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问题都有一个简单的错误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H. L. Mencken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美国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尼采”。

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For every complex problem there is an answer that is clear, simple, and wrong.”

翻译成中文:任何复杂问题都有一个简单的错误答案。

之所以想引用他这句话,是因为我刚刚看到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的AI Euler在知乎网上回答了一个问题,讨论“微小的操作如何产生重大的影响”。

她说:一个对世界之复杂性有深切认识的人,绝少会期望对复杂性超过真空中的球形鸡的任何事物,给出不容任何质疑的结论;对他人针对此类事物的观点,也很少会给出极端的批评,除非是纯粹的逻辑问题。若他/她真对复杂系统有深切认识,却还那么做,那是因为某种类似信仰的缘由,而非源于理性思考。(推论:一个合格的杠精,至少要么对复杂系统缺乏认识,要么拥有某种类似信仰的「元信念」。)

AI Euler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可能预知复杂系统未来会如何演变,因为世界上时刻都在发生微小操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只是我们不知道哪些微小操作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不管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其中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因素,我们不知道哪只蝴蝶在哪个地方扇动翅膀会引起哪个地方的一场飓风。

任何对于未来的完美预言,要么源于欺骗,要么源于愚蠢。任何严谨的人,嘴上常挂的模态算子,不是“必然”,而是“可能”。

任何一个合格的心理学人,常说“如果保持其他变量不变,那么X变量的增加,很可能导致Y变量的增加/降低”。这话对普通人很不友好,没上过大学的人,听不出这话里的潜台词。将这话翻译成日常用语,其实就是:X的变化至少是导致Y变化的原因之一。

问题来了,为什么搞研究的人总是不说人话呢?为什么不直白地说,X是Y的原因,而非要说什么保持其他变量不变,X变化,Y很可能跟着变化呢?

因为严格地说,我们不知道X是不是Y的原因。或者说,“原因”这个概念,更像是模糊的哲学概念,而不是严谨的科学概念。科学家们喜欢用那些有着操作性定义的严谨概念。对于科学家来说,一个概念有了操作性定义,就像是一个产品有了合格证书一样,可以放心使用了。

要是一个概念还没有操作性定义,那用起来就很不放心,就像洗澡时使用劣质的电热水器一样,时刻都要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因为触电而死。

另外,当我说“科学家”、“搞研究的”、“心理学人”、“物理学人”等词汇时,我并不是专指那些在大学和研究所里就职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具备这套严谨的思维模式。在我的观察中,常常发现,一些专业的法律人、高水平的程序员、理工科出身的企业高管等等,思维都是非常严谨的。

他们可能是天生思维严谨,逻辑缜密,后来大学时选择了法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专业。也可能是四年的法学或计算机科学的专业训练,给了他们严谨的头脑。总之,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塑造作用,绝不等于零。

如果你周围的人,整日想着如何装神弄鬼,如何弄虚作假,如何斩钉截铁地说一些并不确定的事情,如何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很优秀,那你可能也会变成这种人。或者说,你本来就是这种人,然后才会和那群人同流合污。

如果你周围的人,每天都在了解新信息、新知识,说话时讲究概念的严谨,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十分严密,评价任何复杂现象,都会试着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那你很可能会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会斤斤计较某些概念的定义,死扣事实判断与模型计算中的细节,澄清隐含的价值判断预设。

这就是环境对于人的塑造作用。环境无处不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环境影响了我们说话时如何遣词造句,影响了我们决策时是追求风险还是规避风险,影响了我们是害怕某样东西还是喜欢某样东西。

人类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太复杂了。我房间里的温湿度,我朋友圈中有那些人,我书架上的书,这些全都是我所处的环境。分别叫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信息环境。我可以通过空调来调整温湿度,也可以主动和某些人交朋友,不和某些人交朋友,还可以主动了解某些信息,不了解某些信息,这就是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选择与控制。

与环境相比,个人的力量太过弱小。环境像是巨人,个人则是个小矮人,两人在拔河比赛中,小矮人偶尔能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妙招,但绝大多数时候都会被环境牵着鼻子走。

那个四两拨千斤的妙招是什么?

这个妙招,大多数人心知肚明,只是不肯承认。

我们只能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如此一来,自己才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行动。可惜的是,人人都想身处更好的环境中,可那个好环境的容量有限,无法包容这么多人。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年只招几千名学生,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也是如此。在任何一个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总是会受到数以千计的简历,最终可能只有个位数的人被录用。

而且,等你真的进了这些顶级的大学或公司,还是会发现,在这么优秀的环境中,真正优秀的人,依然是少数。

好的学校环境、公司环境、家庭环境都是很稀缺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广场上和年轻人们讨论各种奇葩问题,但苏格拉底只有一张口,他每次最多和两三个人对话,人再多就插不进来了。换言之,苏格拉底能提供的陪聊服务机会很有限,但想要和苏格拉底聊天的人却非常多。

我们都知道,如果别人比自己更优秀,那就要向别人学习。但我们又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己更优秀,于是我们就不去向别人学习。

最后,让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本文的标题:任何复杂问题都有一个简单的错误答案。

为什么人们倾向于给复杂问题提供一个简单的错误答案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问题,可惜时间有限,我只能给出一个简单的错误答案:因为有本事思考复杂问题并给出复杂答案的人,太稀少了。

绝大多数人的知识量太有限,不足以理解世界究竟有多复杂。

绝大多数人的心胸太狭窄,不足以承认自己的知识量有多有限。

绝大多数人所处的环境不够好,不足以强化这些人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

环境不够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国家会试着为本国的公民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优秀的老师需要几十年才能培养出来。家长会试着为自己的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可前往一流学校读书,要花很多钱,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老师也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学生要忙着打电脑游戏,没空读书,那你能怎么办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