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环境的先天脆弱性

如题所述

(一)地势落差显著,山地丘陵多

地理统计数据表明,世界大陆平均海拔高度950m,中国大陆平均高度为1495m,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57倍。除无固定居民的南极洲以外,中国大陆平均海拔高于其他大洲和地区(表2-1)。中国海拔在3000m以上的陆地面积248.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5.86%;海拔1000~3000m的陆地面积307.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2.03%;海拔在500m以下的陆地面积241.7万Km2,仅占国土面积的25.18%。全球超过8000m的山峰共有12座,中国境内就有7座。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与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垂直高差达9000m,如此巨大的高程落差,世界上绝无仅有。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研究成果,以世界大陆平均海拔高度为基准,每增加100m的高度,区域发展成本将提高2.2%~2.4%[2]。据此推算,中国平均状况下的区域发展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倍。

表2-1 中国与主要地区海拔高度对比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8)》

高海拔意味着地形的倾斜度、切割度、起伏度高于其他地区,也意味着重力侵蚀程度高于其他地区,易于诱发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据2008年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联合普查,中国土壤侵蚀面积356.92万Km2,占陆地面积的37.2%,其中水流侵蚀面积161.22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5.70万Km2。我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t,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3400t/Km2。按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中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四川、山西、甘肃、内蒙古、陕西5省严重水土流失县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3]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地质灾害多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处,构成了中国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动力背景。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分布图,中国Ⅶ度及Ⅶ度以上地震烈度区面积约312万Km2,占陆地面积的32.5%,远高于美国的12%[4]。位于Ⅶ度及Ⅶ度以上地震烈度区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0%。67%的100万人口以上城市、71%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Ⅶ度及Ⅶ度以上地震烈度区。高地震烈度区基本上是沿活动断裂带分布的,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天山地区、河西走廊、鄂尔多斯周边、华北平原、松辽平原、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岛等多地震区。据联合国国际灾害数据库统计,2001~2009年中国发生重大地震灾害43次,占世界总数的17.3%;死亡人数87939人,占世界总数的19.6%;受灾人数5276.7万人,占世界总数的62.8%(表2-2)。

表2-2 2001~2009年世界主要地区重大地震与滑坡灾害统计表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

受高海拔和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中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变型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分布广泛。据统计,滑坡与崩塌灾害中、高易发区面积346.7万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36.1%,主要分布在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和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5]。泥石流灾害中、高易发区面积262.4万Km2,占陆地面积的27.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四川盆地周边以及陇东-陕南、晋西、冀北等以黄土高原东缘为主的地区。地面塌陷灾害中、高易发区面积167.3万Km2,占陆地面积的17.4%,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盆地、平原区可溶岩连片分布的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97.6万Km2,中易发区面积388.0万Km2,总计覆盖了中国陆地面积的61.0%(表2-3)。

表2-3 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面积统计表单位:万Km2

数据来源: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8.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

(三)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涉水环境问题多

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年降水量在东南沿海地区最高,逐渐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从黑龙江省呼玛到西藏东南部边界的这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斜线,大体与年均降水量400mm一致,是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和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也是暴雨洪水的多发区。全国水资源有80.4%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81m3。长江流域以北的黄淮海与东北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4.7%,人均水资源量747m3。全国地下水淡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527.78亿m3,主要分布在各大平原盆地。其中,黄淮海地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最多,为512.10亿m3,占全国的14.52%;其次是黑松流域,占9.31%。

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很不均衡。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连续4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不但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水资源量中大约有2/3是洪水径流量,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非汛期的枯水。而降水量的年际剧烈变化,更造成江河的特大洪水和严重枯水,甚至发生连续大水年和连续枯水年。

受变异很大的水文过程、地质过程、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地球化学元素迁移分布在空间上极不均匀。北方许多地区不仅分布着大片咸水,而且还分布着各类由原生环境形成的对人体有害的劣质水,如沼泽水、高铁锰水、高氟水、高砷水、低碘水、含腐殖酸软水等,从而导致各类地方病的发生,常见的地方病有甲状腺肿大、大骨节病、克山病及高氟病等。在北方16个省份1062个县中有800多个县发现有地方病。北方地区土壤中的盐分分布也很不均匀,在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下游、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新疆、青海等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盐碱地,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