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驾游到底是川进青出好,还是青进川出好?

如题所述

自驾西藏,川进青出也好,青进川出也罢,不存在走哪条线更好,因为全国各地首次自驾西藏者,八条进藏线路,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都会首选并完成川西藏东+青藏高原这个大循环,只是进藏方向顺时针(川进青出)还是反时针(青进川出)的选择问题。

而 首次自驾西藏者,百分之八九十的也都会选择川进青出 。

自驾西藏,川藏线318国道。勒克儿 摄

为啥呢?

这是忌惮众所周知的高原高反所致。

某人到了海拔3000米及其以上会不会有高反,何时出现高反,至今都是令全世界现代 科技 扼腕的难题。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实地体验,而体验地,最佳的地方就是川藏公路的第一板块: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海拔3900+米剪子湾山观景点。勒克儿 摄

川西高原地势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由第一台阶向第二台阶过渡。这一地带地形地貌变化剧烈,海拔五六千米的山峰与海拔两三千米的峡谷犬牙交错,自驾其间,如果折叠时空,起起伏伏貌似坐过山车,正是因为这一特性,可以“测试”人们是否有高反,当然,青藏线更是可以严重“测试”高反,但前者一旦“测试”有高反,可以迅速从高海拔的山峰垭口撤离到较低海拔的峡谷地带“以观后效”,后者就不行,因为过了纳赤台直到拉萨,海拔都是四五千米,一样一样的,往哪儿撤?只能挺住!万一挺不住,咋办?

青藏线109国道格尔木-拉萨是中国离天最近的公路中,路况最好的一条。沿途圣洁的雪山、清澈的湖泊、辽阔高原虔诚寺庙......看看青藏公路的沿途风景,仿佛看见了全世界!勒克儿 摄

要知道,一旦高反严重,撤离高海拔地方不及时或救治迟缓,是会危及生命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谈高反而色变,战略上重视它,战术上藐视它,首次自驾进藏走川藏线,就是战术应用的结果——一般说来,在平原地区的人们到高原地区,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高原反应,只是程度的不同,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适应的时间因人而异。首次自驾进藏走川藏线就是一个适应过程。比如,成都—康定,海拔逐渐升高到2600米,在这个高度,绝大多数人都没丢丢问题的,如有问题,那劝你趁早打消进藏念头。

川藏线318国道“康巴第一关”——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勒克儿 摄

如没问题,继续前进翻越康巴第一关: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初次进藏者在这儿一般都有高反的,只是程度的轻重而已,有情况,撤回康定或继续前行海拔3600+米的新都桥观察都行,继续前行,又有海拔4400+高尔寺山(隧道)考验,尔后到海拔2500+米雅江住宿,视同车乘员高反情况,休整(适应高反)一两天,确保进藏高反无忧后,则继续前进。

海拔2600+米、溜溜的康定城。勒克儿 摄

其实,318国道川西藏东段,高山峡谷段海拔起伏剧烈度基本和前述差不多,你这样走走停停,到拉萨至少也得一周,高反啥的,基本都适应了。然后,从拉萨走青藏线返回,虽然1000+公里平均海拔4400米,但你身体已经适应了前面一大段高反测验和适应,归途完全可以“烫着火锅唱着歌”一路嘚瑟着回家。


青藏线海拔4700米的羌塘大草原和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勒克儿 摄

关于自驾去西藏走川藏进青藏出还是青藏进川藏出,我有自驾房车三次进藏经理,我个人认为还是选择川藏进青藏出,原因以下几点。

1川藏进海拔是持续升高有高有低,自己下载一个海拔图,每天住宿尽量选择在海拔低的地方住宿,川藏进走的是靠山体的右侧通行,这样的更为安全。川藏线被定为最美公路,景色宜人。

2青藏线海拔高。景色单一基本从拉萨到格尔木需要两天的时间,因为海拔都几乎都在4千米以上,让人身体极度不舒服,一般这样走下来需要20天左右,一般人也都想家了,也无心浏览路上的景色了,这样的也能快速到家。

这个我可以回答你:本人16年7月份单车三人组从开封出发.走青藏线进.川藏线出!共计17天.没去大本营和纳木错.先说这个行程的优点-可以先看到青海湖-塔尔寺-盐湖等知名景点.路途风光不如川藏线美.整体比较荒凉.因为一路海拔比川藏线要高!这样可以循序渐进风光越来越美的感觉!缺点-就是对身体的需求.因为青藏线海拔比较偏高.还有制高点-唐古拉山口.所以比较容易高反.虽然我们提前做了准备工作-停止跑步等剧烈运动.并喝了半月的红景天茶.但是到了坨坨河和那曲.还是出现了一些头疼症状.所以.建议身体较差的人可以川藏进青藏出.这样可以先适应高原反应!但这样不好的一点就是.从拉萨回去的青藏路上你会发现景色不如川藏线.视觉疲乏!

