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宰相三品官权利比较大?

如题所述

1. 唐代的“宰相”并非三品官职,而是因属于“三司”或有封爵,其品秩最高可达到从一品。
2. 在唐代,“宰相”并非固定一人,也没有“宰相”这一正式官名。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首长,共同担任“宰相”,实际上构成一个集体宰相的体系。
3. 三省的首长分别是中书省的 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因唐太宗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其后为避讳,不再设置尚书令,而以左右尚书仆射作为长官)。
4. 自中唐以后,由于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左右仆射被排除在宰相的序列之外。
5. 唐代君主非常注重分散宰相的权力,最初是通过“集体宰相”的制度,随后发展成为临时任命官员行宰相职责,并赋予他们“参知政事”、“参与朝政”等头衔。后来,即使没有这些头衔,也被视为宰相。
6. 在唐高宗时期,带有各种名号的“宰相”设立了一个固定的办事机构“政事堂”,高宗将其迁至中书省,使其成为固定机构。
7. 在唐玄宗朝,有临时在政事堂设一官职“执政事笔”,担任此职者被视为宰相之首,李林甫、杨国忠等都曾担任此职。
总结:唐代并没有“宰相”这一单一职位,宰相的官秩最高可达从一品,而非三品。宰相的权力受到限制,通过设置多个宰相和分散他们的职责来实现。唐代的一二品官职很多是爵位,并无实权。皇帝可以通过授权,让高级品秩的官员“服”,担任宰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