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轧神仙?轧神仙是什么地方产生的?

在苏州听说有轧神仙,什么是轧神仙?

“轧神仙”是几千年吴文化的活态传承,被称为“苏州人自己的狂欢节”。

石路银河广场上的 “老街坊”集市,汇聚了众多老字号商家。得月楼、松鹤楼、采芝斋等集中进驻,吹糖人、葫芦绘、木刻年画等老手艺作品的展示,无人咖啡机、无人冰淇淋机、家庭碾米机等智能产品的体验,“姑苏吆喝”、Cosplay、《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合唱等现场表演,都让前来“轧闹猛”的市民在尽享“轧神仙”欢乐氛围的同时,也近距离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轧神仙”是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苏州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生日。在这天,吕洞宾要化身下凡,点化世人。郎中、小贩、乞丐、挑夫、香客等都可能是他的化身。因此,大家都要到神仙庙去进香,到人群中去挤挤,希望“轧”到神仙,交上好运。

商贩也趁机赶来做生意,各类商品都会加上“神仙”二字沾上“仙气”。“八仙”卡通形象、“轧神仙”Logo、历届“轧神仙”老照片将“老街坊”布置得格外有节日氛围,一开街就人潮涌动,身着古装的商家们,热情地招待八方来客。

现场,在以“匠”为主题的展示区,吹糖人、葫芦绘、草编、木板年画等如今已难觅踪迹的老手艺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让民俗文化氛围更为浓厚。

甜蜜多样的糖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礼物,手工艺人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经过短暂构思,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面前的石板上,孩子们兴奋又好奇,看着糖液凝固成为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各种图案,体验到了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栀子花白兰花”,挎着竹篮的卖花女子用清脆的吴侬软语沿街叫卖,这是“老苏州”儿时最清香的记忆,除了各类商品的展示销售,“老街坊”中穿插进行快闪表演,其中极具苏州特色的“姑苏吆喝”让人格外惊喜。

家住采香花园的“老苏州”王老伯一早来到活动现场,作为每年参与“轧神仙”的活动铁粉,他直言,今年活动中新增的科技元素让他大开眼界。

此次“轧神仙”活动首次引入了“新零售”概念,在“老街坊”以“智”为主题的展示区中,无人售货、无人收银、无人配送等技术都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零售模式体验。

5G“轧神仙”体验活动人气火爆。石路银河广场内安装的全景摄像头,对活动现场情况进行全景视频采集,通过5G 技术实时将画面传送至VR“轧神仙”体验点。除了在石路地区能体验到5G“轧神仙”的活动乐趣,身在园区苏州中心体验点的市民佩戴上VR眼镜,也可以瞬间“穿越”空间限制,身临其境地看到“轧神仙”的现场情况。“轧神仙”依靠科技手段,“走”出石路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0
轧神仙一词为苏州方言,意思为人多拥挤,轧在苏州方言为人多拥挤的意思,相当于挤,苏州人有轧闹猛一说,该词最早起源于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的生日,据说吕纯阳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贩,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交上好运,这样你挤我挤的,叫作“轧神仙”。

轧神仙庙会起源于南宋,历经元、明,到清代尤为兴盛。自宋朝以来,传说道教上八仙中的吕洞宾每年在生日那天——农历四月十四,都会乔装打扮成普通人,来人间为百姓治病消灾。就是所谓八仙中的一仙——吕纯阳。吕仙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称“ 吕祖”。吕洞宾在八仙中是核心人物。在 江南民间几乎家喻户晓,传说颇多。相传吕仙发誓要救度天下众生,方始升天。他不仅浪迹人间,乐为百姓治病解难,灭妖除害,而且为人随和,性格幽默,是世人心目中见义勇为的神仙救世主形象。所以,在他生日前后这3天,人们都到神仙庙去祭拜,希望遇到他,因为人多,“轧来轧去”很热闹。后来,这个民间宗教活动逐渐演变成一个大庙会。

福济观本在小巷深处路窄处很是清静,一下来得人多了,倒也显得拥挤热闹,于是不小心就有了人挤到人了。苏州人天性温和,也不乏幽默,加上都是乡里乡亲的,即使被挤了,也不过笑一笑,再说恰逢神仙生日,也就打趣说“就算被神仙轧到了”讨个口彩。因为苏州方言里拥挤称为“轧”,因此形容这种拥挤的现象,也就有了“轧神仙”的说法了

