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大卷叶螟是什么?

如题所述

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Fabricius)〕,又叫叶包虫、打包虫、大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东部棉区发生。为害棉、苘麻、木槿、梧桐、野棉等。在棉花开花结铃盛期,幼虫常将棉叶卷起在内食害。轻则棉铃过早吐絮,造成棉籽和纤维不能充分成熟;重者棉叶全被吃光,仅留茎枝,致使棉株不能开花结铃,甚至整株棉花枯死。

为害状

低龄幼虫群集于孵化的叶片上取食,留下表皮;2龄后开始分散吐丝,将棉叶卷成喇叭状,在卷叶中取食,虫粪排于叶外,虫量多时1个卷叶内有多条幼虫。严重时可将全株棉叶吃光,仅剩茎秆。在棉叶全部吃光后,因食料缺乏,也能食害棉铃的苞叶或幼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4毫米,翅展22~30毫米。体黄白色,有褐色花纹、闪光。头、胸、腹部白色。腹节前缘有黄褐色带。前翅中央近前缘处有“OR”形褐色斑纹。胸背有排成4行的12个褐色点。雄蛾腹末基部有1黑色横纹,雌蛾黑色横纹在第八腹节后缘。卵扁椭圆形,长0.12毫米,宽0.09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绿色,孵化前呈灰色。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体青绿色带透明;胸腹部每节两侧各有毛片5块,青绿或淡绿色;前胸背板深褐色。头扁平,赤褐色,有不规则暗斑纹。胸足黑色,腹足半透明,尾足背面黑色。雌蛹长14毫米,雄长12~13毫米,体细长棕红色,纺锤形或竹笋形,初化蛹时淡绿色,后变红褐色,腹部末端有刺状突起。

发生特点

河北省1年发生3~4代。10~11月间,以老熟幼虫在棉田的枯叶、枯铃、铃壳的苞叶、棉柴、杂草、木槿、桑树等老树皮缝中及树桩孔洞中越冬。越冬代成虫6月初在茼麻和木槿上产卵。卵散产在植物的叶背面。孵化出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苘麻、木槿、蜀葵等植物。7月后迁入棉田,为害棉叶,8、9月中旬为第二、三代幼虫为害期,低龄幼虫有群居性,幼虫大部分夜间孵化,不吃卵壳。一生蜕6次皮,大都下午蜕皮,常把所蜕的皮吃掉。幼虫老熟后,以丝将尾端栓在叶片上吐丝化蛹于卷叶中。蛹经7天左右羽化成蛾。当多雨年份,发生重;干旱年份发生轻。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棉花收获后,结合秋耕消除田间的残枝落叶和杂草,铲除田边杂草,可消灭越冬虫源;木槿、苘麻、蜀葵和芙蓉等为棉大卷叶虫第一代寄主,可喷洒农药防治,减少虫量;早春及时将棉秆、铃壳和枯铃等加以烧毁;幼虫初发时,或虫量少时,用拍子或鞋底等工具拍打;卷叶后可用手捏压虫。

(2)药剂防治。在幼虫未卷叶前,结合防治棉铃虫兼治。可用Bt乳剂200倍液或用40%水胺硫磷乳油或40%久效磷乳剂1500倍液或40%灭多威或50%一六〇五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10%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