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选择不结婚

如题所述

感谢!首先肯定的是并非越来越多的90后选择不结婚,原因有:


一、年龄因素。

90后普遍学业时间长,待到他们毕业时已二十四、五。刚开始忙工作,还没来得及考虑结婚这档子事。

二、思想观念因素。

90后这批青年,思想开放前卫,喜欢享受。比如像谈恋爱那样找感觉,喜欢二人世界。不愿意过早步入婚姻那柴米油盐的琐碎而没激情的生活。

三、物质条件因素。


90后这批年青人,要么因为自身才工作,没多少积蓄,觉得结婚安一个家条件不具备。要么,一种想独立不想啃老,想靠自身去打拼那一种冲劲,所以暂不考虑结婚。

四、其它因素。

比如心里有阴影,不想重蹈覆泽。生理有缺陷,不能或自卑等等。


总的来说,并不是很多人不愿结婚,仅仅是暂不考虑,晚婚而已。人嘛,也是生物,高等就体现在有思想,有看法,也逃离不了群居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很多人调侃,现在的女孩子了不起,开始是不想生孩子,后来不想结婚,现在连恋爱都不愿意谈了,生怕耽误玩的时间。

现在的我们有父母需要赡养,有朋友需要维持,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如果结婚是为了避免孤独,那现在的我们大可不必。

我们不想结婚,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不再孤独了,男人不缺性,女人不缺钱,我们都不缺朋友。

如果不结婚就可以获得快乐、那么为什么还要将我的快乐分享出来呢?

有个女生朋友去年一个人去了尼泊尔,发来的照片是她倚着树,插着口袋咧嘴笑的样子,简直就是独身生活的典范。

照她的话说,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长,为什么要浪费给另一个人、为他做饭洗衣画地为牢呢?自己有工作有爱好,可是时间那么少,用来完善自己都不够,哪有其他时间分给另一个人?

我问她,你这辈子都不打算结婚了?

她对我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我不要,如果等待爱情要花一生的时间,那么这辈子就不结婚了。

结婚、就意味着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物质生活分摊,精神生活要互相共享结婚后我们要一起背负更多的事情,尽管我不愿承认,但我不再是为自己活着。

我们会组建家庭,但家庭关系会衍生出细枝末节的问题。

生活并无差别,我们在这些琐事间变老,皱纹满面,远没有相遇时那么美好。

所以,如果没有爱情作为支撑点,和另一个人度过漫漫人生,实在太困难了。

我依然相信婚姻是十分美好的事情,但前提是和你爱的人走入婚姻。

关于婚姻的不幸,往往源于最初的将就。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因为我们谁都不能保证,可以接受和一个不喜欢的人过一生一世。

于是今生今世,我想当一个负责任的人。

这辈子不结婚了,不是真的不结婚,是想等到你,再结婚。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你发现没有,似乎这几年,身边单身的妹子越来越多,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单身呢?为什么有些女性化宁愿冒着大龄剩女的风险,选择不结婚宁可单身呢?有人说,社会越是进步,单身的人就越多,为什么会是这样?

一、婚姻失败影响

很多女人还没结婚,就看惯了婚姻的残酷,我记得曾经喜欢的女孩一直不敢答应我结婚,原因就是和她合租的是一个离婚并且独自带着小孩的少妇,年纪轻轻就被离婚,让她不敢再相信爱情。

二、其他可选择的结婚对象。

在约定俗成的婚姻关系当中,婚姻都是排他性的,所以一旦确定结婚,意味着就会失去与其他一些优秀的单身男士建立关系的机会,虽然很多人并不承认这一点,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总是会不经意地考量着自己得失。

三、不结婚的人,即使没有另一半,生活还是充实而有意义

那些不着急结婚的女人,都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该看书时看书,该旅行时旅行;看见优秀的人欣赏,看到落魄的人也不轻视;有自己的小生活和小情趣:养动物、种花、画画、做Spa……她们不用想去改变世界,却努力活出自己。在没有爱情来临时保持最美的状态;在爱情来临时,又有能力去拥抱它带来的一切。

当一个女人物质和精神都很富足,品尝到了单身自由的滋味、并习惯了这种滋味,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婚姻,即使未来的蓝图描绘的再美丽,也很难骗到她了。与其走入婚姻,她们不如只享受恋爱的甜蜜。

四、年龄再也不是能禁锢一个女人的理由

越来越多有自己思想和追求的女孩,愿意在年轻时选择忙时打拼事业、闲时享受生活、当她们慢慢步入三十岁的门槛,结婚会变成迫切的事吗?未必。渡边淳一在小说《情人》里写过这么一句话:女人二十几岁的时候很怕嫁不出去,上了三十岁,一种女人的倔强便油然而生。或者说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再要改变已经非常不容易。

是啊,当女人渐渐习惯一个人的时候,比起对你的依赖,她更依赖于自己原有的生活状态。婚姻却会改变她原本舒服的生活状态,一个聪明的女人,这时,就会开始核算这场婚姻,到底值不值得。

第3个回答  2019-03-20

你观察到身边很多90后不恋爱也不结婚,说明你本身对这个现象也比较感兴趣。

其实你的表现,可以部分的回答你的问题:大家都更关注恋爱结婚这件事本身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盲目的遵从“社会习俗”去做。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人类发展到这个阶段,无论是社会制度、文化生活还是人的观点都变得十分多元化。结婚生子是一种选择,单身贵族也是一种选择。

这里并不是说恋爱、结婚不好,但是这两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在90后(20多岁)这个阶段,不一定就能刚好满足这些条件。

所以,选择暂时不恋爱,不结婚,其实也是对自己人生和他人人生的一种负责。

但是如果内心仍然向往爱情和家庭的美好,灵希建议大家多扩大社交面,也别忘了提升自己。你做最好的准备,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4个回答  2020-09-18