2005年起轧神仙变为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届时,神仙庙附近小摊林立,各色小吃、工艺品、花鸟虫鱼,应有尽有。金阊区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营造商业氛围,重建了南浩街,新建了神仙庙,请进了八大神仙,并把原先在福济观有吕纯阳独享的香火。也让众仙共同享用了。现今,南浩街已成为 苏州传统风味小吃、特色食品、民间工艺品、日用小商品以及花鸟鱼虫、古玩绣品等“苏”味极浓的市井文化集萃地,承载了历代苏州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南浩十八景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是苏州旅游的新热点。

苏州的福济观,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原址在阊门下塘街,但因年代久远,早已不复存在。文革后,破除四旧,寺、庙、祠、观、庵等建筑被混淆统称为宗教建筑,很多百姓也就再也分得清观和庙的区别了,因观中供奉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洞宾),吕纯阳又被中医奉为祖师,观中道士也假借吕洞宾名义为百姓祈福祛病,故常有贫困的百姓前去求治,这福济观在苏州百姓之中也就有多了吕祖庙、神仙庙的叫法。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生日,好道者也会相约去福济观进香祈福,看到去福济观的人多了,小贩和江湖郎中们也想借机做些生意。因见观里供着神仙,就想靠着神仙也发个小财,于是就将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东西,说成了 神仙糕、神仙水、神仙帽、神仙服、神仙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10

轧神仙是中国每个不同的地方为了祭祀地方上的英雄神话人物而产生的定期巡游活动。

古时候,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英雄人物,为了保一方平安,为了广大老百姓的安定生活,艰苦奋斗,舍身往死,有的英雄人物可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当地的老百姓不会忘记他们,代代相传,源远流长,结合当地民族传统和文化风俗,就形成了一种轧神仙的祭祀活动。

老百姓通过轧神仙活动缅怀历史上先辈的同时,也祈求当地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有的地方的轧神仙活动非常庞大,已经列入当地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参加,既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又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与时俱进,开创新时代。

轧神仙

第3个回答  2020-02-10
农历四月十四,也是苏州人特有的传统习俗——“轧神仙”的日子,放眼全国,大概也只有苏州人会在这个日子举办一场属于百姓的全民狂欢节了。
轧神仙的精髓就在于这个“轧”字,这个字在苏州人的日常生活里经常出现,暗中观察、揣摩叫做轧苗头,大姑娘小伙子谈恋爱叫做轧朋友,一窝蜂凑热闹呢叫做轧闹猛。到轧神仙这一天,可就是你轧我我轧你,大家一起出门轧闹猛。

说起这个节日,那就不得不提曾经跨过山和大海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了,在苏州阊门内下塘、皋桥东面,有一座福济观,供奉的就是这位吕祖,苏州百姓也称之为神仙庙,轧神仙轧的,就是这个庙里的这位神仙。

但其实呢,这个神仙庙的由来却是因为一场误会。

原来这座庙最早叫李王祠,是为祭祀曾在苏州担任刺史的唐代宗室李王而建的,后来祠改为庙,但因为苏州话里“李”和“吕”同音,老百姓传来传去就变成了吕祖庙。

因为这位吕神仙身背藏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到处为凡人消灾祛病,所以苏州人将他尊奉为医药业的祖师。而农历四月十四据说是他的生日,所以每到这天,整个苏州城,甚至还有从上海、无锡、常州等地专程赶来的男女老少,大家一起蜂拥而至。

人一多商机自然就多,因此很多人也会趁机在神仙庙的四周摆摊卖东西,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了人山人海的固定节日。

善男信女们除了进香祭拜,还在人群中寻觅,希望能“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找到那位混迹在人群中微服私访的吕仙吕洞宾。

传说吕仙这天会化身各种各样的形象,可能是富贵的公子哥,也可能是衣衫褴褛的乞丐,他来到凡间,一边游戏人生,一边要是看见身患重病的人虔诚烧香,常常会被诚心所打动,出手救度,疾患就不治自愈。

大家在人群里轧来轧去,希望的就是能“轧”到吕仙,沾点仙气。
第4个回答  2020-02-10
苏州地区传统民俗节日 轧神仙 农历四月十四 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八仙”之一)的仙诞,俗称“神仙生日”。这一天,前往阊门神仙庙进香者甚多,传说吕洞宾在这一天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难愈者,往往有缘得到治疗,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称“轧神仙”。现已成为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 曝书翻经 农历六月初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各寺庙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来世可转男身”。 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惚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惚浴)是日将小猫小狗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吃雷斋素 农历六月廿四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吃“雷斋素”,就是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据说可以消灾避疫保平安。以前,苏州人吃“雷斋素”,一般从六月初一开始至雷尊生日结束,历时将近一个月。开荤这一天,观前街上的松鹤楼菜馆此时特别推出时令面点——卤鸭面,因此,苏州有句歇后语:“雷斋素开荤——卤鸭面。”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又名女儿节。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