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儿童"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题所述

那么,如何培养留守孩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纠正不良倾向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我认为从这些方面着手,效果比较理想。
一、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为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创设氛围。
1、不忽视课前预习,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预习、阅读课本的习惯。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可以达到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清楚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使听课效果更好,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疑难和重点问题。
2、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学生大声嚷嚷、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课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
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3、重视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 V”的角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只要将角的一边与某整刻度对齐,再看另一边与第一条边之间所夹的度数就可以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而且要创设条件,提供质疑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抓好三结合教育,与学生的父母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强化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加强家校联系,构建有利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除了有正确的引导,还得有健康成长的温床。无论是教师还是监护人,双方加强联系,经常交流情况,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留守孩子良好习惯形成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学生作为课余时间呆得最久的处所—家庭,做好相应的引导监督工作,严慈相济,是十分必要的,更是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有力保证。作为监护人,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氛围,让孩子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无形中渗透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如接听别人的电话,不仅学会倾听,而且学会表达,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在一旁指导,让其端正坐姿,工整书写,长期坚持就会促进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养成,也利于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陪同学生一起完成,学生如遇疑问,能及时与人交流,或及时与邻居或老师联系,排解疑难,利于学生质疑问难、不懂就问习惯的形成。
2、邻近学生结成学习小组,相互监督,互相帮助,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根据班里实际情况,将所有学生分为若干课外学习小组,留守的与留守的、留守的与非留守的孩子相互监督,不仅有利学生自我行为的约束,也有利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能有效促进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充分激发留守学生自我成长的潜能,在评价与总结中使得良好学习习惯得以植根心灵深处。 首先要让留守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终身受益的事,爸爸妈妈舍近求远,外出务工赚钱,不能陪在自己身边,是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好,让自己以后能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作为晚辈,应该体谅长辈的难处,努力学习、有好的习惯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其次是树立榜样,在留守孩子与非留守孩子中发现优秀者,着重推介他们的良好习惯。再次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让留守孩子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与细则进行对照,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5
不要 用这种
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儿童
特殊性的 名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