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这个平台可靠吗

如题所述

互助计划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崩溃!

短短三个月,美团互助,轻松互助,一点一滴的互助。

到目前为止,四大互助计划中,只有一个兄弟活了下来。

但互宝的日子也不好过。

从一开始人们寄予厚望,到今天负面新闻不断的尴尬局面,这一切来得太快了!

面对磨刀霍霍的监管,漫天的用户都在质疑。互宝能持续多久?

是时候好好看看你们的共同宝藏了!

我就从互宝前世开始,再到用户投诉的三大罪状“贡献飙升、肆意拒赔、无人监管”,为你一一揭秘互宝真相。

2018年10月16日,梅辛人寿与蚂蚁金服联合推出相互保险。

前所未有的产品形态,背靠阿里这棵大树,让相互保险一经推出就爆全网,短短一个月人数突破2000万。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之后,相互保险因涉嫌使用未报条款费率和误导性宣传被监管部门叫停。

同年11月27日,信美人寿退出,“相互保险”变成了“相互宝”。

只是一字之差。这是一个不同的世界。相互保险是保险,而相互保险是互助计划。

从此,互宝的发展轨迹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但在极低的准入门槛和支付宝的巨大流量下,互宝依然发展蓬勃。

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四个互助计划,吸引了上亿用户加入。

虽然有四个互助计划,但绝大多数人的互助宝指的是重疾互助计划。

这是最初的互宝,参与人数最多,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上亿人的保护。

世界上只有平庸的人才没有名声。

互宝诞生了,很多中国人欢呼英雄的出现!

然而,随着评估金额的飙升,拒绝赔偿的案例层出不穷;

相互口碑崩塌的速度让人无法预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骗局”。

在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中,用户直指相互宝的三大罪过:

为什么份额金额一路飙升,你骗了我们多少钱?

理赔推三阻四,你不赔,你不赔?

改规则单干,却没人监督?

这一切都让人纳闷:互宝,还能走多久?

我无意为胡宝说好话,但我想说句公道话。

我们先放下情绪。我们来列举数据,摆事实,看看互宝罪能不能成立。

我总结了一下过去两年里相互宝的份额金额:

这四个方案中,慢性病人群防癌互助计划和公共交通事故互助计划参加人数较少,分摊的缴费甚至低至零,就这样吧。

老年人抗癌计划最贵,2020年人均缴费已达413.6元。

大病互助计划的增长速度是最夸张的,从2019年初的一个月几分钟到现在的10块左右,暴涨了几百倍!

很多人开始质疑对方的意图。我们要开始割韭菜了吗?

先浇上一盆冷水。互相分享飙升很正常,而且会越来越贵。

前期互宝分享金额低是因为90天的等待期,期间没有重疾补偿;

而且早期的人主要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80后、90后群体。这些长得帅的后代得病的概率很低。

但是随着互誉的传播,很多人觉得真的有用,开始为父母和孩子加入,而老人和幼儿恰恰是发病率最高的群体。

随着等待期的推移和加入人群的多样化,互宝会员的正常发生率就出来了。

因此,2019年,互宝会员全年救助16528人,2020年达到68675人,同比激增315%。

当然,分摊会费不会无限期增加。

根据大数定律,在很大程度上

一旦生病,重疾互助计划可以赔付30万,加上相互宝8%的管理费,40年每年12个月分摊:

30W(1 8%)3%40年12月=20.25元。

可以估算一下,每月供款差不多20.25元,也就是每期10元左右,一年240元左右。

当然,因为重疾互助计划的主要人群还是年轻人,健康要求把身体不好的人挡在外面,所以真实的发病率肯定会更低,分担额也不会达到240。

2020年全年,人均份额仅在91元,不仅远低于相互保险19年承诺的188元,也比买一份一年期的重疾险划算。

以微信去年的微医保重疾险为例。价格最低的十几岁的孩子一年也要96元入住。45岁时,费用飙升至几千美元。

一对比,差距明显。

相对于重疾互助计划,去年老年防癌计划的金额也就400多一点,显然更夸张。

但不能断定其中有猫腻。旧版互宝的用户是60-70岁的老人。

年龄越大,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更何况老人想要一份保障,选择不多。

如下,我选了一份低成本的癌症保险;如果也得了癌症,交10万,但是每年要交1500的保费。

老年互宝一年才414,但已经不错了。

心价了?!

