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师个人素质

如题所述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初中的教学中,部分的化学教师还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师过于注重分数和成绩,有时还在采用题海战术或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化学公式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厌烦学习化学的情绪.教师没有考虑学生主体的思想波动,一味的自己授课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态度来学习化学.甚至有的教师在化学课程还没有开课就督促家长让孩子提前报各种辅导班在暑期将化学课程先修完毕,这样才能超过其他的学生.以至于有的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对学习化学失去了兴趣,听课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没有必要再听教师再讲一遍.这明显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学校教师的授课引导作用就被无形中弱化了.
2.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多数是在学生上初三的时候才开始这门课程.化学是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往往通过掌握理论知识很难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转化的能力,学习方法不得法,阻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的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属于记忆性的学科,把化学归于文科类的学习方式.结果表明机械式的记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的原理和本质,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的动力.
3.实验教学课程少,学生缺乏动手和观察能力
由于部分的初中学校对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设备配备不足,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有的通过教师的经验描述让学生将现象和结果记住,有的通过在课堂的讲授中来让学生体会实验课,有的甚至就直接取消了实验课,只是让学生记住结果就可以了.使得学生失去了动手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学习的机会,不久之后就会将知识全部遗忘了,没有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对策
1.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想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要求教师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参加同行业教学的研讨和交流学习,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阶段性的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化学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多反思多总结,多从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出发,多了解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感受和学习中的障碍,并和学生们如朋友式的而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需求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2.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最多的就是有关化学知识点和公式的背诵难问题,尤其是对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合价的记忆,总是让学生感到头疼,出现记错记串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总结化合价的歌谣让学生在押韵的歌谣中将化合价的知识记牢.例如: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感觉容易记忆,而且有的学生还根据这种形式自己创造性自编类似的记忆歌谣.有部分学生还特别制作了这样的歌谣卡片,绘制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和特别的标记,以便帮助自己更好的记忆这些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将这些卡片随时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是贴在自己的床头方便随时复习和观看.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3.完善实验设备和增加实验课程,弥补实验课程的不足
学校在化学实验设施的配备上应给予支持,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的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产生危险,引进了一套网络系统软件,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就能完成实验的操作.例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时,学们就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操作来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先加热还是先通入CO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就没有记住操作顺序,致使出现了先加热后通入CO结果出现爆炸声,这一剧烈的声响让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步骤产生深刻的记忆.这种实验教学既能够避免学生操作不当产生人身伤害,尤其是像CO这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为了学生的安全采用这种方式的实验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学生们还很喜欢这种做实验的新方法,激发了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加强了他们动手做实验的意愿,有利于以后对化学课程的深入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那种教学策略来改善化学的教学质量,都是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中心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今年来,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化学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有许多问题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探究,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加强对学生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吉鹏飞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家庭小实验
1.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作用
(1)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由于化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无味,而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优势,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课外实验不仅加强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前,预先让学生利用家中的有关用品进行实验:在盛有纯碱的大水杯中点燃两支粗细相同但高低不同的蜡烛,然后沿杯壁慢慢加入食醋并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猜想哪支蜡烛首先熄灭。这个实验能让学生牢牢记住纯碱与食醋发生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这样便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家庭小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药品,需要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从家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无疑会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并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运用。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便逐步养成了科学研究的能力。
(3)有利于巩固和延伸课内外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许多化学实验如金属的生锈、铵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酸雨的pH值测定等,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在当堂完成且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是一般性的描述,学生听后印象不深刻。如果课后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克服时间限制,又利于巩固课内知识,还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如何开展并落实家庭小实验
(1)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提前布置、精心安排,并做好家庭小实验的指导工作。