本人是开的智跑2.0两驱.完全够用了.只要不去太烂的路完全没问题.但是车辆长期行驶在高原.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的车就出现了刹车偏软的情况.刹车距离和效果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青藏线路段.长期上下坡.高原等原因造成.再去的车友一定要注意!17天的时间我们三个比较奢侈.但最后下来人均也就7000左右!没有刻意提前定好住宿.都是走哪住哪.这点车友们无需担心.一路上到处是住宿.还有个小插曲.因为大堵车.单边放行.堵了大概6小时.造成了 汽车 油表亮起警灯(离加油站还有30公里)-最后不得已在山中路边小店高价200元买了10升油.所以车友们完全不用担心住宿加油等情况!饭价不高.也没挨过宰.7月份已经是藏区雨季.有些危险了.开始到处塌方掉石头.建议车友们更早些去!川藏线的林芝地区我建议车友们一定要在哪里对待上几天.不愧是中国的瑞士小镇-鲁朗!其他倒没啥注意的.没有想的那么复杂.没去的车友尽快去吧.很多天险路段已经取消.甚至拉萨到林芝的高速已经开通.我们去时还没正式开通.我们试走了一段!总之-西藏是人生一定要去的地方.也是能去而不厌的地方.车友们有啥需要咨询可以留言!

自驾西藏,最经典也最简单的行程,便是川藏线和青藏线的组合。这两条环线将四川、西藏、青海三省区联合,不用走回头路,可以一路领略平原、山地、高原、戈壁、沙漠之美。

那么,对于第一次去西藏旅行的人而言,川藏线与青藏线,到底先走哪一条线路好呢?

一、从海拔高度讲

在4000米海拔的高原,其空气中的含氧量仅有普通平原的60%,容易使人产生高原反应。综合川藏线与青藏线的海拔特点,川藏线更不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川藏线平均海拔4000米,供人休息住宿的地方几乎都在3000米以下。从成都出发,海拔高度落差的变化较为循序渐进,不易引起高原反应,适合普通游客前去 旅游 。

青藏线平均海拔4500米,供人休息住宿的地方几乎都在4000米以上,海拔变化更为突然,几乎是突然就从平原到了4000米的高原,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更易产生高原反应。

二、从路况讲

318川藏线与109青藏线,几乎都已实现全路段柏油路铺装,普通小轿车都能行驶。综合比较,各有各的优缺点,川藏线险,青藏线颠,都需要注意。

川藏线的路况特点,主要是弯多路急,盘山路、悬崖路段、落石路段较多,看起来山势险峻,只要驾驶技术过硬,行驶起来便没有问题。

青藏线与川藏线不同,几乎不存在盘山路、悬崖、落石路段,一路沿着山势较为平坦的原野前行。看起来很好走,但其实由于其海拔高的原因,全程存在很多暗冰,以及数不清的沉降路基,整个行程非常颠簸。

三、从日程上讲

川藏线与青藏线的玩法不同,川藏线2100公里,一般需用时8天,日均行车不到300公里。但青藏线2000公里往往3天时间就赶完了,平均日行700公里。相对而言,川藏线更适合 旅游 。

川藏线的景色与青藏线更为旖旎多姿,通常都是边走边玩。平均每天仅行驶300公里,行程不累,适合第一次前往西藏 旅游 的人,先有个适合高原环境的过程。

青藏线一片荒漠,几乎少有可以需要停下来驻足游玩的景点,因此都是长驱直进,通常日行700公里。本身海拔高,日程远,不太适合初入高原的人。

综合以上要点,从海拔、日程、景色来讲,川藏线更适合游人,所以建议大家选择“川进青出”更好,等身体适应了高原环境,再去挑战青藏线。如果已经熟悉了高原环境,走“青进川出”也不妨。

2017年7月中旬去的,一辆轿车,夫妻加两个孩子,川进青出,雨季未到,进藏的游客,特别是学生还没有大规模的出发,人多但不拥挤,一路畅通,吃喝玩乐住一切方便,只不过比平原的价格稍贵一点儿,可接受。川进青出是传统和经典的走法,有三个优点,一是能比较好的适应高反,所经路线如同过山车,海拔一会儿不到2000,一会儿接近5000甚至超过5000,不过能保证晚上睡在海拔相对比较低的地方,让身体休 养生 息逐渐适应,不像青藏线一马平川都是高海拔,身体一旦报警只能去医院。二是能够首先一睹如天堂般的美景,初入川西就给人震撼,如稻城亚丁,高耸如云的大雪山矗立在你面前,那份激动和震撼无语言表,直到拉萨,一路美景美不胜收。当然,如鲁朗石锅鸡等 美食 也是名副其实的,虽然贵我建议一定要吃点,至今难忘。三是便于人员休息补给和车辆维护,与青藏线比起来,川藏线的后勤保障要好很多,基本上一两百公里都有较大乡镇和县城,旅馆住宿餐厅吃饭车辆检修都很方便。不像青藏线一路荒芜渺无人烟,车辆抛锚半道是比较恐怖的。总之,只要做好了充分准备,走那条线都是可以的,最好2到3车同行,相互有个照应。切记车况要好,不去特偏僻的地方,一般家用轿车可以应付。方便咨询。