不过3月最新一期的分摊费用已经接近30元,今年的总费用也肯定远超于去年的414元。

因为老年版相互宝目前只有三百多万人,极不稳定,费用增长空间会大得多。

但肯定不会比买保险还贵,因为除了风险保费,保费还包括了渠道费用、运营成本、利润等,而这部分费用互助计划都大幅省下。

虽说钱都是我们分摊的,相互宝不出一分钱;

但是每一个分摊案件,支付宝都要收取分摊金的8%作为管理费用。

2020年,相互宝一共收取了7.29亿管理费,分别用于:

平台负责人邵晓东如此说:相互宝8%的管理费已经是行业最低水平,所以目前平台尚未实现盈亏平衡。

这边,相互宝在哭穷;

但另一边,用户们却不买账,质疑声从未停止。

主要的互助计划管理费一般都在6%至8%之间,这没有行业标准、相关法规界定;所以很难断定是否合理,那我们就继续来对比下。

先来看看很多人反感的保险,在去年4月的保险中介发展高峰论坛上,原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直言:行业协会公布数据表明非寿险公司管理费用将近40%,人身险公司管理费用将近20%,有的是19%或者17%,很不透明。网络互助管理费用相对比较低,也是透明的。

但这好像也说明不了什么,人民群众反而更愤慨:都是一丘之貉!

这话好像也有几分道理,那我们换个参照物。

不知道大家平时捐款时,有没有想过那些慈善组织会留下多少运营费用?

我国慈善法第六十条明文规定: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

相比之下,相互宝8% 的管理费,很难称得上“贵”。

其实可以先停下吐槽,好好理清下思路,一个案例中,相互宝最多就是收取2.4万管理费用。

除了日常运营费用外,每一个案例都需要实地走访。

过去一年里,相互宝2000余名调查员走访了4.5万家医院、800多家医保机构。

就算相互宝真的可以从中获利,一个案例又能赚到多少钱?

这还要被上亿用户盯着,冒着稍有不轨就会名誉扫地的风险。

这笔生意,真的做不来。

所以,我认为相互宝罪名一不成立。

相互宝越来越贵,这是事实,但这是正常的增长,并没有骗我们的钱。

我们之所以无法接受,是因为最初的费用让我们对相互宝有错误的预期。

给大家一个发自肺腑的建议:如果你有保险等保障,相互宝可以退,因为还会越来越贵。但如果你拒绝保险,相互宝绝对值得选择。

但必须强调,我一直拿相互宝和保险的费用对比,只是为了让大家听进去我这个建议,并不是想证明相互宝会更好。

保险接受法律严格监管,且有国家兜底;互助计划除了费用更低外,其它都不能保险相提并论。

美团互助、轻松互助、水滴互助说停就停,需要考虑这几千万用户的意见吗?

他们,连发出声音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费用只是其次,关键是这东西真的有用。

很有意思,对于相互宝,有人认为它滥赔,也有人认为它在肆意拒赔。

先来了解相互宝互助金申请全流程,具体如下:

前前后后一共6步,环环相扣,非常严密。

但这真的就能保证每一个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判决吗?

随着救助人数飙高,相互宝“肆意拒赔”的案件越发常见。

每个月分摊医药费,我为人人;是为了当自己落难时,人人也能为我。

现在,保得了别人,却保不了自己?

小心!我细细研究了多个拒赔案件,总结出了相互宝最常见的三大拒赔情况!

