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糊塌子好吃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老北京有一种本地的火烧类的东西,俗名“糊塌子”。据说,从前它可是北京人家喻户晓的一种地方小吃,也是家庭餐桌上的一个主食品种,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可以当作下酒菜,也可以当饭吃,老幼皆宜。市面上虽然也有卖的,但是经营的店铺并不多,平时也不大容易买到,所以这玩意儿大多是自做自吃,最富风味。

这东西为什么叫糊塌子,因为它是用西葫芦或者胡瓜做的,做出的是扁形的,塌的,因而被大伙儿叫做“糊塌子”,也叫“胡塌子”。

那么糊塌子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将西葫芦或者胡瓜洗净,用擦子把西葫芦擦成细丝,再将葱、香菜洗净控干切成碎末,一同放在盆里。接着把鸡蛋打入盆中,撒入适量的盐、香油、味精、食盐、五香粉,用勺子在盆中搅拌。当看到西葫芦中水分出来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先把面粉倒入盆中,用勺子在盆中搅拌,当面粉变成比较粘稠的糊状时,就是半成品了。把饼铛底部均匀淋上一层油,油热后将调好的面糊用圆勺舀入锅中,成圆饼状,用铲子摊平,不要太厚。等到大约三分钟后把饼铛打开,当底面焦黄时,用铲子翻过来,盖上盖在烙三分钟,等到出锅时,两面呈焦黄色,这个糊塌子就做好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糊塌子不能吃凉的,一出锅就要趁热车,吃的时候,蘸点加了蒜末的酱油,真是外焦里嫩,夹杂着鸡蛋香和胡椒香,实在是美味。

可惜的是,这等老北京的本地小吃,并不怎么出名,卖的也不多,要想吃这个东西,只能碰运气啦。

北京糊塌子就是用西葫芦,鸡蛋,面粉,加葱盐搅拌成糊,上饼铛烙熟,沾着醋蒜汁吃!用其他食材的就不是北京的糊塌子!别的地方也有类似食品,叫什么坨的跟北京没关系,中午刚吃完,北方就叫糊塌子,南方有的地方叫咸食...炒一个西葫芦我吃不了,两个西葫芦做的糊塌子不费力就吃完了。超级爱吃。沾蒜酱或者番茄酱都好吃。

糊塌子必须用西葫芦做,要是用别的做你叫它什么都行,就不能叫糊塌子。西葫芦要多,鸡蛋多,面要少。蘸醋蒜汁吃才地道。北京的没听说蘸蒜和酱油吃。的确是老北京的吃食,我们老家叫摊坨子,最好吃的是红薯叶的,又香又脆,真正纯天然!

正宗的北京糊塌子,可不能放味精,五香粉,香菜,应该放鸡蛋,做出来瓠蹋子的有葱香,鸡蛋香,带着西胡芦清香脆软的口感,可以沾着蒜泥吃,沾什么吃随意,这才是正宗的北京瓠蹋子呢,老北京是蒜和上醋然后蘸着吃,吃起来更好吃。

老北京的糊塌子是用西葫芦洗净后擦成丝,加上一些葱花,然后放几个鸡蛋,再加上一些白面和盐,用水调成糊状,在饼铛上摊成定型并且两面上花的一种吃食。说到糊塌子的确好吃,但一定要做个醋蒜汁,就是把蒜捣碎放到小碗里,倒上一些米醋,吃的时候用糊塌子沾着吃。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晚上都会为第二天的早饭发愁,做来做去也就是那么几样,早上时间紧也不能跟午饭和晚饭似的煎炒烹炸一通折腾,真的很羡慕能把早饭做出72变的 美食 达人们。相比外面买来的包子油条什么的,更愿意在家自己做点早饭吃,毕竟冬天越来越冷了,吃点早饭再出门就会觉得暖暖的没那么冷。

早饭要想做的简单同时兼顾营养丰富和好吃,首先想到的就是糊塌子了,提到糊塌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应该所有人都吃过的吧?作为一种面食,它的做法尤其的简单,说白了就像做煎饼一样,用稀释的面糊弄个圆饼。糊塌子的薄饼一口咬上去既有西葫芦的清香,也有薄饼的韧劲,早上不吃上个二三锅,根本就停不了。

老北京的糊塌子是蘸着蒜汁吃的,现在我更愿意蘸着蒜蓉辣酱吃,作为嗜辣星人,早饭也不能少了辣椒的“滋润”。有人可能会问了,吃了一嘴的蒜啊辣椒的味道咋办?有一种物品要牙刷牙膏,还有一种物品叫口气清新剂,这个就不用纠结了吧。糊塌子的做法说各家都一样也不尽然,毕竟做饭这个事儿本来就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下面我就说说我家的糊塌子是怎么做的吧,和常规做法不太一样,满足肉食爱好者的需求。

【老北京糊塌子改良版】

准备食材: 面粉,西葫芦,羊肉馅少量,尖椒,牛奶,鸡蛋,食盐。

做法:

1、西葫芦洗净后去皮切成细丝,羊肉馅用适量胡椒粉和食盐腌制一会儿,尖椒洗净切碎,尽量碎一些。

2、面粉里加入牛奶,鸡蛋还有清水搅拌,看最后到了面糊的状态就行,然后把腌制好的羊肉馅放进去,再放些食盐,最后把西葫芦丝放入一同搅拌后,再把青椒碎放入搅拌均匀即可。这时要看面糊状态是否要加些水,一般不用,西葫芦遇到盐也会出些水。

3、准备平底锅,这里需要用刷子刷油而不是直接放油,这样既少油而且饼颜色也好看,符合现在 健康 饮食的习惯。用汤勺取出些面糊放入锅中,用铲子把面糊顺时针的转成圆形,等饼的一面金黄后,用刷子在正面刷一些油后翻面就可以啦。(如果想省事儿的可以直接用电饼铛)

这样做出的饼口感丰富,有肉有菜更 健康 。如果有小朋友或者不吃辣的朋友,可以把青椒换成其他蔬菜,比如胡萝卜或者葱花。当然了,如果觉得放肉麻烦或者不喜欢吃肉的,最传统的做法就是最好吃哒。
我是妖夜,爱吃爱玩爱旅行,更爱和你分享美好的一切,喜欢就关注我吧!

