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出行要带多少随从?一个轿子就需要36个人抬

如题所述

许多人可能对于古代皇帝的出行排场感到非常好奇。皇帝不可能整年都呆在皇宫里,一旦皇帝出行,那场面一定非常壮观。据说,仅仅是一个轿子就需要36个人来抬,随从的人数更是超过千人。当然,如果皇帝是微服私访,随行人员会少一些,但也不会少太多,毕竟安全还是第一位的,只不过出门时皇帝可能就不会坐轿子,而是选择步行了。
以清朝的皇帝为例,康熙和乾隆都十分喜欢下江南,乾隆甚至因为下江南而将国库的财力消耗殆尽。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他们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在意,无论是在饮食、穿着还是出行,都要求奢华和气派,以彰显皇家的威严。
皇帝的出行自然离不开他们的龙车。无论是宫中还是宫外,皇帝出行都要求鞋子不沾地,必须由人抬着。不仅要坐得舒适,还要有足够的排场,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家的威仪。在古代,皇帝的坐骑被称为龙辇,起初是用马匹拉着的。后来,为了彰显皇权的尊贵,人力取代了马匹,这种由人抬的车被称为步辇。
皇帝对步辇的喜爱一直未曾改变。唐朝时的《步辇图》中,唐太宗端坐在步辇上,由四个宫女抬着前进,旁边还有宫女举着扇子和伞盖,这样的出行既有排场又有美色,确实是一种享受。不过,也让人为那些抬辇的宫女担心,她们能承受得住这份体力活吗?
到了清朝,皇帝不再用宫女抬辇,而是由太监来完成这项工作。清朝《万寿图》中的步辇由二十八人抬,相信坐在里面的康熙皇帝一定感到非常舒心,仿佛在腾云驾雾一般。皇帝的龙辇不仅需要多人抬,而且还要保证舒适性。皇帝日理万机,休息时间不多,乘辇时可以稍微打个盹,放松一下。
龙辇的装饰非常精美,上面最多的图案就是龙,周边还会用上等布料装饰。皇帝的龙辇就像现代的名车一样,不仅价值昂贵,而且有不同的型号。乾隆年间,皇帝将原来的五辇改为五辂,以适应不同的场合和季节。在紫禁城内,皇帝会选择轻便的步舆;去郊区巡游就乘坐玉辇;去祭祀和太庙祭拜则乘坐金辇。
皇帝出行时,总是被多人簇拥着,身边还有奴才举着伞盖,这样的排场确实非常气派。在皇帝的交通工具中,最豪华的就是玉辇,高达四米,宽两尺,主要装饰以青色为主,由36个人抬,出行时确实尽显土豪风范。而金辇则稍小一些,车身主要色调为黄色,由28人抬。最简单的要数步舆,没有银帷幔,木椅涂有金漆,雕刻有花纹,由16人抬。
想象一下,皇帝端坐在太监们的肩上,前后簇拥着,身边还有人打着扇子和伞盖,皇室的威仪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康熙皇帝的出行排场让人羡慕不已,也难怪古人会渴望成为皇帝,光是这出行阵势就足以让人震惊,更不用说他们平时享受的富贵生活了。
然而,古代皇帝的生活条件其实并不比现代好,即使龙辇再好也不如现代的飞机快。皇帝们的优势在于他们的隆重和排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