自驾进藏,川进青出还是青进川出?

笔者二次自驾进藏,2014年为川进青出8000公里,2018年为滇进新出14000公里,川西甘南自驾也各有几次。

通常大家知道的进藏路线有八条,川藏、青藏、新藏、丙察察,唐蕃古道、317、滇藏等,自驾进藏最好的选择首先是由低海拔到高海拔,这样身体对高反更容易的适应,笔者进藏群里曾经发生过:6辆车14人左右组团进藏,由于进藏速度太快忙着赶路,人员集体高反,到拉萨后大部分人坐飞机撤离,连六辆车的司机都凑不齐,最后在群里发公告,找司机往出开车,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每年进藏都有发生,走到一半返程的,就是因为进藏路线选择出现了错误!

那么如何选择进藏路线呢?

1、自驾进藏很多人时间有限,就天天着急赶路。而高原反应对于每个人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说,我上次去就没事,我去了多少次都没事,你没事,不等于别人没事,你这次没事,不等于下次没事。关键在于人车都放慢速度,更好的体会高原风景,速度慢了,身体对于高海拔,也能更快的适应!关键词:慢!

2.初次进藏,应该选择从低海拔往高海拔走,这样走首选是川进或滇进,所谓青出只是最节约时间的一条路,现在青藏线路也没有前几年好了,坑坑洼洼!走一次,感觉一下就行了!

3.西藏新疆不是去一次就能转玩,不同的路线,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慢慢走,静下来!

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随时私信我!谢谢



川藏线进藏相对而言要好一些,其原因是川藏线植被茂盛氧气会充裕,高原反应就不会很强烈。选择青藏线出藏由高到低不会有高反。

冬季尽量不要开车进藏,川藏线暗冰较多,青藏线昆仑山,唐古拉山时有积雪,行车安全第一,切勿侥幸而为之。

不用问,川进青出好

本人于2007年和老伴自驾普桑轿车,青进川出,事前为应付高反,携带钢礶瓶装氧气,出格尔木过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加油,再过雁石坪,爬上唐古拉山口留影。一路行进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直至唐古拉山5020米。本人体会是,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以下有高反,主要是面部有僵皱的感觉,头部微涨,但可承受,不影响正常驾驶车辆,唯一的麻烦是车辆在沱沱河加油后发动困难,后来打开机器盖勉强发动了,以后直至那曲驻地停车不熄火。上唐古垃山5020标志点拍照留念,胃部不适,有恶心的感觉,立即上车随着海拔逐渐降至5000以下,胃部不适逐渐消退。为安全起见,当日下午四点住宿那曲,夜晚头涨微痛,稍微吸氧后睡眠良好。第二天咨询其它司机车辆发动问题,他们说把空气滤淸器拿掉,拿下后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太好发动,主要是氧气比例不得当。还是用停车少熄火的办法。至于高反从那曲经纳不措湖景点到拉萨已荡然无存,到拉萨后洗澡逛街完全正常。在拉萨停留三天,出川藏南线至成都,一路经各个高山垭口完全不存在高反问题,美景尽情欣赏,最壮观的还数欣赏南迦巴瓦雪峰震撼。

我来说说这两条线的不同的地方,以及怎么选择。

(1)川藏线318,其特点是行驶在河谷中间,翻越一座座高海拔的山峰。所以从这条线路进藏,不容易出现高反。

(2)青藏线海拔逐渐升高,过了西大滩(西藏方向是过了那曲)一直行驶在高海拔。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海拔状态,就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3)关于是川进青出,还是青进川出的选择,可以这样来决定:(a)如果车上的人都是第一次上高原,整个行程中间有计划要去珠峰大本营或者阿里地区,就选青进!让全体成员提前出现高反,在这个过程中间筛选出不能长时间在高原上的人,避免在后续的行程中,由于一个人的意外情况,整个团队取消行程。(b)如果不是前一种情况,就建议川进青出,这种情况能把出现高山反应的情况降到最低,能最大限度地领略美丽风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