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是二战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为什么会在卫国战争初期惨败呢?

如题所述

卫国战争初期T-34可没有惨败,所谓“T-34灾难”就是卫国战争初期出现的。

早期T-34损失较大,主要是苏军的战略失利造成的,并非车不行,而且它们同样给予了德军以难以磨灭的印象。

1939年时,二战的战火已经开始点燃,但T-34坦克还不存在,那时候它还是名为A-20和A-32的原型试验车。

到1940年3月时,感受到战争即将到来,苏军才赶紧赶忙的推出了早期型T-34,这被称为“1940年型”(T-34/76A)。

为了给1940年型T-34定型,苏联坦克专家柯什金也在当年9月26日积劳成疾累死了,但他在6月份时已经留下了生产图纸。

1940年型T-34制造极为粗糙,工厂还处于磨合期间,因此大量坦克都存在故障,甚至需要靠锤子砸来换挡和转向。

而且直到1940年底,哈尔科夫厂其实还没搞定T-34坦克的炮塔工厂化铸造,当时的苏联工业水平并没有后来那么厉害。

直到1941年,T-34的铸造炮塔技术才在马里乌波尔方面的帮助下勉强完成,而且112厂等直到7月份仍然铸造炮塔失败,后来算是慢慢搞好的。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闪击苏联,苏联这时候根本没有足够的T-34来抵挡德军,他们多使用的是T-28、BT系列、KV重型系列等坦克。

但它们的对手也不强,此时的德军使用的是1、2、3、4号坦克,以及一些反坦克炮和突击炮,比苏军轻多了,以致于屡屡发生“KV横路”,百般无奈的情况。

苏军也在拼命试生产T-34,当时苏联人什么都缺,但他们仍然生产出了大量的坦克。

缺钢,就拿别的钢材熔炼,缺机器,就把不费事儿的小零件下发给小厂去做。

苏联人还缺发动机,这严重限制了T-34的产量。

为了能让坦克快点下线,他们干脆使用了M-17汽油机凑合,在1941年生产了365辆烧汽油的T-34,这些玩意儿与打火机无异,但马力达到700,原版V-2柴油机才500马力。

汽油T-34据称主要由乌拉尔捷尔任斯基车辆制造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1941-1942年生产的T-34中有1201架配备了M-17T或M-17F,高产如母猪。

1941年6月22日战争开始时,T-34已经下线了1853辆,配属给了所有的军区。

与T-34坦克一遭遇,德军就傻了。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战争开始的当天,T-34就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与德军相遇了。

德国人表现的相当恐慌,他们没想到这样一辆中型坦克居然拥有绝强的实力,想干掉它太难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2
卫国战争初期,T34虽然三要素(即硬件)强大,但是软件不足。我们来分析一下:
1、乘员太少
T34-76(早期)炮塔是双人炮塔,车长要指挥全车战斗,要与友军联络,要观察敌情(顺便说一下,T34坦克一开始没有潜望镜,车长必须探出头观察)还要操炮……跟法国人学的“不累死车长不罢休”的理念让车长处于一个“忙疯了”的状态,就容易忽视敌情。
2、乘员缺乏训练
苏军高层当时为了保证T34的机密性,生产出来的坦克都放在仓库里严加看管,坦克乘员以前使用的都是BT5、BT7、T26等型号,而战前的几周时间根本不足以让乘员熟悉坦克性能(西南方面军最严重)。曾有一辆T34被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击中二十多次仍未被摧毁,最终T34撞毁了这门炮的新闻震惊了德国人,但是为何T34被击中如此多次都未开炮还击?(注:这辆坦克尚有弹药)正是因为乘员不熟悉坦克,被击中后惊慌失措。
T34作为一款优秀的坦克,在卫国战争初期惨败,原因不在于性能缺陷,亦不在于指挥官(指挥官以前都是指挥骑兵的,把大纵深突击理念搬到坦克上,这是没问题的),而是软实力不足,憾甚!
第2个回答  2020-10-25
苏军坦克部队败在战术上。面对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装甲兵,苏军坦克虽占据火炮和防御优势,但仍然招架不住。除了战术和训练差距外,车载无线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德军装甲兵能通过无线电指挥灵活高效作战,而苏军坦克还在用信号旗指挥交流,怎能不败?
第3个回答  2020-11-02
因为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对于坦克的战术应用理念有问题,并没有德国陆军的战术先进,而且战争前期德军攻势非常凶猛苏军无法抵抗。
第4个回答  2022-01-02
T34 的早期版本十分的不完善,再加上德军的出其不意,所以在卫国战争初期才会惨败,再加上t34当时并未投入大规模使用,主要使用的是BT系列轻型坦克,和t系列的一些轻型版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