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和白矮星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最终阶段之一。当一颗质量不超过1.4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耗尽其核燃料后,它可能会经历超新星爆炸,最终可能形成白矮星。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的另一种结果。中子星也被称为脉冲星,它们具有与太阳相当的质量和仅有约10千米直径的极端紧密的体积。这种天体拥有极高的密度和压力,以及强大的磁场。脉冲星每平方厘米的物质重量可达一亿吨,自转周期范围从1.56毫秒到8.5秒不等,快的每秒可转600多圈,慢的则每8.5秒转一圈。与之相比,地球自转一圈需要86400秒。脉冲星可以是单星,也可以是双星。大多数射电脉冲双星系统由一个中子星和一个白矮星组成,而双中子星系统较为罕见,目前记录的仅有6例。这些双星系统中的中子星轨道周期通常在一天左右,轨道速度可达光速的0.1%,即每秒3万千米。目前尚未发现由黑洞作为伴星的射电脉冲双星系统。
白矮星主要由碳和氧组成,自身不产生能量。它们依靠极端高密度物质产生的电子简并压力来维持稳定。白矮星不进行自转。
中子星由核子组成,通过引力相互作用保持结合。它们自转速度极快,磁场旋转时会产生无线电波。中子星是由白矮星在红巨星阶段之后压缩形成的,具有较小的体积和极高的密度。
白矮星是中低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中心因温度、压力不足或核融合达到铁元素阶段而停止能量产生。恒星外壳的重力作用会压缩恒星,形成一个高密度天体。
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原子核间的电荷斥力将无法抵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形成中子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