过去这几天,小巴一直沉迷于一部日剧,它叫做《四重奏》。

这部剧,怎么说呢……从目前影视剧普遍质量来看,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剧集啊。

它对人性的探究体现在最稀松平常的生活细节里,堪称人类行为学研究的典范。其中对婚姻的分析,也是引人深思。

剧中,卷的丈夫无法接受“昔日女神变成家庭主妇、白月光变成饭粘子”而选择离开家庭,在朋友问起他对妻子的感觉时,他说“我爱她,但是不喜欢她”。

这真是很无奈的状态,没有出轨没有经济上的困顿,可你依旧清晰地感知到这对夫妇为什么渐行渐远。

今天的咪咕悦读汇,推荐阅读刘瑜的《论婚姻制度的演进趋势》,探究在剥去一切物质表象后,婚姻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在现代社会,婚姻制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论婚姻制度的演进趋势(节选)

鉴于目前离婚率越来越高,单身成人越来越多,婚姻中各类出墙行为的泛滥成灾,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不禁开始思考婚姻制度的走向问题。等到有一天单身成人女性不是51%(今天的美国数据),而是71%、81%、91%的时候,婚姻制度还会存在吗?如果存在,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呢?

现在有点理智的人都愿意承认,维持婚姻的动力绝不仅仅是“爱情”,那些哭喊着“我不够爱他/她,所以不能跟it结婚”或者“我不够爱他/她,所以要跟it离婚”的人,经常被耻笑为“幼稚”,“琼瑶小说看多了”以及“吃饱了撑的”。那些发出此类耻笑的,也自得于自己的“成熟”、“冷静”以及“透过现象看到”。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显然,除了“爱情”这样的美好情感,婚姻的动力还包括:第一,孩子的抚养;第二,“亲情”。据说爱情时间长了,就会发生某种化学变化转化为“亲情”;第三,经济上的相互扶持;第四,生活上的互助。就是说,即使没有“爱情”,对一般人来说,人们也往往会因为以上四个原因而维持婚姻。

但是,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第一,就孩子的抚养来说,随着法律在抚养费、监护权方面的发展健全,DNA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以及儿童保育工作的社会化,孩子的抚养越来越不依赖一个稳定的一夫一妻家庭结构。虽然据说一夫一妻家庭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成天鸡飞蛋打的一夫一妻,很可能还不如各自轻松快乐的单身父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二,就“亲情”来说,众所周知,亲情固然美好,但亲情并不是“排他性”的。除非你爸救唆,你不能因为爱你爸就不爱你妈了。同理,如果一夫一妻婚姻充满了“亲情”,“二夫二妻”、“一夫二妻”、“一妻三夫”也可以是充满“亲情”的。

第三,就经济上的相互扶持而言,婚姻的必要性也在衰落。当经济发展使得单个人(尤其是女性)工资提高到了大多数人都能养活自己的程度,当社会的保险福利养老制度完善到大多数人都能“老有所终”的程度,当法律上婚前产协议、离婚产协议都成熟到“谁也不可能通过结婚离婚占谁便宜”的程度,当全世界女性变得不再像李湘那么好骗的时候,实在看不出婚姻在经济上还有什么不可或缺的功能。

第四,就生活上的相互帮助来说,妻子需要丈夫抬煤球、丈夫需要妻子打毛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越来越多的家务被社会化,男人可以去餐馆吃饭,不结婚不至于饿死,女人可以找搬家公司搬家,不结婚不至于累死。

综上所述,那些深刻地看出“婚姻和爱情不是一码事”的人,其深刻性已经开始受到历史的挑战了。虽然纵观历史和现状,他们是大体正确的,但是在将来,他们将越来越不正确,因为人们将越来越难找到爱情之外的结婚或者维持婚姻的理由。虽然他们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但是越来越会是:你懒,你懦弱,所以你才好离不如赖婚着。

Like it or not,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琼瑶化”了。

如果爱情越来越成为婚姻的唯一基础,接下来最显然的问题是:爱情这个东西,保质期很短啊!不可否认,总有一些相爱一生的伴侣。但是更多的人,一生N次地坠入爱河和坠出爱河,有些都摔成肉饼了。甚至有人说,一般来说那种热烈的、还没有转化为“亲情”的爱情,往往只能维持六个月左右。

因此,事实一:爱情越来越成为婚姻的唯一基础。

事实二:爱情往往是短暂的。

结论:婚姻会越来越短暂。

推论:婚姻的平均长度将会短到人们觉得“得不偿失”、“结婚太麻烦”的地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

问题是,虽然婚姻这个上层建筑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但多数人对“亲密关系”又有不懈的渴望和追求。多么矛盾啊,既想得到,又不想为得到所束缚。鉴于多数人不想被一棵树吊死而希望五马分尸而死,我预计,将来的“婚姻”,会变成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

我说的不是“n妻n夫”,因为“夫”和“妻”这种概念还是“婚姻”的产物,我说的就是n个男男女女可以是一男一女、也可以是两男两女,一女三男、二男三女、四女三男……)由于彼此欣赏而组成的、开放性的“和谐公社”。他们不一定住在一起,也不一定一起上床或者财产共享,更不一定要永远在一起,至于怎么在一起,权利义务如何,可以根据八荣八耻的原则自行签约。

……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那些感到婚姻是一个桎梏的人,庆幸你们的时代即将到来吧,那些感到婚姻是一个港湾的人,庆幸你们的时代还没有过去吧。

▷在复杂的商业世界,想要更多资讯,听吴晓波就够了。点击链接,每天听见吴晓波:

「每天听见吴晓波」会员纪念卡:柳传志徐小平雷军梁文道冯仑联袂推荐(今日头条)¥180购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