多数人认为不好吃,依我看是不会做。首先你得选个合适的锅,不要不粘锅或者炒菜锅,要铸铁的饼铛。饼铛要事先处理好,用食用油擦拭后在炉灶上烧一会儿,放凉后擦去油,重复三到五次。把西葫芦擦成丝,打两个鸡蛋,放适量面粉和盐,不要加水,调成比较稠的面糊,最好用打蛋器搅拌,然后就可以上锅了。锅里刷少量油,一定要刷均匀,把面糊倒入,用竹木锅铲迅速摊开,直到和锅一样大,不要太厚,凝固后翻个面就可以。出锅后切成适当的大小,用蒜泥酱油醋调成料汁蘸着吃。

老北京糊塌子,简单香脆,吃一口就知道是京式菜,零失败!手把手教您老北京糊塌子做法,体验清新淡雅的早餐,蘸上蒜泥、醋汁吃,一个字爽,吃过让你念念不忘,食材:角瓜(西葫芦)鸡蛋,面等,快快和小月月学会做法和家人分享你的厨艺吧

持续分享不同的 美食 给大家!~

老北京糊塌子是我从小就爱吃的 美食 ,再配上一碗疙瘩汤,那叫完美。

糊塌子用料及制作方法都很简单。

小嫩西葫芦两个,鸡蛋两枚,适量的面粉。盐,白胡椒粉。

大蒜一头,用臼子捣成蒜泥,加少许盐,香油调成蒜泥汁。

将西葫芦洗净擦丝,打入两枚鸡蛋,加盐,白胡椒粉搅拌。看稀稠加适量的面粉搅成稀糊状待用。

灶上坐平铛刷点油,烧热后倒入调好的西葫芦糊,摊平,待底面可以用铲子掀起,翻面继续烙制等两面呈微黄色,糊塌子就摊好了,沾点蒜泥汁,那叫一个享受。

糊塌子的取材不止是西葫芦,还可以用黄瓜,小白菜,辣白菜等,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好吃呀!糊塌子做起来方便快捷,还可以放蔬菜,鸡蛋啥的有营养,我家老人孩子都喜欢吃。

没吃过老北京的糊塌子,但我们当地一种面食也叫糊塌子,我感觉基本一样,都是用西葫芦、鸡蛋和面粉为主要食材做出来的。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人不喜欢吃西葫芦,但是极少有人不喜欢糊塌子。由此可以看出糊塌子好吃不好吃了!成功的糊塌子,外焦里嫩、鲜香味美,确实让人很难拒绝!

话不多说了,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做法吧!

所需的食材:
西葫芦、鸡蛋、面粉。
所需的调料:
十三香、盐。
方法步骤:
1.取一个西葫芦,洗净擦成丝,加入 半勺盐搅拌均匀,腌10分钟 。

2.将 100克面粉、2颗鸡蛋、2克十三香 加入西葫芦丝中,顺时针搅拌均匀,做成西葫芦面糊备用。

3.电饼铛中倒入少量油,上下火预热后,加入 2勺(白瓷勺)面糊 ,稍微按压成饼状,然后反复前面的操作,摊满电饼铛。

4.按下“蛋饼”键,待加热结束后翻面, 焖20秒钟 即可出锅。
小贴士:
1.西葫芦要 选嫩的 ,面糊要 稀一些 。

2.油 不要多放 ,煎的时候不粘锅即可。

3.出锅后即可以直接食用,也 可蘸着醋蒜汁吃 ,味道也很好。

糊塌子,用料单纯,做法简单,味道软嫩鲜美,老少皆宜。北方叫糊塌子,也有地方叫(鸡蛋蔬菜)软饼。蔬菜可以是绿叶菜(入面糊前焯一下水好切),也可以是易熟的根茎类的菜,比如西葫芦(用胡萝卜可先整根煮熟再切丝)。

西葫芦切成细丝(也可直接刨丝,不必杀青),用料最单纯的做法是以葫芦丝加鸡蛋、面粉、水、盐调匀成浓稠度适宜的面糊。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变化,比如,如果家里有虾皮也可以加点进去(加之前用水泡一下再挤干水分,去去咸味),可以切点葱花进去增加葱香味(也去去鸡蛋的腥味)。调味比较随意也很个性,可以只撒盐,也可以来点儿胡椒粉。水的用量根据面粉用量而变化,面粉少可以少加水甚至不加水,把所有料搅拌均匀后放10分钟左右,像西葫芦这么水嫩的菜会渗出水分(不用等蔬菜出汁的也给点时间让所有材料融合融合),足够把少量面粉融合成比较稀的面糊。一般在店里吃的糊塌子相对较薄,说明面糊较稀,反之喜欢稍微厚一点的饼就把面糊搅得稠一点。

煎糊塌子最好用不粘锅,或用油滑过普通锅后再舀面糊进去煎,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逐勺煎完所有面糊(一般娃们都边煎边吃),大朋友可以蘸汁吃,醋、蒜泥、酱油(视面糊里所给盐分调整用量),嗜辣的大朋友还可以给点红油(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等不及蘸料就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