(2)精心选择合适简单、易动手的实验。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进度,从教材中精心选择一些实验,力求器材简单易得、便于使用。例如:在家中可以用水杯代替烧杯,用吸管代替导管,用注射器代替量筒等。(3)针对实验做好方法指导。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要针对下列问题作出指导:①掌握实验用品的选择;②理解反应的原理;③牢记安全注意事项;④细致地观察等。每过一段时间,经历一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家庭实验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在全班展开讨论评比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3.开展家庭小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结对完成。
生活离不开化学,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使学习妙趣横生,使生活更加美好。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根据教师所讲的要求、步骤开展实验并记录好现象,每次完成实验后,学生要将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做好记录,并告知老师;教师也应及时安排时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耐心解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反思,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中肯评价,这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起到了检查和督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
(4)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化学在初中九年级才开始,而学生在九年级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因而家长对家庭小实验支持与否,也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4.结语
总之,在课堂之外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这样产生的效果往往比单纯从课本获得理论内容要好得多。
作者;马翰莲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较多教师习惯于采用老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比较狭窄,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就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制约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提高,给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教师讲授的知识,才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但是,目前较多学生都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少部分学生还呈现出抵制情绪,使得初中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与此同时,化学理论知识、相关公式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大大降低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三)实验设施不够完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各教学阶段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较多学校的化学教学实验设施都不够完善,如酒精灯数量较少、试管型号不全等,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想要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丰富化学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注重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不断丰富化学教学内容,将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到一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化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推动初中化学教学多元化发展。例如:定期开展化学教学专题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结合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给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理论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以在结合各种图书、网络和文献的基础上,吸取更多优秀教学经验,从而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为初中化学教学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其次,注重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学校不断加大化学实验设施投入力度的过程中,各种实验仪器、试剂和设备等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出现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必须对此给以高度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三)增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具体情况可知,不断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持.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化学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化学学习在日常中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利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与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的性质有密切联系,通过掌握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创新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过程中,对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给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可以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作者:刘珍珍 单位:青岛市第五十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环境保护教育
一、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刻不容缓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粗放式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伪劣假冒产品大量泛滥,工厂废气无节制的排放,2012冬天全国性的雾霾天气,明确的显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生态的极端脆弱性。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蓝色的天空,曾经是人们生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需物质资源,如今却被我们自己糟蹋成了奢望品,我国环境污染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从全国范围看,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高。特别是近些年,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昔日清澈见底的,有鱼有虾的一条条小溪,如今已变成一条条臭水沟。从天空到海洋,从陆地到河流,从地表到地下,无论是空气、水源还是土壤,都广泛地被严重污染。据新华网报道,环保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地下水只有3%。目前全国耕种土地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共约1.5亿亩。空气被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遭到破坏。警醒了的人们开始在世界层面上制定减排国际公约;在国家、政府层面制定环境保护法,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强执法执行力度;在社会层面上,提倡人们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污染,那么,作为从事化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能做些什么呢?污染的严重程度,已经逼着人们想办法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地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初中化学课上就知道环境污染的可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知道怎样避害为利,让化学手段为减污、治污服务。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灌输“青山绿水”的理念,让他们知道“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努力让化学知识不再是制造化工产品的污染源,而要让它成为治理污染的理论武器。有关部门也在呼吁:“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污染源有深刻的认识
如在讲解空气的成分一节课时,不要只是为讲化学知识而完成这一节课的内容。可先让学生查资料看空气中各气体的比例,学生很容易查到资料: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气体的含量各是多少。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结论:你们查到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占0.03%这个比例应该是在地球的南北极测到的数据,而现在我们生存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远远超过这个0.03%。教师可通过补充新的数据,对学生再加以引导、点拨,学生共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越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和工业发达的地区,污染就越严重,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越高,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空际间整日白茫茫的似雾非雾的烟尘在飘荡。为了加深学生对当今空气污染的深刻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一份作业:调查本地的空气质量。允许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写一份报告给老师。通过学习、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关键的是树立了环保意识。
