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与姥姥有区别吗?

如题所述

外婆和姥姥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指的是自己妈妈的母亲。在中国,对于自己妈妈的妈妈的称谓,不同的地域和文化,有着不同的叫法。一般来说,北方人叫姥姥,同时也是对老年女性的尊称,即便是一个不相识的老年人也可以尊称为“姥姥”。而南方人对应的称呼是外婆。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地方的语境里,姥姥会用在骂人的话里面,而外婆则很少被使用。

一、论年纪,外婆比姥姥要大得多

外婆作为外祖母这个意思的词语最早出现在唐代,释道世的《法苑珠林》中就写道:我是汝外婆,本为汝家贫,汝母数从我索粮食。

而姥姥这个复音节词,在元代之前并不存在。最早它只是以姥的形式出现,读音也不是lǎo,根据《广韵》注音,姥,莫补切,也就是mǔ。

到了元代,姥姥这个复音节词才出现,最早见于《全元南戏·高明·蔡伯喈琵琶记》,只见老姥姥和惜春养娘舞将来做甚幺?这里的姥姥是嬷嬷的异形词,是老妇、老女仆的意思。

而一直到了明代,有书面文献证实的表示外祖母的姥姥才明确出现在沈榜的《宛署杂记》中,外甥称母之父曰老爷,母之母曰姥姥。在这之后,姥姥表示外祖母意思的用法才在文献中多了起来。

二、论含义,姥姥比外婆更复杂

姥姥的意思很多。

除了称谓以外,北方口语中使用较多的两个词义,一是表示反驳、生气、愤怒等感情色彩,比如去你姥姥的,有点骂人的意思。二是表示任何人,比如姥姥来了也不好使。

另外姥姥还有接生婆的意思,比如清代《侠女奇缘》这部小说中写到,她就给她找了个姥姥来瞧了,瞧说是喜。

也可以与消息组合,形成名词短语,表示消息人。比如清代张杰鑫在《三侠剑》中写道:二位贤弟,只知难进九龙山,谁知还有消息。若知有消息,闸口外现有消息姥姥,为何不叫他来?

相比于姥姥一词的复杂,外婆的词义就很单一了,从出现开始一直到现在,它都只有外祖母这一个意思。

三、论分布,姥姥和外婆各有主战场

姥姥这个称谓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至河北、山西北部,另外,在山西南部、河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也有分布。

外婆这个称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南方方言地区,四川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区域的叫法也是外婆。

姥姥的女儿:姨母/茙母/姨妈。对称:甥女/甥男。

姥姥的女婿:姨父/茙父/姨爸。对称:姨女/姨男。(大姨子/小茙子之子)

姥姥的儿子:舅父/舅爸。对称:甥女/甥男。

姥姥的儿媳妇:舅母/舅妈。对称:姑女/姑男。(大姑子/小姑子之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6
外婆和姥姥是两种不同的称呼,分别表示母亲的母亲和父亲的母亲。

外婆是指母亲的母亲,也可以称为“外祖母”。外婆在家庭中通常是母系亲属中的长辈,对孙辈有着特殊的关系和责任。外婆的称呼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普遍使用的。

姥姥是指父亲的母亲,也可以称为“姥母”。姥姥在家庭中也是母系亲属中的长辈,对孙辈同样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姥姥的称呼在中国南方地区和部分地方性方言中比较常见。

这两个称呼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但总体来说,它们都是指代祖辈中的女性长辈。
第2个回答  2023-09-09
外婆和姥姥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指的是自己妈妈的母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