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去和二十多岁的孩子去沟通呢?

二十岁的大男孩,父母讲几句讲是啰嗦,工作不肯去做,不讲多话,也不跟别人沟通,要怎么去改变

1.只注重自己的想法输出,无视对方的想法

在与子女想法不一致的时侯,你是否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讲道理”上呢?

或许你会惊讶,讲道理有什么错呢?辩论不就是为了说服对方吗?

但是,让我们先一起分析一下,我们讲道理的对象:20多岁的年轻人。这是一群刚踏入社会没多久、接受到更多新思想、又急于向父母证明自己能力的青年人。

这些孩子,刚刚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并且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父母的“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有极其强烈的、广泛的冲突。

因此,在两人遇到意见分歧时,在你不断重复的、苦口婆心的“讲道理”的过程中,他/她经常会想要与你争辩。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思想的成年人,可以独当一面、挑战父母权威了。

但是,在父母与子女的辩论过程中,两人都很容易就犯了“不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只是不断的重复自己说的对。”这个错误。

虽然两人都不是故意的,但这种下意识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沟通效率。

举个例子吧,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考公务员、但子女往往更喜欢在企业内工作。

如果争吵时,父母只是重复地说公务员的稳定,子女也只是不断地说外企的高薪。那么,两人即使说再多有道理的话,也无法说服对方、达成一致意见了。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在这样各执一词的沟通中,两人的观点并没有交换。没有信息向两个方向的流动,怎么能称得上是“交流”呢?

另外,如果拒绝向对方的观点做出回应,以后也会产生:相同的争吵再次发生,问题仍旧无法解决的情况。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我想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这也许是情感板块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真倾听”这个建议常用常新。

毕竟时代变化的太快,父母的人生经验,也不一定全部适用于当下的情况。

所以仔细听一听,看似在“狡辩”对孩子说的话里,总会有些道理的。

第二,对孩子说的话作出及时的反馈。

你一定会有过同样的经历:在和朋友聊天时,如果做出类似“点头表示同意、复述或确认一遍朋友的话、及时作出肯定或建议”等等行为的话,聊天的过程更加愉快轻松了。

这是因为,你沟通的对象感受到了尊重与认可。

那为何不把这样的经验,也运用到和孩子的沟通中呢?其实,青年人最期待的,就是父母的肯定与赞赏。

所以,如果父母能及时地关注到以上两点,在双方观念的碰撞中,火药味儿会淡的多。信息也更顺畅地流动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4
想要和20多岁的孩子去沟通,当然是要和孩子谈谈,20岁的理想不要说你的一套道理。首先要和他做朋友一样说年轻人的话题就能和孩子沟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