能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开辟道路;另一方面,也只有生产力快速发展了,才能使解放了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巩固,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二者的相互关联伴随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侧重而已.但过去讲解放生产力,仅仅指的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和消灭旧的剥削制度,把生产力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而邓小平则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也要解放生产力.虽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好的,从根本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各种具体制度的建立、完善还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发展生产力,还必须有一个通过改革来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旧观念,以解放生产力的过程.所以,“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1][24]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并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更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正是这一客观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是站在更高生产力发展阶段上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意味着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更快的生产力发展速度,而且意味着生产力的持续不断地解放和发展.正是这种特殊规律,构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区别的本质.因此,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必须要把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这种深刻的内在规定性给揭示出来.
  从现实状况来分析,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远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此,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就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这一客观现实,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生产力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保证生产力得到持续不断地解放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在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中显现出优势,永葆生机和活力.否则就是不够格的、名实不符的社会主义.
  所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现实的有机统一,使人们从体现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方面看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看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消灭剥削就是消灭一切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杜绝少数人通过大量占有生产资料去剥削压榨劳动者,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消除两极分化,就是消除在财富占有和使用上的严重不平等,防止财富在一端积累,贫困在另一端积累.当然,消除两极分化,不是消灭一切差别,搞平均主义.适度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首先就要铲除剥削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根源.正是由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的存在,劳动人民才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绝大部分被少数的剥削者无偿占有,才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少数剥削者处于贫富两极分化的境地.然后,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彻底消除了两极分化产生的经济根源.按劳分配虽然意味着劳动者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只是人们之间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而不是贫富两极分化.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致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体现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本质作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一起,则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随着生产力发展而逐步实现的过程.虽然私有制是剥削和不平等的经济根源,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占有制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进行的社会化都是可能和正确的.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剥削关系和两极分化的出现,都是生产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又不充分的必然产物.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完全彻底地取代私有制,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自身也有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和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正是私有制消灭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成长的这种过程性,决定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像我国这样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需要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运动的结果.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马克思称作“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恩格斯说“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25]邓小平简明扼要地将其概括为“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的内涵深刻而丰富,一方面,它是作为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来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富裕”,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富裕,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体现,它反映了生产力水平高,社会财富较充分的状况;“共同”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社会成员对社会财富的占有方式,它表明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状况都普遍达到富足美好.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又是作为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提到我们面前的,所以,邓小平又反复强调:“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朝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要看到这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同步前进、同步富裕,以免犯“急于求成”或“平均主义”的错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26]
  社会主义不仅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且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一方面,社会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离开生产力这个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来谈共同富裕,只能是空想,只会导致共同贫穷.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则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和发展;随之,社会主义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就决定了在一定范围内,劳动人民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实现了按劳分配,从而为实现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提供了保证.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共有五句话、三层涵义.这五句话语言精练,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我们应当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它.二、社会主本质论断的理论特点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思想品格和方法,并把这些思想品格和方法贯彻于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贯彻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中.社会主义本质论也因此而被赋予了一系列鲜明的理论特色.我们只有对这些理论特色有一个较为清晰而全面地把握,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发展,富有鲜明的创新性.
  邓小平历来主张要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决反对机械式地学习、教条式地照搬.他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科学回答中,做到了坚持中有创造,创造中有发展,形成和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科学论断:在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之中,摒弃了那种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仅仅抽象地从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理解社会主义的教条主义作法,将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同时,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到了“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地位,确立了生产力第一的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野,科学地、准确地确定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头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进一步阐发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建立之后只有进行革命性质的改革,才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真正放到坚持社会主义的首要地位,从而走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不需要解放生产力的误区;此外,也突出了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忽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忽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缺陷,指明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些新见解,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跨入了新境界,上升到了新高度,其独具匠心的创造性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邓小平从来不抽象地、静止地去认识和思考问题,而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着眼于现实的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社会主义.在思考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他也正是坚持了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特别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因而,邓小平的这一思维特色也就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以突出的实践性.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就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一个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既是深刻的理论,又是指导我们实际行动的方针,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本质论比社会主义特征论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表面上看,社会主义本质比社会主义特征离开社会主义实践更远一些,但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看社会主义的,所以,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更稳定、更长远、更概括的理论指导意义.若过于强调社会主义的特征,或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特征的层面上,容易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即脱离现实的生产力水平,把社会主义社会放在一个现存的框框中去检验,从而导致实践上的误区.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就犯过这样的错误.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之后,不仅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深刻,视野更开阔,而且我们的实践也更丰富和更有效.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思路和要求,只要是不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或者不伤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的,即使它们与社会主义特征不完全相符,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也要允许其存在,并且促进其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特征上升到本质,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才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和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蕴含深刻的辩证性.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目标紧密地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科学整体.其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并置于社会主义一切问题的首位,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一层次,是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根本手段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两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就失去了其根本依托和实现途径,就成了空中楼阁;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看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二层次,既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规定了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了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本质区别,又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一些,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和前提,从而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本质作用,没有这一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第一、第三两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就失去了保证和前提;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三层次,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这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性,社会主义将失去其根本目标和最终目的,第一、第二两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也将随即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三部分内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根本手段与最终目标、发展过程与最后结果之间的一系列辩证统一关系.所以,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蕴含的丰富的辩证内涵,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才能完整而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6

一: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等一系列关键概念

    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1990年,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四: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价值目标上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动态发展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2个回答  2016-08-23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 
  80年:“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  
    84年: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87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 。
  91年:“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马克思,……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
  92年初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容和特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
  (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第3个回答  2016-07-2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义目标。[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
(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第4个回答  2016-07-19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目前学界还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且现在大部分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都是从其特征出发的。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形态,高级阶段是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去其他主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本质坚持的是实践哲学和站在的是老百性的的立场上看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