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怎样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

如题所述

1、280nm的光吸收法

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标准蛋白质溶液配制的浓度为1.0 mg/mL。常用的标准蛋白质为牛血清清蛋白(BSA)。

2、280 nm和260 nm的吸收差法

核酸对紫外光有很强的吸收,在280 nm处的吸收比蛋白质强10倍(每克),但核酸在260 nm处的吸收更强,其吸收高峰在260 nm附近。核酸260 nm处的消光系数是280 nm处的2倍;而蛋白质则相反,其280 nm的紫外吸收值大于260 nm的吸收值。

3、215 nm与225 nm的吸收差法

蛋白质的稀溶液由于含量低而不能使用280 nm的光吸收测定时,可用215nm与225 nm吸收值之差,通过标准曲线法来测定蛋白质稀溶液的浓度。

4、肽键测定法

蛋白质溶液在238 nm处的光吸收的强弱,与肽键的多少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标准蛋白质溶液配制一系列50~500 mg/mL已知浓度的5.0 mL蛋白质溶液,测定238 nm的光吸收值A238,以A238为纵坐标,蛋白质含量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未知样品的浓度即可由标准曲线求得。

扩展资料: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光谱法(spectrometry)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可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或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或分为能级谱,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自旋及核自旋谱等。

分光光度法是光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外分光光度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