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与南宋之间的崖山海战算是真正的海战吗?

如题所述

南宋后期襄阳十年硝烟,抗过金,挡住辽,南宋再无法招架忽必烈的骑兵一族,最终忽必烈灭南宋建元朝。南宋最后的绝唱——崖山海战,似乎显出这个王朝姗姗来迟的悲壮血性和尊严,然而却成为了中华之殇,甚至还有人认为崖山海战后再无中华。

襄阳十年硝烟
古代的襄阳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基地,地处汉水中游的平原腹地,这导致襄阳易守难攻,而蒙古骑兵一族想要攻克此地也是费尽心思。骑兵一族多擅陆战,水战对于他们来说就比较棘手,面对这个临汉水之地要选择强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襄阳十年硝烟最重要的原因。
睿智的忽必烈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继承了爷爷的遗愿一统中原,而蒙古一族能够拿下襄阳全都要靠忽必烈。他非常清楚要想功课下襄阳这块战略之地,一定要从周边入手,将襄阳的后悖之力给断了,打断襄阳的补救,所以忽必烈与他哥哥商量先攻下四川、荆湖之地,然后再围困襄阳。
忽必烈在襄阳牵制南宋的军队,他的哥哥蒙哥可汗就去攻打四川,他们决定在占领四川之后一并拿下大理,北上与忽必烈的军队汇合,从而形成对襄阳的包夹之势。忽必烈的计谋是好的,但是无奈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没有算到四川也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蒙哥可汗不但没有顺利拿下四川,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有传言说,蒙哥可汗死前怨气难消,更是发毒誓命令手下今后必须血洗成都为他报仇,足以见蒙哥可汗对四川的仇恨之心。

忽必烈
南宋最后的平静
忽必烈的哥哥攻打四川不成,这消息一传到南宋朝廷就有人觉得这是个机会与蒙古骑兵一族“和谈”,于是贾似道抓准机会派人与忽必烈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南宋迎来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其实忽必烈攻打南宋势在必得,怎么可能放弃,只不过是假意和谈,暗度陈仓,在襄阳城外借机筑垒置堡,而南宋似乎已经麻木,朝廷以退再退,最终导致退无可退。
绝唱之战
等到南宋朝廷反应过来,蒙古骑兵已经呈压倒之势了,南宋真是退无可退。吕文德这位南宋末期的硬汉,在前线与蒙古一族奋战了30余年,可以说是保下南宋这么多年的功臣,而他晚年唯一一次也是最错误的决定就是同一忽必烈在襄阳城外置榷常的要求,所以一直到最后他带病上阵、被蒙古族军队重重包围,都没有投降,为他错误的决策买单,也为了南宋而战。

忽必烈攻下襄阳之后,意味着南宋最后的堡垒也被拿下,这个朝代也将正式陨落,而在它正式下坠前,沉寂了百年的血气和尊严却展现了出来。宋末三杰带领着南宋剩余的势力准备背水一战,最终在广东崖门镇上演了历史上最悲壮的殉国之战——崖山海战。
元军以少胜多
崖山海战据史料记载,宋军20万打元军2万,1000艘船打50艘船,最后宋军全军覆没,数十万人投海殉国。要说海战作为骑兵的蒙古一族绝对抵不上宋军,但最终为何是宋军溃败呢?这就与忽必烈的战术有关,搞突袭、搞迷惑、直接怼宋军的主战舰,让宋军自乱阵脚,而宋军消极的防御战根本无法招架这样的战术,最终失败。
十万烈士投海殉国?
关于十万宋军投海殉国的说法,尽管宋史有记载,但认真的考究其实是有夸大成分的,毕竟宋军最后失败了,俘虏了十数万,也有大部分可能是元军杀死的,也有大部分是战死的,而最后肯定有殉国的烈士,但肯定没有传文中那么多。

崖山海战真是中华之殇?
直到现在都有不少人认为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意义上第一次洗牌,而这场战役确实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南宋之前,朝代更迭大多是姓氏的家族的转变,而南宋之后是种族的转变,这也让传统的中国皇统断绝,让以往我们称之为夷狄一族成为了统治者。
有人说这是中华之殇,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在此之前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先进的政治制度(皇权已经开始受限)等都被打断了,元朝回到了曾经那个高度集权的制度时代,逐渐走向封闭保守的时代。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太过片面,南宋的灭亡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朝代更迭,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因此而断流,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来都是单流传播的,而是不同文化融合而来,绝不会因为某个朝代更迭就断层的。
一句话,中华文化还真没有那么脆弱,上下五千年我们就是这么坚持着走过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