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怎么考高分?

如题所述

申论是对考生多种能力的测查,具体到考试中则体现为不同的题型,单一题、综合题、公文题,公考社区对国考申论中必考的几种题型的解答方式进行总结,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单一题  单一题的提问要素指向明确,要素种类少,一般就一个作答要素。常见出题要素有:问题、影响、对策等。这些要素可通过在材料中找关键词汇进行作答:
一、问题
常见问法有:问题、不足、困境、表现、瓶颈、挑战、难点等。可关注材料中的负面元素,寻找标志性词汇。如: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不健全、不足;缺乏、缺少、流失;少、差、弱……等。
二、影响
影响大致可以分成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正面影响的常见问法:意义、效果、成果、积极作用等。可关注的词汇有:促进了、改善了、增加了、提高了、减轻了、实现了、弘扬了、倒逼等。负面影响的常见问法:后果、危害等。词汇有:降低了、减少了、破坏了、阻碍了、加重了、激化了等。
三、对策
常见问法有:做法、措施、建议、对策、意见、经验、启示等。要重点关注材料中的动词,如:推进、推动、建立、健全、统筹、设置等等。也可问题反推和经验借鉴。
需注意的是有些对策类问题只要求回答对策;有些对策类问题需要回答问题和对策。问题和对策都要作答时,建议两种元素分开作答,更为清晰。
作答单一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审题要按照审范围、主题和结构、要求的顺序审清题目,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审清主题。比如“转型期青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没有审清主题,可能会把心理以外的问题作为目标答案,导致答案不准确,同时超出作答字数的情况发生。
2、材料处理要注意利用技巧。材料处理包括摘抄,概括归纳,分析推导。摘抄要注意摘抄规范的关键词,而不是大段抄原文;遇到说的不清晰,不透彻,不规范的情况要用规范的词汇进行概括,比如“村里以前有34000~35000头猪,每天都有仔猪出生、肉猪出栏、病猪死去,具体多少就不清楚了。”属于不规范表达,可以概括出“数量不清”。
3、在答案组织上要注意是否分类。首先,要明确只有题干中出现“分类合理、层次清晰、分别、种种、归纳”时才分类,其他情况不强制分类。其次,分类并不是靠同学们天马行空的“乱分”,多数情况都是要按照材料自身的逻辑来分类。
综合题
综合题是与单一题相对应的,考查要素多个,常见的出题方式有三种,即概括主要内容题、词句解释题、观点现象分析题。但概括主要内容在近几年的国考中都没有出现,所以备考时可侧重后两类题型。
一、词句解释
问法:谈……的含义;对……进行解释;谈对……的理解。
作答思路:释义(根据专家观点、与解释的词句相近的句子、总结句等,进行简单的字面表达得出词句的含义)+相关要素(问题、危害、意义、事例等)+对策(应该怎么做)。
例题:请结合“给定资料3~4”,对“人口诅咒”作一全面解释。
根据作答思路,预判本题的作答内容,包括:
1、人口诅咒的含义(解释);
2、人口诅咒出现的原因,会带来什么影响等(材料有什么写什么);
3、怎么才能避免人口诅咒(对策)。
作答词句解释题要注意以下内容:
可通过感情色彩来快速定位关键词。由于申论材料通常并不是开篇就给出题干中需要解释的词或者句子的含义,而是读到后面才能之后该词汇或句子的具体含义,那么这之前的材料到底有没有要点,以及要点是什么可能并不清晰,所以往往可能会感觉逻辑混乱、要点不清。巧用感情色彩可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题干要求对“人口诅咒”进行解释,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就应该能判断“人口诅咒”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它的解释应该也是负面的,所以当阅读材料的时候可先将负面的信息勾画出来;再如题干要求理解“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水的意象以及儒之柔从字面上都比较正面,所以可以到材料中关注积极正面词汇。这样就能够定位关键词,待材料给出解释后再判断相关要素和对策。