2.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学化学知识,不是为了应付完考试就忘在脑后。而是要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转化为行动。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知道了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可以用PH试纸检测,以确定该厂排放的污染物含有酸还是碱。教师可启发学生: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工厂排出来的污水呈酸性,被环保部门确定不合格,为污染物,判罚款,你该怎么办?很多同学都提出来自己的设计想法,并设计出了治污方案。其中最集中的想法就是:利用碱性物质来中和反应,达标后再排放。如果呈酸性就加碱性物质中和,如果是碱性就加酸性物质中和。学生们想象的空间不断扩展,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当学生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结束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废液怎么处理的问题,大家形成一致意见:把实验用过的废液都集中起来,倒入专门的盛纳废液的器皿中,除了能回收的加以回收外,其它集中处理,确保不造成污染。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把环境保护的知识换化成一种随时随地的自觉行动。
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污染污染的情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教师可让学生做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实地调查。有个学生的调查报告是这样写的:吉林省延边地区六七十年代的环境是这样的:小河沟的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林蛙在雨中的道路上成群结队出行,土地都使用的是有机农家肥。而现在见到的是却臭水沟、死鱼塘,烟囱冒黑烟,小河流污水,农药化肥种庄稼。畸形动物、植物出现了,癌症村出现了。图门一带的河水常年泛着白沫,偶而飘浮着死鱼、死虾,有的河段流的是粘稠的黑水。而这样的水域旁却有人工木耳袋一排一排的在等待浇灌,真不敢想那些袋子里长出来的木耳都卖给了什么人……天不再那么蓝了,空气日渐污浊起来,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农村种植业,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治理土地和庄稼,每年都有因农药中毒伤亡的事例发生。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滥用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给黄豆打封闭药,错打成了重茬药,打错了怎么办?没事,农药商店里还有“解药”,蔫巴几天的黄豆苗本来就要死掉了,不几天饱浸农药的豆苗死去活来,它们又渐渐“茁壮”起来了,这样长成的庄稼,这样产出的粮食都是见怪不怪的。还有更可怕的是,培植的青菜,特别像韭菜、菠菜、白菜、油菜等食叶类青菜,上面附着的农药,不是用什么方法就能轻易洗得掉的。人们常常说,做什么、卖什么的就不吃什么,可见人们在利益驱使下对食品安全极不负责,这样做的结果最终是害人害已。来自身边的污染问题和触目惊心的数据,不能不触动孩子们的心灵,他们痛心,继而沉思:怎样让我们身边的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怎样能让我们过上放心安全的生活?怎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保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些问题在过去都是罗列在书本上的,是他们遥不可及,也不需要触及的,但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这些问题,这些忧患进入了学生的心中。家乡被污染的实际状况让学生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清晰、具体,让学生感觉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保护环境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自己也应为保护环境做点贡献。化学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既能制造生活必需品,也能带来污染源,同时用它又能消除污染。怎样能寻找到一种平衡,达成环境的良性循环,让化学多为人类美化、净化环境服务,从而减少污染,减少隐患,对人类的生存有利?这应该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也应该是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渗透的。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环保责任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点上就开始有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意识。这样,化学才有可能更好的服务于治污、净化,人们才能一代比一代富有环保责任感,最终人们才能共同见证一片蔚蓝的天空,才能共创一个美。
作者:刘明春 单位:汪清县第三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情感教学的运用
一、情感教学
情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对自身进一步发展有一种愿望,对社会期望行为表现出亲近和关切,在行为后自觉达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情感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狭义地讲,情感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文化知识与发掘学生个人的情感因素并举,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品格,加强学生个人社会体验感,努力塑造学生拥有健全的个人品格特征,使学生在道德、智力和品格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情感教学要顺应当前基础教育的目标,要与新时期教育要求相吻合,最终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学应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用一定的情感教学,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认识到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让自己在化学课堂上充满活力和激情。情感教学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发现自然科学的奥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充满情感的话语来描述实验,创造一种和谐有趣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通往未来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自己激情的描述下,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水平。现就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的应用提出以下策略:
(一)发现学生兴趣,创设教学环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未知的事物都充满无限的好奇,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很多内容都是零碎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兴趣点有效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必定会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在他们感兴趣的点上,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而很多知识的获取,都需要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完成。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先准备一些实验需要的器材,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相关提问,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最后通过实验揭示其中的知识原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习气氛更加融洽,教师在这个环境下更乐于教学,学生在这个环境下更乐于学习,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没有心理障碍,老师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进而提升学习效率。要想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能单纯地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带领学生做实验,而要在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去做实验,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做充足的准备。
(三)组织多种实践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组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情感教学对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认真及时做好这一工作,无疑有利而无害。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情感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6

如何快速提高学历,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的规定,提高学历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