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张敬轩的《只是太爱你》突然很火?

如题所述

一首老歌的意外走红,引发了怎样的情感激荡?


在音乐的海洋里漂泊,我曾对张敬轩的《只是太爱你》保持着一份独特的欣赏——那是一种沉静的热爱,远超于大众的喧嚣。然而,当这首歌突然在抖音上火遍大街小巷,我的情绪也随之经历了戏剧性的起伏:惊讶、愤怒、沮丧,最后化为释然。


最初,我惊讶于这个时代的变迁,一个我未曾亲身经历的港乐黄金年代,竟让《只是太爱你》成为焦点。张敬轩,那个曾在我心中默默发光的音乐人,他的国语作品虽有《My Way》和《偷故事的人》这样打动人心的曲目,但《断点》和《只是太爱你》在当时的我看来,似乎缺乏深度。然而,这首歌的走红,让我不得不反思,音乐的魅力是否真的只在于它被多少人熟知?


愤怒的情绪源于我对抖音的反感,那个在我看来充满空洞和低俗的平台,似乎成了《只是太爱你》走红的推手。我无法理解,一首原本属于个人宝藏的歌曲,为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大众接纳?而那部引发争议的电影,似乎成为了这首歌被大众接纳的导火索,这让我感到难以接受。


沮丧,源自于对周围人对张敬轩的无知和误解。我曾为他的才华和坚持而骄傲,却没想到如今他的歌曲因这样不成熟的流行风潮而被提起。我害怕,害怕张敬轩再次面临舆论的风暴,那曾经的《缺》带来的巨大压力,让我为他的未来担忧。


然而,释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悄然降临。我开始反思,音乐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其复杂深奥,简单真挚也可能是它的魅力所在。《学猫叫》和《醉赤壁》的走红,说明流行并不总是肤浅的,即使歌曲本身被商业化利用,也并不意味着它就失去了价值。我开始明白,人们喜欢的可能是音乐带来的共鸣,而非它的载体。


张敬轩,他不仅仅是一个流行歌手,他的音乐承载了更多的情感和思考。我期待着内地市场能接纳香港音乐的多样性,让他的才华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同时,我也希望他能够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无论是在抖音的喧嚣还是在墙外的安静角落。


最后,我想以切·米沃什的诗来结束这段旅程,那是一种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对张敬轩音乐之旅的共鸣:“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音乐的传播,就像那海上的帆影,无论何方,只要真心热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