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年龄阶段怎么划分?

如题所述

划分如下: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5个年龄段,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拓展资料

中国的年龄分段:   

1、童年。 0岁—6岁(周岁,下同) (1)婴儿期0-3周月;(2)小儿期4周月—2、5岁; (3)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 7岁—17岁。(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 18岁—40岁。(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 41—65岁。(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3)调整期56-65岁;

5、老年。 66岁以后。(1)初老期67—72岁;(2)中老期73—84岁;(3)年老期85岁以后。

联合国大会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含15岁和24岁)的那些人。联合国“国际青年年”活动曾于1985年在全球开展,该定义就是专门为“国际青年年”活动所下的。联合国公布的所有有关青年的统计数字,例如联合国系统出版的关于人口统计、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的年度统计年鉴,均依据以上定义。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

一、人生分九段,中国古代的年龄划分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
45岁以下为青年,
45-59岁为中年,
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岁为老年,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年龄分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6

最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中国的年龄分段: 

1、童年:0岁—6岁(周岁,下同) 

    婴儿期0-3周月 

    小儿期4周月—2.5岁

    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7岁—17岁

    启蒙期7岁—10岁

    逆反期11岁—14岁

    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18岁—40岁

    青春期18—28岁

    成熟期29—40岁

4、中年:41—65岁

    壮实期41—48岁

    稳健期49—55岁

    调整期56-65岁

5、老年:66岁以后

    初老期67—72岁

    中老期73—84岁

    年老期85岁以后

拓展资料:

1994年以前,国际上对年龄段的划分一般认同的是: 
14岁以前为少儿, 
15岁至64岁为青壮年和逐渐进入的劳动年龄段(中国是到60岁); 
64岁以上为老年人。

参考资料:世界卫生组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6-28岁,有的认为应该到35岁)、成年期(35-60岁左右)、60—79岁为老年期,80—89岁 为高龄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

拓展资料: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以配合“四化”的需要,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

要想与宝宝之间更加合作点,还需要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不要总是唠叨宝宝所犯的每一个小的错误,这样会给宝宝年幼的自尊心带来伤害。而且宝宝如若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自信心都会大减。因此,妈妈们最好每天都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夸赞宝宝,而不是大声斥责。

儿童期亦称学龄初期或童年期。约7岁至12岁前的时期。此时期身体的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皮质抑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兴奋强烈。在小学的教育影响下,儿童的认识、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方面不断发展。所以,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升初中作好准备。

个体从11、12岁到1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9

具体的年龄阶段划分如下:

1、婴儿(0-1)

2、幼儿(1-4)

3、儿童(5-12)

4、少年(13-18)

5、青年(19-39)

6、中年(40-59)

7、老年(60-)

这是传统的中国的年龄分段划分。

拓展资料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此外,各种人口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迁移、死亡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所以,正确计算年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物年龄:

(寿命)即生理学年龄:这是根据正常人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发育状态所推算出来的年龄,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估计其寿命。如一位实际年龄60岁的人,生物年龄可能是60岁,也可能是50岁,也可能是70岁。

2、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是心理学"智力测验"中的术语,指根据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测得的结果来衡量人体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学年龄与历法年龄相对照,就能看出智力绝对水平的高低。

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经历8个心理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每个心理年龄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飞跃突变,心理活动进入剧烈动荡期;进入老年期,心理活动趋向成熟稳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倾向忧郁、猜疑。自测表是测试每个人的心理年龄的量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
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6-28岁,有的认为应该到35岁)、成年期(35-60岁左右)、60—79岁为老年期,80—89岁 为高龄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