情况一:不符合健康要求

2018年12月,云南成员唐某因意外摔伤而陷入深度昏迷,符合救助范畴。

但相互宝调查发现唐某在两年前因为皮肌炎连续服药3个月,与健康要求中的“近两年内是否连续服药超过30天“不符,拒赔!

唐某家属认为这与意外事故并无联系,于是发起赔审申请,但最终不堪舆论压力而主动撤销。

情况二:不符合疾病救助要求

2020年10月,成员胡成因主动脉壁间血肿陷入深度昏迷。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为胡成使用呼吸机。在连续使用27小时10分钟后,医生拔除呼吸机观察病人情况,50分钟后再度恢复呼吸机使用。

相互宝认为,虽然病人前后使用呼吸机时间超过96小时,但存在医生中途拔下呼吸机的情况,不符合条款中“持续使用”的要求,拒赔!

而医生认为这是正常拔管疗程,属于持续使用情况;

于是胡成儿子申请赔审团介入,但最终以0.01%极微弱的劣势未能通过。

情况三:不符合条款其他约定

2020年11月,河南成员张某外出买菜时倒地猝死,医院出具的死因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问号表示怀疑,因为心梗需要更详细的后期检查)

但因张某在短短的40多分钟后就去世,家属没能提供医学诊断证明、心电图报告单等证明材料,相互宝拒赔!

同年10月,成员余工军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由于就诊医院不符合条款中的医院要求,相互宝拒赔!

余工军随即申请发起赔审团,得到大部分赔审员支持。

相互宝来来去去的拒赔案件,都绕不开这三种情况。

你可以说相互宝这些理由奇葩、不近人情、在玩文字游戏,但你不能否认这都在规则之内。

你说摔伤和因皮肌炎服药有什么联系?

没有,但不符合健康要求,这个加入行为一开始就是无效的。

你说人都病成这样,都没了,还这么死板要证明资料!?

但如果这次赔了,那下一次呢?

这个口子一开,相互宝的健康要求、规则条款就形同虚设。

最后的结果就是健康人群退出,身体情况欠佳人群涌入,分摊金持续飙高,相互宝走上崩盘。

成员0费用就可以加入相互宝,相互宝是没有资金池的。

给钱时才有机会“赚取”8%的管理费,而拒赔有什么好处?只会落得一个坏名声!

相互宝设计严密的审核程序,一板一眼遵守救助规则是对我们所有成员的钱负责。

而对于极具争议的拒赔案件,相互宝巧妙设置了赔审团制度,将最后决定的权力交给了公众。

即使最后都无法通过,相互宝还有一个爱心互助通道 -- 相互帮,让成员可以自愿为病人捐款。

追求规则之上的成员,相互宝严格的赔付标准符合你们的要求;

而希望有更多人情味的成员,则可以通过相互帮来帮助病人,这岂不是都尽如人意了?

在我看来,应该做的,相互宝都尽力去做到了。

相对于恶意拒赔,其实相互宝滥赔更符合逻辑,

因为每通过一个案件,相互宝都会“赚取”8%管理费嘛。

于是,这种观点也曾大行其道。

B站上有一个热门视频:【相互宝】我积功德都能被你截胡,真有你的,up主言辞激烈斥责相互宝该赔的不赔,那些甲状腺癌等小病就滥赔一通。

前年微博、知乎各平台,甚至还有“植入甲状腺癌骗取互助金”的谣言。

这些言论完全经不起推敲,前者连基本规则都没有搞懂,后者没有医学常识可言,但都成功激发了无数网友的义愤。

想什么呢?跟着骂就完事了!