当然这是答题的辅助技巧,万不可完全作为答题的根据,毕竟也有个别题目不能完全凭主观感受判断词性色彩。比如,2015年地市级的国考题,曾让我们谈对 “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这句话的理解。从表面上看,新技术似乎既“创造”了一些东西,“毁灭”了一些东西,感情色彩既有好、也有坏,但其实材料中所给出的信息则全部都是新技术带来的意义(所谓“毁灭”也只是毁灭了落后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切记“材料为王”。
二、观点现象分析题
问法:对……观点/现象的见解/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证充分、有理有据等。
作答思路是:表态+理由(从问题、危害、意义、事例等方面展开)+对策。
例题:“给定资料5”中谈到,“博士生逃离科研选择去当中学教师”的现象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参考给定资料,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根据答题思路,这道题先表态,即这种现象是好、不好,还是既有好也有不好、需要理性看;其次回答理由,说这种现象好就要阐述好的理由,不好就罗列不好的理由,如果两方都有,理由就需要全面阐述;最后给出解决对策。
作答观点现象分析题要注意以下内容:
注意表态要依据题干和材料,而非个人主观判断。另外,倘若题目有“论据充实”“有理有据”等要求,则答案中就一定要写出“典型事例”。何谓“典型事例”?即材料中用大段篇幅集中描述的某一个事例。在写事例时,往往用简练的语言带过即可。比如,一段材料大篇幅的描述了“最美妈妈”吴女士接住坠楼婴孩,并被媒体报道、群众赞扬的事迹,我们只需将其写成“最美妈妈吴女士勇接坠楼婴孩”即可。
公文题
申论考试中的所谓“公文题”,一般多是常用事务性文书,而非法定公文。
问法:题干中会出现:量词+文种的表达形式,如:一篇建议书、一则讲话稿、一封公开信、一份指导意见等。
许多考生最担心的是公文的格式,其实公文题完整格式只包含标题、称谓(主送机关)、落款这三个部分,具体为:
1、标题
写法: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例如: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
但一般在申论考试中,“发文机关”可以省略,即按照“关于+事由+的+文种”的格式写出标题即可。如“关于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的倡议书”。
2、称谓或主送机关
需要顶格书写,如尊敬的与会嘉宾、各社区、各位居民等。
3、落款
写在正文右下方即可,包括发文人或单位以及发文时间,发文人或单位在发文日期正上方。其中,发文的具体时间可以用“XX”代替,如“XXXX年XX月XX日”。
作答公文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完整格式包括标题、称谓(主送机关)、落款三部分,但并不是所有公文都必须要完整的包含这三个部分。比如需要我们对某些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的公文题就不需要写称谓和落款。2014国考副省级的考试题,要求我们就“跟风现象”写一篇评论,那么我们只需写出标题“告别跟风,走向成熟”即可,称呼落款都不用写。
2、公文的内容往往由公文的写作目的决定。比如,题干要求写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其目的自然是介绍考察到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要跟“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就都应作为答案要点写出。再如,题干要求写一份《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评,则其目的便是对“网络新一代”进行评价,因此其答题的内容就应该是我们对其评价的态度、相关的理由以及以后如何对待“网络新一代”的对策。因此,公文题的写作内容需要根据该公文的目的决定,需要我们灵活把握。
工匠精神美文赏析(常考点)

