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学的定理都有什么

请问各位高手关于电力方面的定理都有什么?他们的公式又是什么?谢谢各位大侠了.
公式不愿说就算了。说说定律的名称也行啊???????

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真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RV [或Rx<(RARV)1/2]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7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流过电路里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 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U÷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U÷R×T(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 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
⑷电热 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 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
第2个回答  2009-07-12
chapter1: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性

1.1 发展历史

第一个完整电力系统的缔造者——托马斯*爱迪生

第一台商用的HVDC输电于1954年在瑞典坚持

1.2 电力系统的结构

1.输电系统 2.次输电系统 3.配电系统

1.3 电力系统控制

需要满足的要求:1.适应符合有功与无功功率的需求

2.成本最低

3.供电质量(包括电压、频率、可靠性)

chapter2:电力系统稳定问题导论

2.1电力系统稳定定义:即电力系统的一种特性,即它能够运行于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在遭受干扰后仍能够恢复到可以运行的平衡状态。

2.1.1 转子角稳定

问题的基本因素:同步电机的功率输出随其转子随其转子摇摆变化的关系。

稳定性现象

即将系统受到干扰时,描述系统的物理量是一个随时间变化收敛的函数:

即∑(t→∞)F(t)=const

一.磁路定理

二.电磁感应定律

线圈中通过的磁链发生变化时,线圈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两种的关系可用下公式表达:

E=-dψ/dt

该公式反映了以下信息:

1.E与ψ的数量关系。

2.E与ψ方向的确定。

由上图可以得出等效电路图:

三.磁链&电流的关系

当磁链的正方向与电流的正方向相同时(即符合右手螺旋定则),两者的关系可以下公式表示:

ψ=Li

当磁链的正方向与电流的正方向相反时(与右手螺旋定则相反),则在公式前要加一负号:

ψ=-Li

所以,ψ与i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可以表示成一种路的形式,当通过线圈的磁链由不同部分组成时,而这些磁链都是由不同的磁势产生时,可用公式表示这种关系(ψ_ij表示F_j在第N_i个线圈产生的磁链)

所以有: ψ_ij=N_i φ_j

所以所有通过第N_i个线圈的磁链可以表示为:

ψ_i=∑(j=0-N)L_ij×I_j

所以,当电路中存在磁路时,可将其表示成磁链与电流的关系,然后再由电磁感应定律转换成电压和电流间的关系。

四.讨论线圈磁电关系及列写方程的步骤:

1.以每个线圈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分析通过该线圈的磁通。

2.列写磁链关于电流的关系式

3.标幺化、折算,并画等效磁路图。

4.列写磁路方程,电路方程,画等效电路图。

对于某个线圈,假设第i个线圈,通过该线圈的磁通包括两部分

1.自身电流产生的磁通(包括主磁通与漏磁通)

2.其它线圈通过第i个线圈磁通的总和。

下面以双绕组变压器为例推到其磁电方程

a.原边线圈1

其包括主磁通 φ_m与漏磁通φ_σ1

其中φ_m=φ_m1 φ_m2

又φ_m1=N_1*i_1*P_m,φ_m2=N_1*i_2*P_m,φ_σ1=N_1*i_1*P_σ1

ψ_1=N_1^2*P_σ1*i_1 N_1^2*P_m*i_1 N_1*N_2*i_2*P_m

=N_1^2*i_1*(P_σ1 P_m) N_1*N_2*i_2*P_m

同理:

ψ_2=N_2^2*i_2*(P_σ2 P_m) N_1*N_2*i_1*P_m

令 L_11=N_1^2(P_σ1 P_m) L_12=L_21=N_1*N_2*P_m L_22=N_2^2*(P_σ2 P_m)

可得磁链-电流方程式:

ψ_1=L_11*i_1 L_12*i_2

ψ_2=L_21*i_1 L_22*i_2

也可得到电压方程:

u_1=-pψ_1 i_1*r_1

u_2=-pψ_2 i_2*r_2

通过分析磁链电流方程:

ψ_1=N_1^2*P_σ1*i_1 N_1^2*P_m*i_1 N_1*N_2*i_2*P_m

=N_1^2*P_σ1*i_1 N_1^2*P_m*i_1 N1_2*P_m*(N_2*i_2/N_1)

设i_2'=N_2*i_2/N_1

ψ_1=N_1^2*P_σ1*i_1 N_1^2*P_m*i_1 N_1^2*P_m*i_2'

=(L_σ1 L_m1)i_1 L_m1*i_2'

=L_σ1*i_1 L_m1*(i_1 i_2)

可把该种关系表示成等效图:

(图)

同理:

ψ_2=N_2^2*i_2*(P_σ2 P_m) N_1*N_2*i_1*P_m

=N_2^2*(N_2*i_2/N_1)*N_1/N_2 N_1*i_1*Pm

由于ψ与电势存在着线性关系所以,也应该对其进行等效

k*ψ_2=N_1^2*P_σ2*i_2' N_1^2*P_m*i_2' N_1^2*P_m*i_1

ψ_2' = L_σ2'*i_2' L_m1*i_2' L_m1*i_1

= L_σ2'*i_2 L_m1*(i_1 i_2')

所以,双绕组的磁链电流关系可以等效为:

图??

磁链电流的关系,对其取导,可得到:

u_1 =L_σ1*di_1/dt L_m1*(di_1/dt di_2/dt)
u_2'= L_σ2''*di_2'/dt L_m1*(di_1/dt di_2'/dt)

在加上铜耗(r1,r2)及铁耗(r_m):

u_1=r1*i_1 r_m*(i_1 i_2') L_σ1*di_1/dt L_m1*(di_1/dt di_2/dt)
u_2'=r2*i_2' r_m*(i_1 i_2') L_σ2''*di_2'/dt L_m1*(di_1/dt di_2'/dt)

因此,可的到双绕组的等效电路图:

(图)

现在讨论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关系:

同步发电机的定子磁势和转子磁势是同步旋转的,在一般情况下,定子磁势与转子磁势是成一定夹角的,所以可以

把定子磁势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磁势——一个与转子磁势方向一致,另一个与转子磁势相垂直

电力系统的分析步骤:

1.建立电力系统各模块模型。

2.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的性能。
第3个回答  2009-07-10
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
几个最基本的,电学公式很多,不掌握知道也没用

参考资料:高中所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