但从申请流程来看,申请人想要获得互助金并不容易。

经过初审、调查员实地走访、终审后,每一个案例还需要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在整个公示过程中,任何人都有监督举报的权利。

我随意打开最新一期分摊,申请人的证明材料都是具有较高公信力的。

如果相互宝有意滥赔,完全没必要将审核流程设计得如此严密;反正不是自家的钱,一律赔就行了。

但有没有存在这种可能:申请人明知身体有问题了,但仗着没有留下任何就诊记录,而去加入相互宝?

一定会有!

这是一种逆选择,风险状况较差者会更倾向于加入保险、保障计划等。

相互宝严格的审核,就是为了堵住这方面漏洞。

在我看来,骗保的行为可能会存在,但相互宝放纵滥赔的可能性很低。

加入这个游戏,就得按照规则来玩。

所以无论是分摊金上涨,还是严格的赔付制度,我都没有想过退出相互宝。

但足够让我一票否决相互宝的是 --似保险而非保险的相互宝,一直处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无人监管状态。

这意味着,规则,相互宝可以自由修改。

前面我已说,相互宝拒赔都是在规则之内。

但申请人如果就是不服,你怎么也得给人家进一步申诉的权利吧?

银保监会没权管,民政部门不担责,那我们只剩下一条路 -- 起诉。

不过这条路,依然走得艰难。

相互宝条款中关于争议处理,如下描述:

但区区一个基层西湖法院,面对全国各地接连不断而来的起诉资料,显然处理不过来。

西湖法院本来想挣扎一番,冒着风险自己裁定自己没有管辖权;然而杭州中院一纸裁定下来,认定就是由西湖法院管。

一名相关律师如此说道:相互宝的队伍,我排了一年。给立案部门打了无数个电话,给委托人解释了好几次,终于今年发现电话再也没人接了。

没有监管部门,没有对应的法律制度,用户就只能赤手空拳面对蚂蚁集团。

可笑蚍蜉撼大树,究竟谁才是蚂蚁?

2019年12月,相互宝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发出一则《保障及规则优化》公告:将删除轻度甲状腺癌和轻度前列腺癌保障、延长癌症等待期等。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接受,或退出。

按照相互宝的说法,调整规则必须经过5个步骤,其中第3步就是征求全体成员意见:

但是作为“相互保”的第一批成员,我当时并没有收到相互宝的任何通知,身边朋友、同事不少都表示不知情。

在相互宝贴吧中,有一位网友发帖控诉:参加了相互宝659天,现在患有甲状腺癌却被拒绝。

这个用户加入了相互宝近两年,每个月都规规矩矩分摊费用;但待到自己需要帮助时,却是一句“已修改规则,不在保障范围内”。

这对她来说,公平吗?

不符合健康要求,这是相互宝拒绝给予互助金案例的一大理由。

于是,你为了避免这种悲惨遭遇,翻出人生以来所有就医记录,一字一句来核对健康要求。

做到这个地步,怎么也没问题了吧?

但如果告诉你:相互宝的健康要求以后可能会变化,你的身体情况还得符合最新要求!你怎么想?

相互宝至今已经修改了两次健康要求,现在是自2020年6月才开始的 V3 版本。

但就算你是两年前就加入相互宝了,现在要想申请互助金就得符合最新的V3版要求。

客观说一句,相互宝过往两次修改健康要求是在有意放宽的。

比如在关于肝炎描述上,相对于V2版的一刀切,V3版表面上条件更多,实际上是让乙肝小二阳、丙肝、甲肝、戊肝等患者都有机会加入。

但这仅是过去,不代表未来。

也许将来某一日,相互宝觉得分摊金太多导致用户纷纷退出了,就收紧健康要求,我们找谁说理去?

从2011年首家“互保公社”(即后来康爱公社)的成立,到今日,一家家巨头相继倒下,互助计划要迎来终章了?

只有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相互宝才可能继续走下去。

1、监管何时介入?

