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山东荣成 “伯” (读音为bai) 姓的来历

不知道是和(伯bo)还是和(柏)哪个姓更近~ 有传是少数民族大字的封姓,不知道有无可考?
雪藏说的比较接近,其他的都是复制粘贴的~
关于长子一说,考证过是耶律倍,应该是被后唐封的是“李”姓 ~

应该是在山东靖海伯家岛,是否有人知道伯家岛的来历?

伯姓起源有三:
一、系出嬴姓,起源于夏朝初年,始祖为伯益。伯益本是黄帝后裔。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各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后来,禹的儿子启得天下,建立夏朝,杀死了伯益。伯益起初在舜的属下作官,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姓“嬴”。故伯益也是嬴姓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字本意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益为东夷首领,故称伯益。《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
二、系出姜姓夷。起源于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武王不听,一举攻灭殷商,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食野菜树果,终被饿死。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其后以行次为姓得伯姓。
三、系出荀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始祖为荀林父。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其孙荀阁,以其祖父功高,遂用其祖父之字“伯”为姓,称伯阁,世代子孙乃成伯姓

堂号:伯益堂:有个贤人叫伯益,他就是伯姓的始祖。
郡望:河东郡(今山西黄河以东地区)。
儒行著称,圣门笃学
直言及难,贤妇进规
上联说春秋时鲁国人伯虔,字子析,孔子弟子,勤奋好学,以儒行著称。下联说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贤能又敢于直言。每上朝时,妻子常规劝他:"您好直言,那些行为不端的人都厌恶您,一定有祸到您身上!"他不听。后来在栾弗忌之难中,果然被进谗言而遭杀害。
人物简介:
1伯牙:春秋时人。善鼓琴。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使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情有所移,心有所感,琴艺大进。琴曲《水仙cao》、《高山流水》传为其作品。与钟子期善,能穷其意趣。后子期死,痛世无知音,不复鼓琴。
2伯乐:春秋时人。或说姓孙,名阳,亦称阳子。善相马。为秦穆公之臣。相传有骐骥伏盐车上行,见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年长,荐九方堙于穆公。堙相马,不辨马之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伯乐以为相千里马在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3伯达:西周成王进人。或以为宣王时人。伯达与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称周之八士。
4伯夷:商末人。孤竹国君初之子。墨胎氏,名允,字公信。相传其父遗命其弟叔齐为君,叔齐让伯夷,伯夷遁去。叔齐亦不立而相与往归西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以为不仁。及周灭商,夷、齐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5伯宗:(?-前576) 春秋时晋国人。大夫。贤而好直言。晋景公六年以“鞭之长,不及马腹”谏止晋攻楚。每朝,其妻常戒之。后终以直谏恶郤锜、郤至等,被谗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3
【姓氏】:伯

【内容】:伯在古代是老大的意思,因此古代兄弟中老大名字中常有伯字,如蠃姓的祖先伯益、商朝未年的伯夷等,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祖先名字中的”伯”为姓氏的,称为伯氏 赏,赏氏是因其祖先受到奖赏而得姓。另外,赏氏本为西夏国姓氏,后来逐渐变为汉族姓氏。

伯姓起源有三:

一、系出嬴姓,起源于夏朝初年,始祖为伯益。伯益本是黄帝后裔。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各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后来,禹的儿子启得天下,建立夏朝,杀死了伯益。伯益起初在舜的属下作官,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姓“嬴”。故伯益也是嬴姓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字本意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益为东夷首领,故称伯益。《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

二、系出姜姓夷。起源于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武王不听,一举攻灭殷商,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食野菜树果,终被饿死。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其后以行次为姓得伯姓。

三、系出荀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始祖为荀林父。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其孙荀阁,以其祖父功高,遂用其祖父之字“伯”为姓,称伯阁,世代子孙乃成伯姓

堂号:

伯益堂:有个贤人叫伯益,他就是伯姓的始祖。

郡望:河东郡(今山西黄河以东地区)。

儒行著称,圣门笃学

直言及难,贤妇进规

上联说春秋时鲁国人伯虔,字子析,孔子弟子,勤奋好学,以儒行著称。下联说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贤能又敢于直言。每上朝时,妻子常规劝他:"您好直言,那些行为不端的人都厌恶您,一定有祸到您身上!"他不听。后来在栾弗忌之难中,果然被进谗言而遭杀害。

人物简介:

伯牙:春秋时人。善鼓琴。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使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情有所移,心有所感,琴艺大进。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传为其作品。与钟子期善,能穷其意趣。后子期死,痛世无知音,不复鼓琴。

2伯乐:春秋时人。或说姓孙,名阳,亦称阳子。善相马。为秦穆公之臣。相传有骐骥伏盐车上行,见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年长,荐九方堙于穆公。堙相马,不辨马之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伯乐以为相千里马在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3伯达:西周成王进人。或以为宣王时人。伯达与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称周之八士。

4伯夷:商末人。孤竹国君初之子。墨胎氏,名允,字公信。相传其父遗命其弟叔齐为君,叔齐让伯夷,伯夷遁去。叔齐亦不立而相与往归西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以为不仁。及周灭商,夷、齐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5伯宗:(?-前576)

春秋时晋国人。大夫。贤而好直言。晋景公六年以“鞭之长,不及马腹”谏止晋攻楚。每朝,其妻常戒之。后终以直谏恶郤锜、郤至等,被谗杀.
第2个回答  2009-07-13
很有可能。
靺鞨建国之后称渤海国。
国君姓大,例如大祚荣、大禹谟,都是大氏渤海国君的名字。
后来渤海国为契丹人所灭,所属的百姓四散,山东荣成距离辽东半岛很近,很有可能是大氏后人改姓。
当然,契丹阿保机灭渤海国之后,立长子为丹东国主,作为契丹的附庸国。耶律阿保机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继位。长子仰慕中原文化,入宋,宋朝对待这个人相当优容。长子在古代称为“伯”,说不定是契丹后人也未可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7-15
伯姓起源有三:
一、系出嬴姓,起源于夏朝初年,始祖为伯益。伯益本是黄帝后裔。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各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后来,禹的儿子启得天下,建立夏朝,杀死了伯益。伯益起初在舜的属下作官,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姓“嬴”。故伯益也是嬴姓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字本意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益为东夷首领,故称伯益。《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
二、系出姜姓夷。起源于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武王不听,一举攻灭殷商,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食野菜树果,终被饿死。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其后以行次为姓得伯姓。
三、系出荀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始祖为荀林父。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其孙荀阁,以其祖父功高,遂用其祖父之字“伯”为姓,称伯阁,世代子孙乃成伯姓
第4个回答  2009-07-13
伯字当姓氏时有两个读音:bó、bǎi。其中前一个比较多。

读bǎi的“伯”姓,今安徽之泾县、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灌阳、云南之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未详其源,疑为因方言异读而分族。

参考资料:《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

第五个渊源:源于柏氏,属于讹传改姓为氏。

远古时有“柏”氏,后讹传为“伯”氏,从而形成了另一支伯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宋朝时期,女真族中有伯德氏,后改汉字单姓为伯氏。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810907.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