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生命最后时刻到底做了什么,让后人看了无法淡定?

如题所述

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此话出自《甘罗十二为使臣》记载。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算是活到了百岁,那也是多吃了几石粮食而已,于公于私都没有多大作为。相反的,如果一个有志向的人,跟他的年龄也没有多大干系的…

上述道理,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说的确实也是这个道理。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大才,精通政治,军事,深懂上天伐谋之策,他便是卧龙。

卧龙并非一般的凡夫俗子,他在早年便拥有远大志向,只不过他却身在乱世,怎么办呢?当然是找一名合格的领导,然后跟他干事业…,而他本人,也不为拿高工资,同样也不为赚好名声,为的仅仅是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本着这样的志向及取之不尽的才华,孔明终于被刘备发现。公元207年,刘备投奔于刘表手下,无权无势,无好的家底,他根本不可能出得起高工资,以金钱来聘用诸葛亮。当然,他也给不了孔明足够的精兵猛将,难道真的没戏了吗?答案出人意料,孔明不但答应了刘备要下山帮他,匡扶天下,而且还发誓不要名不要利。最多,让刘备包吃包住即可。

孔明并未因为刘备的寒酸,而拒绝他,反而在隆中对之时,便合盘托出,自己的战略决策。正史上称为

《隆中对》

,员工到底有没有实力?其实,只需要看他的格局,孔明如此格局,刘备完全被其折服。

后来,孔明策划博望坡之战,洗刷以往被曹操追着打的耻辱,后来又在江夏成功摆脱曹操的穷追猛打,不禁让老曹感叹,后生可畏!而后又参与谋划赤壁之战,共同取西川之策,而后建立西蜀,参与《蜀科》的撰写及规范的定制。此时的刘备基本上,已经稳坐天下2大州,荆州,益州。离当日的隆中对目标眼看越来越近了…

公元219年,蜀中大将关羽不尊孔明之意,带兵北伐。结果,引起孙权不满,最终兵败人亡。关羽一死,隆中战略已然无法实现。怎么办呢?在刘备下了地府之后,孔明只得走汉中这条难走的山路。虽然数次北伐,但是却是无功而返,这想想都让人无比的悲叹…

由于地理原因,蜀中的人才是越来越少。公元234年,是孔明最后一次带兵出征,此次出征他面临的对手便是曹魏的司马懿。这个人,可不好对付,他要是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会轻易出动。孔明此时的身体已然非常不乐观,他只想早日与司马懿一决雌雄。不过,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计策,司马懿都没有与诸葛亮决战。

抱憾去世:与剑魔独孤求败相反的是诸葛亮,是想战而不可得,这种郁闷估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恨,无奈,叹息!想必是孔明最后的常态。

孔明生前,最后几日是在军营之中渡过的。此时,川蜀的掌门人乃是后主刘禅。虽然人是混了一点,但是依然对孔明尊敬有加,在最后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到军营之中慰问孔明。(实际上是询问军国大计的)。待孔明交待完之后,便永久闭上了眼…

卧龙就这样走了吗?其实不然,他是一个智虑精纯之人,他深知此时蜀国的境况,而蜀国精兵又被自己带了出来,如此尴尬场面,他不得不收拾。孔明在生命最后时刻到底做了哪些安排呢?有两个人最为寒心。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提到了7个人的名字。

第一个人的名字,便是孔明的对手司马懿。为了对付司马懿,他不得不为蜀汉的大军作打算。怎么办呢?自己一挂,军中尚无名次可抵挡司马懿。只得退军…

其二,便是处理魏延了。魏延,此前便提出走子午线路,不难看出,魏延是很有想法的。但这也是他最为致命的缺点,为何,蜀中老将皆已死去,魏延几乎没有压制之人,孔明算到他早晚会造反!因此,在他弥留之时,便决定启用马岱将其去除。因此,孔明,提到的第二,第三个人的名字,便是魏延与马岱了。

其四,其五,便分别是姜维与杨仪了。姜维,乃是自己的军事接班人,诸葛亮让他负责断后,经此来历练。而杨仪,作为参军让他先带部队走前路。

最后提到的两个人是谁?

他们分别是,蒋琬与费祎。以下内容摘自史料: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从史料可以看出,诸葛亮在临终之前,看到了蒋琬与费祎的才能,并且安心将自己的手中的大权交于他们二人之手,足见蒋琬与费祎是有独特的本事的,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孔明的确没有认错了,可惜的是他们二人,皆早死,一个病死,一个被刺杀!这难道是上天跟孔明开了一个玩笑吗…,其实在诸葛亮最后的安排之中,有两个人是最为寒心的,他们就是杨仪与马岱。为何寒心呢?诸葛亮并未对此二人,进行官职指派,亦未有提拔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