去年九月,银保监会曾点名相互宝、水滴互助等互助计划为非持牌经营,存在涉众风险。

蚂蚁集团也在招股意向书中表示“如因各种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续经营,则蚂蚁集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

连自己都清楚,合规性是一个疑问。

没有监管,不行;但如果纳入监管,互助计划又会面对未知的监管成本。

所以,美团互助这种与主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互助计划,早走为上策。

水滴屡屡传出要赴美IPO,估值已达100亿美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壮士断臂,及时关停“不清不楚”的水滴互助也正常。

虽然监管的介入,一定会给相互宝带来阵痛,比如收紧其修改规则的权力,要求更透明的信息公开等。

但这才能让相互宝有生存的名分,一个近亿人参与,每月动辄几亿资金流转的大盘,却没有任何监管,是很难长存的。

至于那些“动了保险的奶酪,监管忍不住要下手”的阴谋论大可以消停。

金融行业非比寻常,监管一定要防微杜渐,忧在未萌。别说p2p的前车之鉴了,你的199小黄车押金要回来没有?

相互宝在年初时还有过亿人,但如今最新3月分摊人数只有9463.5万,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众人参与,抱团取暖”的互助计划,一定要有足够多的人,才能玩下去。

当人数少于 324 万时,相互宝就有权主动终止计划。

觉得跌到300万遥遥无期?

水滴互助最高峰时曾号称有1.3亿 用户,但关停时已经萎缩到1200多万。

人数迅速减退,归根结底是因为用户粘性极低。

这些互助计划无一例外都是以“超低价格”为噱头吸引用户,或者你玩个集五福、花呗红包也可能被引导加入。

请问,健康要求、条款规则都提示清楚了吗?

这部分用户连健康要求、每月何时扣钱、分摊金怎么计算等基本规则都还没有搞清楚,对相互宝是没有任何信任可言,任何“分摊金上涨、拒赔"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他们退出。

以各种噱头、套路来吸引用户,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虽然让相互宝、水滴等互助计划迅速崛起。

但最终都会遭到更痛的反噬:口碑在崩塌,人员在急剧流失。

不过相比于水滴互助这种”最高峰时号称有1.3亿 用户,实际分摊最高都不到三千万“的注水王,相互宝却是实打实的一亿用户。

如果多点真诚,少点套路、规则条款提示更明确些、别动不动就改规则......一步一步,总能重拾公信力,挽回用户的心。

逆风翻盘,相互宝还有机会!毕竟在国人的生活中,支付宝份量还足够重。

我们接班人都知道,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正道。

相互宝说我们在亏本运营,这点我信了。

那么,相互宝靠什么持续发展?难道一直为了“人间有大爱”的理想而坚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论是相互宝,还是水滴、轻松互助,都是有自己的商业三部曲:互助吸引流量 → 用户接受教育 → 往保险、大健康服务转化。

在相互宝中,保险产品的销售入口处处可见

相互宝不仅能迅速积累用户,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这一亿人的保险意识。

这种销售模式,比线下靠送油、送米、送挂历来卖保险的方式高明得多。

既能赚钱,又能帮到贫苦病人,这种做法当然无可厚非!

但看似是一条康庄大道,实则走得并不轻松。

水滴互助、轻松互助有自己的保险平台,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关停。

现实告诉这些巨头,通过互助引流保险的方式未必有效;或者说效果一般,还不足够让他们冒着监管、负面舆论缠身的风险坚持做下去。

中国人排斥保险,是觉得保险贵、处处暗藏陷阱;

而且保险又是一种决策周期长、交易低频的产品。

在这种大环境下,光是简单粗暴解决前端流量是不够的。

我们中国人不害怕因病返贫吗?不想有一份保障吗?