劳动还光荣吗?劳动还能致富吗?
让“劳动者”梦想成真
——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②
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是中国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个体放大人生价值的关键砝码。

劳动还光荣吗?劳动还能致富吗?这些略显宏大的命题,近来却屡屡引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讨论。在网上,有位经济学家曾抛出一条“毁三观”的结论:劳动致不了富,迅速遭到众多网友从事实到逻辑、从学理到情理的全方位反驳。事实证明,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既是人之为人的朴素道理,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更是我们时代深植于每个劳动者内心深处的真诚信仰。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是事关社会根基的大命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即提出主张,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更进一步提炼了劳动的意义;因为历来重视勤劳致富、信奉劳动创造价值,中国的变革甚至被外媒称为“勤劳革命”。回溯历史,从“铁人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劳动者手不停歇、抓铁有痕地实干,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中国。不可否认,社会上一度对劳动的价值有所怀疑,但时至今日,当蓝领工种薪酬普遍提升,一些企业的大工匠年薪甚至高达百万,劳动价值在回归。这些都构成了十九大报告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坚实基础。
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网络主播、职业电竞选手、健身私教、梦想规划师……这些之前很少见的工种被创造出来,同时也催生了这个时代新的“人生赢家”。重庆朝天门的“棒棒军”谢幕了,纯粹作体力要求的工作越来越少,呼唤创造力的行业在急剧扩张。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激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细化的分工,既在拓宽劳动者内涵,也在敦促劳动精度的提升。同样加工一个零件,精度99%是工匠,精度99.99%就成了令人仰视的大国工匠。劳动不仅没有过时,其市场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正因为知识与劳动已如卯榫般紧扣,我们重申勤勉的意义,更要强调知识的分量。在知识经济风口起飞的创业者,“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是知识提供了杠杆。这是一种风向,更是一种取向:强调埋头苦干不等于一味蛮干,新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离不开创新。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是中国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个体放大人生价值的关键砝码。正所谓技多不压身、不看学历看能力,新时代这杆秤,比任何时候都掂得出一个人的真正分量。

让劳动者梦想成真,勤劳勇敢者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30多年前,正是城乡间闸门的打开,让束缚在土地上的手脚一下子伸展开,让中国的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今天,当户籍改革继续推进,市场机会持续增加,更多人有机会跻身成才成功的大门。但这条大路仍需要进一步拓宽。从金融浇灌“三农”到孵化创业项目,从强化职业培训到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从增进劳动权益保障到消除就业歧视,当每一个最初的梦想被善待,勤勉劳动自然会成为一种信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制度运行的视角看,确保采花的蜂吃到最甜的蜜,甚至比鼓励“蚕吐丝、蜂酿蜜”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被劳动者共享。当所有勤劳守法者都能致富,做大中等收入群体水到渠成,劳动的价值不言自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但劳动可以让梦想成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2
一、复习的初始阶段——研读教材,知识储备
在这一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申论考试,打好申论考试的全面基础。这个阶段考生要做的是掌握备考方法,做好复习计划,全面系统研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专项教材,把基础打牢。
  二、夯实基础阶段——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是应对申论的取本之道。建议大家认真熟读、精读30余篇申论范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对社会热点进行分类,总结,这些积累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动手演练阶段——演练历年真题,展开实战较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答好“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申论考试,多写是个硬道理。在这一阶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动笔去写,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标准表述,强化语言规范,记住评分标准,在演练中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写作风格。对我们的范文进行分类,总结,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
  补充:
  申论是指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
第2个回答  2019-01-18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给你树立一个思维,公务员申论考试,不只有大作文,小题也很重要。好了,我来说大作文怎么写好的事儿。对照申论考试大纲和大作文的要去,大作文考察的是你的两种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分别是分析>逻辑>语言。也就是说观点是否正确是占第一位的,这个决定你的作文在第几梯队,那么首先,你就要学会怎么结合材料分析出来正确的观点(主论点)。第二个要学的就是逻辑,用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去论述你的观点?这个时候文章务必要写的饱满,有力。逻辑的话议论文有很多,关键是你要拿出来文章最核心的部分,比如着重说怎么办还是影响,然后以此开展布局。最后就是语言了,语言不是最主要的,在议论文里,语言服务于逻辑,逻辑出来了,语言自然也就出来了。
第3个回答  2020-07-26
申论主要是平时积累,现在的申论能找出来但是很难写出来,一定要有积累才能表述出来。去头条搜老杨聊公考多听听免费的课,积累材料
第4个回答  2020-08-04
首先你要知道申论考试的题型都有哪一些以及该题型的解答要求,在对比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以及多储备一些相关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