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向上司提要求时要讲究原则和分寸?

如题所述

在与上司的工作交往中,难免会有工作上乃至个人生活上的某种问题、困难,需要向上司提出来,请求上司帮助解决。这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

只要不是无理的、非分的要求,向上司提出来都是可以的,不会影响自己与上司的关系,上司也有责任帮助下属解决。但是,在提出要求时,应讲求原则,注意策略,掌握分寸,以求取得最佳效应。

向上司提出要求,既可以在正式场合,又可以在非正式场合;既可以协商式,又可以打招呼式;既可以坦诚表达,又可以含蓄请求。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均应在方法与艺术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先做到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确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这是向上司提出要求并可能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

我们知道,提出要求,作为下属向上司的一种信息交流,实际上是下属向上司表达期望和寻求满足。而这种期望是否合理并获得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对自己进行正确认知和评价。一个人若能够正确认知和评价自己,对上司的要求就会适合于上司的情况,提出的条件就容易为上司所接受。相反,若对自己认知和估价过高,就会强调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超越了上司的接受能力,使要求隐人危机和僵局。过低评价自己,应该大胆交涉的问题没交涉,应该提出的要求没提出,应该争取到的合理合法利益没争取到,这也不好。可见,过高或过低认知和评价自己,都不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上司与下属关系。

正确认知和把握上司,努力做到对上司心中有数,这是提出合理要求并得到满足的又一基本条件。对于上司对你所谈内容的可能接受程度,对于上司的管理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以至上司过去和现在的简单经历,都应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从而取得理想效果。

正确认知和把握上司与正确认知和把握自己的途径基本相同:一是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和认识上司;二是要依靠他人来帮助和加强自己对于上司的认识;三是要从变化和发展中去认识和把握上司。

2、要兼顾双方需要

成功的谈判大师,都会追求“双赢”。一场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是胜者。向上司提出要求,实际上也是一种谈判。因此,作为下属,就必须在维护自己的需要的同时,充分兼顾到上司的需要和处境,这样才能使自己向上司提出的要求富有成效,取得公正合理的结果。上司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维持和发展上司权威的需要。下属向上司所提要求,一旦危及上司的这两种需要,必然要引起上司的极大反感和反对。

有的人与上司交涉问题,只知维护自己的需要,从不顾及上司的需要,这往往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扫除这一障碍,在与上司商讨各类问题时,维护自己的需要,但不以损害上司的需要为前提。尊重自己同时也尊重上司,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气氛,相互建立起信任,使得上司对自己以诚相待,认真地、通情达理地考虑你的要求。

3、要把握所提要求的性质?

向上司提出要求、商讨问题,从性质上划分,又有积极或消极之分。所谓积极性质,是指从建设性目的出发,把向上司提出要求看作是一项合作的事业,是为了在合作的基础上搞好工作。所谓消极性质,是指从破坏性目的出发,对上司出口不逊,牢骚满腹,甚至加以要挟,企图以此来达到要求的目标。

一般说来,采取积极性质的谈话,易使上司接受,从而达到所提要求的目的;采取破坏性质的行为,不易被上司所接受,往往使提要求者自食苦果。因此,向上司提要求,一定要坚持积极性质的,防止和克服消极性质的。

4、要把握所提要求的度量界限?

我们知道,提出要求,作为一种具有双向发展可能性的行为过程,既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这里关键是决定于一定的量度界限。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走向反面。有的人以为对上司提的要求越高越好,条件越严越好,已经接近临界点却仍然不能警觉,这样往往使双方的交谈急剧产生恶性反应。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见好就收”,不可一味加码。

把握住所提要求的度量界限,取决于许多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上司满足你所提要求的承担能力。若上司承担能力强,这个界限就相对宽些,反之,则会窄些。

②上司对你所提问题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若上司的认识比较明确又比较重视,这个界限就相对宽些,反之,则会窄些。

③上司对你的了解程度和关系密切程度。若上司对你了解深刻,关系密切,这个界限就相对宽些,反之则会窄些。

此外,时机选择、上司性格和情绪等等,也是影响度量界限宽窄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