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了朱元璋免死金牌的王公大臣为何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免死金牌和丹书铁券,这些都是免死用的,为何拿了它基本都没逃过一死?

没有人是完美的,总会在什么时候被别人抓到错处。免死令牌是一种荣耀也是一个依托,可以让人活得不必小心翼翼。在历史上免死令牌又叫丹书铁券,早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但是在这34位功臣中,除了有14位功臣病死了,剩下的20位14无一幸免都被朱元璋下了死亡通知书,大臣们也不怕,纷纷拿出免死金牌求免于一死,但是却发现根本没有用,该死的还是被赐死了。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竟然说话不算话啊。

明朝的丹书铁券实际上是为了取信于臣和防止造假的。铁券有两部分,发放的时候从中间割开,一半给授予了丹书铁券的大臣,一半由朝廷保管,还要进行备案。为什么免死金牌不管用了呢,因为朱元璋杀死大臣,全部是篡逆谋反之罪。

我们再来看看朱元璋发放的丹书铁券的内容,大体上和吴越的差不多,但是有四个字却被大臣们忽略了,那就是“谋逆不宥”。当时大臣们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谋反,想安守本分,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好日子,也压根没往那方面想。但是捉摸不透的是皇帝的心思,其他的死罪都可以赦免,但是谋反确是不免死的,朱元璋享有解释权,皇帝想方设法让大臣死,大臣就必须要死。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可见,有了免死金牌也不是万能的,朱元璋为了孙子朱允炆铺设道路,不得已要杀死这些有功之臣,而谋反就成了最正当,最不能饶恕的理由,这个理由既不违背免死金牌的规则,又能维护江山稳定,朱元璋真是够狠心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9
朱元璋给了很多王公大臣免死金牌,这些王公大臣就会觉得有了免死金牌,大胆做一些利益熏心的事情也不怕,但想不到朱元璋给出了很多免死金牌,这些免死金牌并没有用。
第2个回答  2019-07-28

免死金牌在明朝又称为丹书铁券,五代十国的免死金牌上写的是获得金牌的这个人的名字、在朝廷上担任何种职位、一生中获得哪些的功绩、还有皇帝对其的承诺。


朱元璋因为是从一个平民百姓干起的,旁边跟着很多与自己一齐打天下的人,为了稳住他们朱元璋就给他们颁发了免死金牌而对于朱元璋颁发的免死金牌出此与之前的内容之外还有四个字“谋逆不宥”,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如果这个人犯了谋反之罪的话免死金牌也就没啥用。正是因为这几个字就被朱元璋抓住了机会,不过这也可能是朱元璋颁金牌之前就想好了的办法。那些获得了免死金牌的官员有了免死金牌,自然对朱氏江山更加尽心尽力。而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开国功臣,权力都是非常的大,而现在他们又如此尽心尽力的干活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开心与害怕,到了晚年的朱元璋猜疑心慢慢变得非常重,对于这帮功臣非常害怕,害怕他们造反夺取自己的江山,所以朱元璋就给他们强加谋反之罪,正所谓皇帝要你死,你不得不死。尽管那些官员心里想都没想过叛变这事,可还是被杀了。权力给人带来好处也伴随着死亡,免死金牌也变成了催死金牌。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王公大臣的子孙仗着家里有免死金牌为非作歹,大肆张扬自家的功绩。而因为朱元璋是开国之初为了稳固民心就把他们给惩处了,正好自己也害怕他们这些贵胄势力太大,所以顺水推舟就他们给残害了。


第3个回答  2019-07-29
明朝朱元璋,想要给功臣发丹书铁卷的时候,人们都非常的高兴。那个时候,朱元璋一共给有功的臣子还有王族,发下去三十四个丹书铁卷,数量之多令人惊奇。

为了保证这一令牌的真实性,他将嘉奖的人的功绩刻于上面,然后一分为二,等到将来用的时候再合并起来,看看是不是真的。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复杂的验证与精心打造的丹书铁券,竟然根本不起作用。

当了皇帝的人可能都会出现一个毛病,就是猜疑心太重,觉得这个人贪污该杀,这个人权利太大该夺。当朝局稳定下来,朱元璋就开始一个一个挑起了毛病。

先是朱升,再到李善长甚至徐达,他们以及子孙后代基本都被抓起来杀害了。当初和他们一样高高兴兴,领了朱元璋免死令牌的王公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好的下场。

当有的人拿出丹书铁券和朱元璋对峙,说他不能杀自己的时候,朱元璋只会轻蔑的看他一眼,然后对他说:“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就是:你一定没有仔细看这上面刻着一句话,什么罪都可以免死,但是谋逆罪不能用。这“除谋逆不宥”可直接成了这免死金牌的杀戮令。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狡猾的。
第4个回答  2019-07-29
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为了让一部分功高盖主的臣子好好为朝廷效忠,就给他们颁发了免死金牌,但还是有一部分被朱元璋以谋反处死了,但谋逆具体是什么样的罪名,可能只有朱元璋自己说得清,可见什么免死金牌?生杀大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