你光是甩几个悲惨心酸案例过来,就附带购买链接,这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更优质的产品、更透明的价格、更精细的服务。

通过互助为保险服务引流,这条路也许走得通,但肯定走得不会轻松。

8934、21235、108802,这分别是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相互宝成立以来救助过的人员数量。

如果你对这些数字没感觉,可以看看相互宝中的爱心足迹。

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一个个险要支离破碎的家庭。

相互宝越来越贵是事实,严苛到不近人情的规则也是事实,但它帮助了10万个家庭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相互宝有超过一半的成员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别说商业保险,他们很多人可能连医保都没有。

所以相互宝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对他们来说,依然值得选择。

不过,相互宝更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保障,而不是我们孤注一掷的寄望。

我是深蓝君,专注保险测评,日常科普保险干货。

保险里的坑数不胜数,我们老百姓真的防不胜防。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我呕心沥血整理了一系列知识干货,欢迎自取!

「产品榜单」:每月更新四大险种最高性价比产品排行榜!

「投保指南」:儿童、成人、老人各年龄段科学投保指南,还有价值169元课程免费赠送!

「防坑攻略」: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寿四大险种最全避坑攻略!

「保险方案」:年收入5万、10万、20万、50万家庭不同需求的保险规划方案。

「疾病核保」:乙肝、结节、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快速投保指南。

「社保手册」:全国各地医保报销、养老金领取等详细解读,全网最全社保使用手册!

推荐阅读:

理赔大揭秘!保险公司是怎么调查个人资料的?

风波中的相互宝!半个月超170万人退出,其中有你吗?

保险都是骗人的?专家:别再陷入这6大理赔误区

20万换一根手指!为了骗保,他们究竟可以对自己做到多狠?

保险买了没几天就得了癌症,我被保险公司查了个底朝天......

月薪3000,也能买上身价百万的保险?来自业内人的超省钱攻略

从怀孕到生娃,用对了社保多拿两三万!手把手教你

辞职了,社保怎么处理?打了61次社保局电话后,写了此篇

很多人医保卡都用错了!学会这6种方法,看病更省钱

社保交 15 年和 25 年,结果有什么区别?不交社保后果严重吗?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支付宝的相互宝怎么样?

谢邀,首先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相互宝。相互宝是支付宝上一项互助共济服务,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加入时无需付费。加入后,如遇重大疾病,可享最高30万或10万不等的互助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全年的费用不超过188元。至于你提到看到很多人这一次晒得3分钱,3分钱是一次分摊的金额,每个月会有两次分摊,一年会有24次分摊。按照支付宝的承诺,2019年公摊费最高是188元。那这一次的3分钱是怎么来的呢?按照分摊规则,当期人均分摊费用=(互助金总额+10%的管理费)/ 公示时计划内总人数,当金额不足0.01元时按0.01元进行扣款。这次分摊总金额3300000,超过1100多万用户(11313347)参与互助分摊。若分摊的钱有剩余,剩余的资金将严格按照《蚂蚁相互保成员规则》5.2条中的规定来使用,比如用于抵扣后续案例的分摊费用,并定期公示结余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有的小伙伴发现自己这次没扣款,因为这期公示中的互助对象为原“相互保”成员,按照规则,其互助金分摊由所有“相互保”成员共同承担。而新“相互宝”成员不承担旧有计划中的分摊费用,发生意外或大病也不需要原“相互保”计划中的成员参与分摊。原相互保成员,参与此次分摊,金额0.03元。12月7日公示前升级、加入相互宝的,无需分摊。12月7日公示后升级、加入相互宝的,此次分摊也由蚂蚁出钱,先扣款0.03元,后会返还。此后在12月31日前加入、升级相互宝的,在2019年1月31日之前都免分摊费。有部分相互宝成员发现在本次分摊中扣除了公摊费,该用户是从“相互保”升级到“相互宝”的新“相互宝”成员,在升级成功后5个工作日内,扣划的分摊费用会退还到该成员支付宝余额账户中。至于你问到的,相互宝到底怎么样。可以这么回答,事实上,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特质的互助型共济服务——相互宝,有以下四大特点。所以,相互宝还是很值得加入的,毕竟平时没事就当做做公益,帮助他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